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讲稿八纲辨证课件

教学讲稿八纲辨证课件

ID:5475670

大小:483.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7-12-13

教学讲稿八纲辨证课件_第1页
教学讲稿八纲辨证课件_第2页
教学讲稿八纲辨证课件_第3页
教学讲稿八纲辨证课件_第4页
教学讲稿八纲辨证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讲稿八纲辨证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纲辨证主讲教师:鞠龙秀潍坊国际中医针灸推拿培训学校八纲辨证的概念概念: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辩证的纲领。八个辨证的纲领。表里——辨别病位的深浅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第一节 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表里的相对性:表--皮肤、腑、经络里--筋骨、脏、脏腑表里的狭义性:表--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里--脏腑、骨髓一、表证概念: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于肌表的证候。属外感病的初期阶段。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伴有鼻塞、流清涕、咽喉痒

2、痛,咳嗽。1、表寒证;2、伤风表证;3、表热证。表证的两个特点:1、外感时邪; 2、邪浅病轻。症候类型:表寒证:以感受寒邪为主。特点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身痛甚,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伤风证:以感受风邪致营卫不和为主。特点为恶风,微发热,汗出,头痛,脉浮缓。表热证:以外感热邪为主。特点为发热重,恶寒轻,咽痛,口渴,舌边稍红,苔薄白而干或苔微黄,脉浮数。二、里证概念: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成因:1、表邪失治,内传脏腑;2、外邪直中,侵犯脏腑,即所谓的“直中”为病。3、七情、饮食、劳倦等直接损伤脏腑,致脏腑功能失调,

3、气血津液紊乱而出现的种种症候。里 证临床表现:(症状极为广泛,一般很难以哪几个症状概括,基本特点为因邪气已入体内故无恶寒发热并见症状,主要是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起病可急可缓,一般病情较重、病情较长)。特点:1、病位深在;2、有内脏各系统的功能障碍。附:半表半里证概念:是指病邪在由表入里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又称为“少阳病证”。临床表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或疼痛,心烦欲呕,不欲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四、表里证的鉴别要点(一)鉴别表证和里证,主要着眼于寒热的表现、脏腑症状是否突出以及舌象和脉象的鉴别。(二)在外感病中,发热恶寒同时并见的属于表证;但热不寒或

4、但寒不热的属于里证;寒热往来的属于半表半里证。(二)表里出入1、表邪入里:失治,误治;2、里邪出表:如发热中的出疹等。八纲辩证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急之,寒者留之,陷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表里证的针灸治法1.表证治法:疏解表邪,易浅刺而快速出针。例如外感风寒选风池;外感风热选风门;局部皮肉病者,局部取穴并寻本经选穴,毫针浅刺。还可用梅花针散刺、皮肤针叩刺。2.里证治法:虽不同脏腑、部位而施治,针刺较深。例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第二节寒热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景岳全书》“寒热者,阴阳之化也。”《

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素问•调经论》“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一、寒证概念:是疾病的本质属于寒性的证候。外寒:寒邪入侵肌表所致--表寒内寒:寒邪直中脏腑--实寒自身阳虚----虚寒临床表现:恶寒喜暖,面色晄白,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二、热证概念:是疾病的本质属于热性的证候。表热:热邪外袭肌表所致。里热:外邪入里化热。气郁化火,食积化火--实热阴虚生内热--虚热临床表现:发热恶热喜凉,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燥不安,痰黄涕浊,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或

6、两颧潮红,心烦易怒,盗汗,口舌干燥少津、脉细数。实热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寒热口渴面色四肢二便舌象脉象寒证恶寒喜热不渴白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迟或紧热证恶热喜冷喜渴冷饮红赤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数寒证和热证在针灸中的治法寒证治法:治宜温法,针刺宜深刺久留或加灸。例如虚寒证灸关元穴。热证治法:治宜泻热法,浅刺疾出或刺泻出血。实热证多在大椎或十宣等浅刺或三棱针点刺出血。(三)寒热真假1、真热假寒--内有真热,外现假寒。产生机理:邪热内盛,阳气郁而不能外达。临床表现:高热伴四肢厥冷,恶寒或寒战,神识昏沉,面色紫暗,脉沉;又见口鼻气粗,口渴引饮,小便短黄,

7、舌苔黄而焦干。证候真假2、真寒假热--内有真寒,外现假热产生机理:阴寒内盛,格阳于外(阴盛格阳)。临床表现:身热烦躁,面红如妆,神志躁扰,又见下肢厥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浮大但重按无力。五、表里与寒热的关系表寒证: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表热证:恶寒轻,发热重,咽痛,咳黄痰里寒证: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里热证:面红身热,喜饮冷,小便短黄,大便结治则简介表寒证--辛温解表表热证--辛凉解表里寒证--温里散寒里热证--清泄里热第三节虚实辨证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一对纲领。“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百病之生,皆有虚实”《素问

8、.调经论》“实,言邪气实,则当泻;虚,言正气虚,则当补”《景岳全书.传忠录》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