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4)

2009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4)

ID:33931436

大小:430.65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3-01

2009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4)_第1页
2009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4)_第2页
2009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4)_第3页
2009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4)_第4页
2009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4)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9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推荐单位浙江省教育厅所属学校浙江师范大学(非部属)课程名称基础英汉互译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文学所属二级学科名称外国语言文学类课程负责人李贵苍申报日期2009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二○○九年三月填写要求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

2、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1.课程负责人情况姓名李贵苍性别男出生年月1958.9最终学历博士研究生职称教授、博导电话0579822999991-1学位博士职务院长传真057982299999基本所在院系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E-mailgcli@zjnu.cn信息通信地址(邮编)浙江金华浙江师范大学51#信箱(321004)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文学批评,翻译教学与实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文学翻译2008-本科生二年级美国文学2002-本科生

3、三年级英国文学2002-本科生三年级英美现当代戏剧2003-本科生四年级TopicsinTranslationStudies2004-硕士生翻译理论导论2002-硕士生西方文论2004-硕士生北美亚裔文学研究2004-本科生四年级、硕士生1-2教学实践性教学:情况¾指导全日制硕士、教育硕士毕业论文20人,本科生毕业论文多人。¾组织、指导本科学生参加全国韩素音青年翻译大奖赛等竞赛活动。¾担任“大嘴俱乐部”、“回音剧社”等学生社团导师。¾担任学院外语周翻译实践的指导教师和评审工作。教学研究课题:¾全球化视野下的本土化

4、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浙江省2008年新世纪教改项目,第一参与人。¾文学教育在《综合英语》教改中“缺失”研究,浙江省2009年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第二参与人。¾“知识的主观性研究”,汕头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03,主持人。教材:2009.04:《英语写作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获得的教学表彰:汕头大学2008年“教学成果一等奖”(每四年一次)学术研究课题:¾《英语写作实践教程》,“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¾“‘中国威胁论’的文学破译”,汕头大学文科基金

5、¾参与陈方竞教授主持的“五四新文化与‘新国学’”项目。2004年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项目。学术专著:2007:《秋实》(译著)(美国俳句诗人KathereenSewalk的诗集)。Pittsburg:1-3TunnelLightPress.学术2006年11月:《文化的重量:解读现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猫头鹰学术丛书)。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RedDragonsintheLandofOz:TheLiteratureofChineseAmericanIdentity.Pittsburg,USA:TunnelPr

6、ess,LTD.2000:Twentieth-CenturyWorldPoetry.NewYork:Routledge.本人应邀与哈佛大学等几十位著名学者完成了这本关于二十世纪世界诗歌的参考书。本人承担了全部中国和台湾部分。1999:(合作)《世界诗歌诗学百科全书》(编译)。陕西人民出版社。全书120余万字,本人承担10余万字的编译工作。学术论文:2009:“揭露傅满洲医生”,《文艺争鸣》2009年第1期。2009:“美之集萃与再现:古诗英译的最高境界”,《云梦学刊》第一期。2/2。2009.“重新探讨T.S.艾

7、略特诗学理论的渊源”,《国外理论动态》第五期。2/2。2009:“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村视角”(翻译),《国外理论动态》第六期。2008:“壮族典籍英译的新纪元——试论壮族麽经布洛陀英译研究”,《广西民族研究》(季刊)第四期。2/2。2008:“族性能见度的政治学与华人形象”。《汕头大学学报》第三期。2007:“海外华文文学的中国想象:加拿大中国笔会访谈”。《华文文学》第四期。2006:“华裔美国人文化认同的几种理论视角”(5万字)。《新国学研究》第三期。2006:“赵健秀的文化英雄主义认同观”。《华文文学》

8、第三期(中国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会刊)。2005:“华裔美国人文华认同的民族视角”。《外国文学研究》第四期。2005:“种族主义的爱”。《华文文学》第三期。2004:“华裔美国人文化身份书写中的生民视觉”。《华文文学》第一期。2003:“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华裔美国人文化身份的探讨与争鸣”。《华文文学》第三期(新华文摘转载)。2003:Loneliness,theLastSto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