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新)精品医学ppt课件

佝偻病(新)精品医学ppt课件

ID:33818155

大小:9.20 MB

页数:69页

时间:2019-03-01

佝偻病(新)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1页
佝偻病(新)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2页
佝偻病(新)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3页
佝偻病(新)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4页
佝偻病(新)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佝偻病(新)精品医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病例1刘某,男,7月。汗多、睡眠不安2个月余。患儿近2个月来烦躁,夜间啼哭、睡眠不安,易惊醒,汗多,纳差,大便稀,每日2~3次。生后牛乳喂养,近来偶尔添加米糊,未添加蛋黄及鱼肝油等。望闻切诊:形体虚胖,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后枕脱发,肌肉松软,前囟未闭,约2.5×2.5cm,舌淡,苔薄白,指纹色淡。本病例临床特点?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儿科陈治珍概述1、定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以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最终造成骨骼畸形为其特征。2、发病情况:儿科四大病之一。

2、年龄(3-18m)发病季节地区发病率3、预后儿童期成人期4、中医源流:中医散见于汗证、鸡胸、龟背、夜啼、五迟五软等病证范畴。预防:“数见风日”病例1刘某,男,7月。汗多、睡眠不安2个月余。患儿近2个月来烦躁,夜间啼哭、睡眠不安,易惊醒,汗多,纳差,大便稀,每日2~3次。生后牛乳喂养,近来偶尔添加米糊,未添加蛋黄及鱼肝油等。望闻切诊:形体虚胖,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后枕脱发,肌肉松软,前囟未闭,约2.5×2.5cm,舌淡,苔薄白,指纹色淡。由什么原因造成的?西医病因及发病机理(一)、病因1、日照不足--内源性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的来源有两种内

3、源性由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转化为维生素D3。外源性由食物提供。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较少,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适宜。2)生长过速3)慢性疾病影响维生素D和钙磷的代谢4)药物影响:抗惊厥药物、糖皮质激素等5)过早过多的谷类食物(植酸)(二)、发病机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机体为维持血钙水平而对骨骼造成的损害.中医病因病机胎元失养先天肾气不足乳食失调后天脾气虚弱其他因素日照、疾病等脾肾两虚累及心肝肺脾虚-神疲乏力、肌肉松软肾虚-齿迟、骨骼畸形心气不足-夜惊啼哭脾虚肝旺-夜惊烦躁、抽搐脾虚及肺-汗多、易外感佝偻病临床表现初期多见

4、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表现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易激惹、烦闹、夜间啼哭、睡眠不安、汗多刺激头皮而出现枕秃、发稀等。常无骨骼改变,血生化轻度改变(25-(OH)D3)。激期神经精神症状+骨骼改变。<6月:以颅骨改变为主,乒乓球头>6月:颅骨软化逐渐消失7-8月:方颅>1岁:骨骼改变肋骨串珠、鸡胸、漏斗胸、手、足镯、O、X型腿方颅肋串珠肋骨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扪及圆形隆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称之肋外翻肋骨软化后,因受膈肌附着点长期牵引收缩,造成肋缘外翻。鸡胸胸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漏斗胸

5、手镯脊柱侧弯X型腿3cm以下为轻度,3~6cm为中度,大于6cm为重度O型腿3cm以下为轻度,3~6cm为中度,大于6cm为重度激期X线长骨片:骨骺端钙化带消失,呈杯口状、毛刷样改变,骨骺软骨带增宽(>2mm),骨皮质变薄。血生化改变明显:血清钙、磷均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恢复期经治疗,症状体征逐渐减轻或基本恢复;血清钙、磷浓度逐渐恢复正常,AKP约需1~2个月降至正常水平。骨骺X线影像在治疗2~3周后有所改善。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的儿童。无任何临床症状,血生化正常,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肌肉改变及其他低血磷致肌肉中糖代谢障碍,使肌肉

6、松驰、乏力、肌张力下降,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腹肌张力低下而腹胀隆。神经系统发育落后,表情淡漠,语言落后。免疫力低下而易出现感染。血液系统改变—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要点1、有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因素:胎儿期储存不足;日照不足;摄入不足。2、临床表现:早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早期的多汗、夜惊、烦躁不安等神经兴奋性增高的症状无特异性,因此仅根据临床表现诊断的准确率较低。正确的诊断必须对病史资料、临床表现、血生化检测结果和骨骼X线检查进行综合判断。血清25-(0H)D3在早期即明显降低,是可靠的诊断标准。骨碱性磷酸酶增高。(二)鉴别诊

7、断:1、呆小病特殊体征:头大,颈短,毛发稀少,眼距宽,鼻梁宽平,舌大而宽厚、常伸出口外等。神经系统: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呆板、淡漠。检查:血清T4降低,TSH增高。2、脑积水头大且增速快,面部和身体显得很小,骨缝分离;眼球向下转。其他症状:与是否适应颅压增高有关鉴别诊断:2、脑积水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Ⅰ型为肾脏1-羟化酶缺陷。Ⅱ型为靶器官1,25-(OH)2D受体缺陷。临床表现为严重佝偻病,血清钙、磷显著降低,并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肝性佝偻病肾性佝偻病治疗中医治疗西医治疗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轻重:2、辨脏腑:

8、(二)、治疗原则:调补脾肾初期:健脾益气激期:脾肾并补恢复期、后遗症期:补肾填精,佐以补脾。注意补肺益气固表,平肝清心安神等配合应用。病例1刘某,男,7月。汗多、睡眠不安2个月余。患儿近2个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