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人的诗意栖居

徽州人的诗意栖居

ID:33880278

大小:91.3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1

徽州人的诗意栖居_第1页
徽州人的诗意栖居_第2页
徽州人的诗意栖居_第3页
徽州人的诗意栖居_第4页
徽州人的诗意栖居_第5页
资源描述:

《徽州人的诗意栖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徽州人的诗意栖居——徽州人的建筑观中体现出的哲学精神和美学韵味宋左作者:(1957—),男,北京市人,济宁高级职业学校(济宁财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建筑美学研究。电话:13258001953摘要:中国传统思想把天地万物看成一个有机的生命系统。建筑也不例外。古人认为建筑与宇宙生命系统是同构共生的,是人与自然沟通的中介,居其中以获得天地之气的滋养。建筑又是调整伦理秩序社会关系的手段,所以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群体组合上。建筑还是人的精神活动空间,是人的精神寄托与外化。建筑是一种文化,它承接历史

2、,联系未来。关键词:天人合一;生态节制行为;气空间;重生知礼;濠濮间想;古今合一。TheBeautifulDwellinginHuizhouThephilosophyofspiritandaestheticcharmreflectedinconstructionsinHuizhouAbstract:Chinesetraditionalthoughtregardsthewholeworldasanorganiclifesystemandtheconstructionisnoexception.Theancientsth

3、oughtthattheconstructionandtheuniverselifesystemaresymbiotic,servingasabridgebetweenhumanityandnature.Constructionisalsoameansofadjustingtheethicalorderandsocialrelations,sotheachievementsoftraditionalChinesearchitecturearemainlyreflectedingroupsofbuildings.Con

4、structionisonekindofculture,whichconnectshistoryandthefuture.Keywords:thecombinationofnatureandhumanity;actsofeco-restraint;energyoflifesystem;respectinglifeandrules;imaginationofHaoPu;thecombinationoftheancientandthemodern;与欧洲人的实证哲学不同,中国人的哲学是思辨的。中国人总是从整体上把握世界,

5、他们把天地万物看作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把“气”当作世界的本源。老子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气分阴阳相反相成,冲荡交感形成和谐状态使万物得以滋生,道就是气运动的规律。庄子认为“气聚则为生,散则为灭”(《庄子·知北游》),天地万物“气化流行,生生不息”(《孟子字义疏证·天道》戴震)。中国哲学中有一根本命题,即“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本质上是合一于“生”[1]合一于“气”,“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天地万物从表面看千差万别,而从“气”的角度看

6、却都是一样“气”通贯天地宇宙通贯天人之际。气是沟通“道”——11“器”“天”——“人”的中介。从气的角度看建筑也是如此,中国人从不孤立地看待建筑,而是把建筑和它周围的环境看作保障生存繁衍的重要条件,把天地、建筑、人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的生命系统。宇宙大建筑,建筑小宇宙。[2]《周易》中有“上栋下宇”之说,《淮南鸿烈·贤冥训》高琇注:“宇屋檐也,宙栋梁也”,中国古人认为建筑与宇宙是同构的。“天地大德曰生”(《系辞下》),生是宇宙最大的德行,而气为生之本。。以气的眼光看世界,避免对世界作机械的审视和硬性的分割,相互联系而

7、协调并进的宇宙规律之形成,就因为均是感气而生的有机生命实体。[3]每个个体生命与宇宙总体生命都是一致的,每个生命体都是一个小宇宙,而小宇宙与大宇宙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建筑是沟通天人的重要手段。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也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建筑实践,透过徽派建筑,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对天人关系的理解,对自然力的驾御达到了一种“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是讲宇宙间规律发生作用,是自然而然的非人为的结果。人只有法天地,顺自然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天

8、之所助者,顺也”(《易·系辞传》),顺应了自然就会得到自然的帮助。老子把这称之为“无为而无不为”,道之作用从其发端上看是“无为”不作为无目的的,而其结果却是“无不为”,即有所作为,以达到道“衣养万物”,运化万物,成就万物的最终目的。这就是说人只有顺应事物发展规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当人们追求目的时,只有让目的内在于规律之中,而不在规律之外另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