高适与王昌龄边塞诗比较谈3 - 移动139邮箱

高适与王昌龄边塞诗比较谈3 - 移动139邮箱

ID:33739818

大小:5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8

高适与王昌龄边塞诗比较谈3 - 移动139邮箱_第1页
高适与王昌龄边塞诗比较谈3 - 移动139邮箱_第2页
高适与王昌龄边塞诗比较谈3 - 移动139邮箱_第3页
高适与王昌龄边塞诗比较谈3 - 移动139邮箱_第4页
高适与王昌龄边塞诗比较谈3 - 移动139邮箱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适与王昌龄边塞诗比较谈3 - 移动139邮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适与王昌龄边塞诗比较谈龙文区龙文中学冯艺华[摘要]高适和王昌龄都是盛唐时代的人,他们生活在这个盛世里,孕育了他们的理想抱负和创作天才。他们和其他盛唐边塞诗人一道,共同把盛唐边塞诗推向创作高峰。由于生活在同样的时代环境下以及他们的生活经历与关注对象有所同又有所不同,在诗作题材上有相似又丰富多彩、各有侧重,在形式上又各有特点与擅长,但都能拓展诗境、别开生面,这就决定了他们的边塞诗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在这里,本文也就造成高适和王昌龄两者边塞诗创作异同点的原因作了一番探究。[关键词]高适王昌龄盛唐边塞诗比较诗歌是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

2、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值得一提的是,《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诗歌的各种形式在唐朝得到充分发展。诗是最能代表唐代文学的,它在盛唐达到繁荣的顶峰。在盛唐诗歌中,除山水、田园等传统题材外,其中有一种形式的诗歌,因为其自身的独特魅力,而流传千古。它就是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边塞诗更能集中体现盛唐诗歌的特色。盛唐的边塞诗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它凝结着一代诗坛精英的心血和精华。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骄傲,也是全世界历

3、史文化的骄傲。繁荣的边塞诗创作离不开优秀的创作者。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诗人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虽没有共同的旗帜,共同的组织,甚至没有统一的创作理论,但他们的诗作却具有某些共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在盛唐的诗苑里,丰富多彩的边塞诗就象一朵盛开的奇葩。它作为一种独立流派占据当时诗坛的一席之地,不仅仅因为这时期他们创作数量的丰富,更是由于它描写了边疆的风情、表现征戍的艰辛、战争的残酷以及围绕战争引出的种种矛盾,无处不饱含着理想主义的浪漫精神,融注着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具有雄浑壮阔的风调。在这里,我们将主要就高适、王昌龄这两位著名边塞诗人的边塞诗作一番比较

4、阐述。一、简要介绍高适和王昌龄。高适和王昌龄都是盛唐时人。在盛唐这个大环境大背景之下,这两位著名的边塞诗人积极投入到这个社会时代的大洪流中,勇做一名时代弄潮儿。立功边塞,是盛唐知识份子取得功名的一条重要途径。边塞军旅的豪情生活,边塞雄奇壮伟的景色,最足以引起向往不世功业的盛唐知识份子的感情共鸣。高适积极投身边塞,王昌龄也是。可是,他们的结局有着天壤之别。在动辄自比王侯的盛唐诗人中,高适是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旧唐书》本传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而王昌龄却是落下可悲的下场,最后被刺史闾丘晓因忌才的缘故杀死。高适的边塞诗,多数写于蓟北之行和

5、入河西幕府期间,是据诗人亲临边塞的实际生活体验写成的。同时,王昌龄满怀豪情地远赴西北边地:萧关、临洮,写下了不少富有特点、充满“盛唐之音”的边塞诗,尤以七绝边塞诗最为著名。二、高适和王昌龄边塞诗的异同点。盛唐时代以及个人因素,最后造就了高适和王昌龄这两位著名的边塞诗人。由于生活在同样的时代环境下以及他们的生活经历与关注对象有所同又有所不同,在诗作题材上7有相似又丰富多彩、各有侧重,在形式上又各有特点与擅长,但都能拓展诗境、别开生面,这就决定了他们的边塞诗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1、相同点。由于高适和王昌龄共同生活在盛唐这个英雄时代里,盛唐时代培育、催生了他

6、们这两个著名边塞诗人相似的理想观、人生观以及昂扬向上的情怀。因此,他们所写的边塞诗内容在这个方面有共同体现。除了这些,他们的边塞诗还有一些相同点。现在,就把高适和王昌龄边塞诗的共同点归纳如下:①洋溢着积极昂扬的爱国热情以及满怀雄心壮志,希望建功立业,一展抱负。高适“边尘满北溟,虏骑正南驱。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志存高远。高适是一个“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以功名自许”(《新唐书》本传)的诗人,想通过立功边塞而封侯的理想和热情,促使他不畏艰险,两次北上蓟门,所谓“北上登

7、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1]想像汉代大将卫青、霍去病那样在边塞立功封侯。因此他的边塞诗也有很多关心国事,表现自己渴望功名。特别是他被哥舒翰聘用,入河西幕府后,精神很振奋,其《送李侍御赴安西》诗云:“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2]壮志满怀,雄心勃发,写得极粗犷豪放。在《塞下曲》中,他描绘了从戎征战时“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的壮观场面后,直言道:“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3]王昌

8、龄精神昂扬,高度自信,关心政治,热衷功业,“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寒”(王昌龄《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