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辨证2教学ppt课件

八纲辨证2教学ppt课件

ID:33976759

大小:491.51 K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3-03

八纲辨证2教学ppt课件_第1页
八纲辨证2教学ppt课件_第2页
八纲辨证2教学ppt课件_第3页
八纲辨证2教学ppt课件_第4页
八纲辨证2教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纲辨证2教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寒热1一、概述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概括说明了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232.寒热辨证的意义了解肌体阴阳的偏盛偏衰,判断疾病的性质,为清热滋阴,或温阳散寒提供依据。注意:恶寒、发热与寒证、热证区别41、概念:阴盛实寒证 阳虚虚寒证寒邪客于肌表表寒证寒邪直中或阳虚里寒证2、成因:(1)外感阴寒邪气;(2)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3)内伤久病,阳气耗伤等。二、寒证53、临床表现:寒静润白稀寒——恶寒、畏冷(喜暖)、肢凉、冷痛静——蜷卧,脉紧或迟润——口淡不渴,苔白而润白—

2、—面色白,舌淡,苔白稀——分泌物排泄物澄澈清冷(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6恶寒、畏冷、冷痛阳失温煦喜暖、肢凉、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寒不消水大便清稀苔白而润面色白、舌淡——————阳不运血脉紧或迟————————寒主收引冷冷清清白滑迟7寒证的辨证要点1、阳气不足或阴盛伤阳为其主要病机2、脏腑功能低下,肌体失去温煦为主要临床表现。84、治疗原则寒证的治疗原则是:虚寒——宜温之(附子、肉桂等)实寒——宜散之(生姜、桂枝等)9三、热证1.概念:阳盛实热证阴虚虚热证风热客于肌表表热证热邪内盛或阴液不足里热证2.成因(1)外感火热之邪或寒邪入里化热(2)七情过激,郁

3、而化热(3)饮食不节,积久化热(4)房室劳伤,劫夺阴津103.临床表现:热燥动黄稠热:发热恶热,喜冷燥:口渴欲饮,苔黄干燥,小便短黄,大便干结动:烦躁不宁,脉数黄(赤):面红目赤,分泌物色黄,舌红苔黄稠: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11热、渴、红、数、二便结发热恶热喜冷阳热亢盛面红目赤火性炎上口渴欲饮痰涕黄稠小便短黄热灼津伤大便干结苔黄干燥舌红脉数热迫血疾124.热证的辨证要点⑴以阳热亢盛或阴虚内热为主要病机;⑵以脏腑功能亢奋,热盛津伤为主要临床表现。135.治疗原则热证的治疗原则是:实热——宜清(白虎汤等)虚热——宜补(六味地黄丸等)14★四、寒证与热证鉴别要点寒证热证

4、寒热喜恶恶寒喜暖恶热喜冷口渴口淡不渴渴喜冷饮面色面白或青黑颜面红赤四肢温凉手足厥冷手足烦热二便小便清长大便溏小便短赤大便结舌象舌淡苔白而润滑舌红苔黄而干燥脉象脉迟或紧脉数15《医学心悟·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一病之寒热,全在口渴与不渴,渴而消水与不消水,饮食喜热与喜冷,烦躁与厥逆,溺之长短赤白,便之溏结,脉之迟数以分之。假如口渴而能消水,喜冷饮食,烦躁,溺短赤,便结脉数,此热也;假如口不渴或假渴而消水,喜饮热汤,手足厥逆,溺清长,便溏,脉迟,此寒也。”16寒寒热表现与喜恶热静机能的亢奋与减退动湿水液代谢障碍、留滞和阴津受损燥白面色、舌色、苔色黄(赤)稀水液澄澈清冷或水液

5、混浊稠(无阳热则不化,阳热熏蒸则混浊)17五、寒证与热证的关系:㈠寒热错杂:1.上热下寒证:患者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热而下部表现为寒的证候。《伤寒论》: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黄连汤主之。(黄连、甘草、干姜、桂枝、人参、半夏、大枣7味)182、上寒下热证:患者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寒,下部表现为热的证候。《景岳全书》:寒在上者,为吞酸,为噎嗝,为饮食不化,为嗳腐胀秽;热在下者,为腰足肿痛,为二便秘涩,或热痛遗精,或溲混便赤。如:胃脘冷痛,呕吐清水,呃逆频作为胃寒气逆,寒在胃;小腹胀痛,尿频尿急尿痛,尿色黄赤等则热在膀胱。193、表寒里热证:寒在表而

6、热在里的一种证候。如: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痛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麻黄汤加石膏)主之。4、表热里寒证:热在表而寒在里的一种证候。证见:发热重恶寒轻(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同时又大便溏泻,小便清长,四肢不温等。205.特点:寒证、热证同时存在;可见于任何部位与疾病的任何阶段;虽有轻重先后之不同,但均反映疾病的本质。21㈡寒热转化:1.寒证化热:病本寒证,后出现热证,而寒证随之消失【原因】⑴治疗不当,过服温燥之品;⑵失治,寒邪未能及时温散,而机体阳气偏盛均可使寒邪从阳化热或寒湿之邪郁而化热。222.热证转寒:病本热证,而后出现寒证,热证随之消失。【原因】因

7、失治、误治损伤阳气;邪气过盛,耗伤正气,正不胜邪,机能衰退所致;【转化方式】一是突变者(阳气亡脱之亡阳证):高热病人,由于大汗不止,或吐泻无度,而出现体温骤降,四肢厥逆,脉微欲绝之亡阳证。二是渐变者:热痢,日久不愈,耗伤正气,正不胜邪,阳气虚衰,而变为虚寒痢。23㈢寒热真假:1.真寒假热:【含义】是指内真寒而外见某些假热的证候,亦称“虚阳浮越证”,古亦称阴盛格阳证、戴阳证、水极似火证。【机理】由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阴阳寒热格拒而成。或由久病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逼迫虚阳浮越于上。24【临床表现】身热(或自觉发热),欲脱衣揭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