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结合气压循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电针结合气压循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ID:33773890

大小:60.1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1

电针结合气压循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_第1页
电针结合气压循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_第2页
电针结合气压循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_第3页
电针结合气压循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_第4页
电针结合气压循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针结合气压循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电针结合气压循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气压循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30例运用电针结合气压循环及肢体功能训练治疗三个疗程后定疗效。结果:三个疗程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和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水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电针结合气压循环疗效确切,效果满意。关键词:电针气压循环肩手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01-02肩手综合征(SHS)是指脑卒中患者在

2、恢复期由于末梢神经血管障碍致患手浮肿,疼痛及患侧肩关节疼痛并使手的运动机能受到限制。它是脑卒中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1]。自2010年10月以来,我科采用电针结合气压循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3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全部病例均为本科住院患者。共60例,诊断标准根据张通主编的《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与康复》[2]拟定:①患者有神经系统疾病;②单侧肩手痛,皮肤潮红,皮温升高;③手肿胀,手指屈曲受限;④局部无外伤感染证据。排除由肩周炎、颈椎病、糖尿病及营养不良等所致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入选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男12例,女1

3、8例,年龄在58〜79岁,平均年龄(68.5±9.5)岁。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在59〜82岁,平均年龄(69.4土10.6)岁。2组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2.1两组患者均常规治疗原发病并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①电针治疗:常规取偏瘫对侧头部颖部,耳尖直上2寸处为颖一针,以此为中点,同一水平前后各旁开1寸分别为颖二针;颖三针,用30号1.5寸毫针与头皮成20度夹角,向下斜刺,深度约占针身的3/4,至局部有麻胀感或放散至11整个头部为度,行平补平泻手法。体针取患侧肩❷k、肩❷s、池、手三里,合谷,中渚穴直刺进针,行提插

4、捻拎得气后留针,然后接三组G6805-IA型电针治疗仪导线,选连续波,强度以引起肌肉微微颤动,患者耐受为宜,每日1次,每次30min,10次为一个疗程;②气压循环治疗:采用日本产IT0间歇气压治疗仪,袖套套在患侧上肢,方法为向心性间歇加压,充气压力为(9.05±1.3)KPa,每日1次,每次30min,10次为1个疗程;③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主要包括Bobath握手上举,主动耸肩,抓握木棒、球等,同时按摩肩、肘、腕和指关节,手法由轻到重。2.2对照组。只进行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同观察组,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3疗效评定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

5、个疗程后进行康复功能评定和疗效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患者的ADL功能。水肿评分标准:0分为无水肿,2分为轻度水肿,4分为中度水肿,6分为严重水肿。显效:关节水肿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无明显受限,手部小肌肉无萎缩;有效:关节水肿基本消失,疼痛基本缓解,关节活动功能轻度受限,手部肌肉萎缩不明显;无效:患者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明显受限,手部肌肉萎缩逐渐加重。4结果两组患者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为66.7%,总有效率为9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显效率为36.7

6、%,总有效率为76.7%o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提高更显著,两组水肿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见表1、表2、表3和表4。5讨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机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血郁阻。由于经气被阻,气血失和,不能濡养肢体,脉络瘀滞,骨节失灵,不通则痛,血瘀水停,故出现肩手关节疼痛、肿胀,甚至肌肉挛缩,活动不利。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能扩张血管,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加病损组织的血氧供应,提高新陈代谢,并能激活神经细胞,从而使上下神经

7、元的功能恢复[3],针刺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功能重组使患肢功能得以恢复。但单纯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常由于患肢疼痛而使患者难以坚持,而在功能训练同时结合头针和体针治疗可减轻疼痛和水肿症状。气压循环采用体外反博的原理,通过由远心端至近心端依次充放气过程,将淤积的淋巴液推回血液循环中,加速肢体静脉血流的速度,消除水肿[4]。我科采用气压循环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对肩手部肌肉、血管产生向心性挤压,一方面增进淋巴循环,促进渗出物的吸收,另一方面可促进患肢肌肉的收缩运动,从而消除肢体肿胀和淋巴水肿,同时可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治疗效果。将电针与气压循

8、环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累计效应,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且操作简单方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