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春老师经方与时方合用的经验简述

陈瑞春老师经方与时方合用的经验简述

ID:33983989

大小:56.4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3

陈瑞春老师经方与时方合用的经验简述_第1页
陈瑞春老师经方与时方合用的经验简述_第2页
陈瑞春老师经方与时方合用的经验简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陈瑞春老师经方与时方合用的经验简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陈瑞春老师经方与时方合用的经验简述陈瑞春,经方,时方,老师,简述众所周知,经方以其药味少、配伍楮、疗效捷而深受医者的推崇。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病种的变异,经方的应用不无局限。年世所创的时方,也有其独到之处。将经方与时方合用,取两者Z长,提高疗效,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兹就临床常用的几个合方,谈谈我们的体会。1: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桂枝汤与玉屏风散,同属固表祛邪之剂,但前者用桂枝、芍药,均入血会,能通心脉,故调和营卫而重在和营;示者用防风、黄茂,纯走气分,专入肺经,故益气固表而重在助卫。若合而用Z,则不仅合“肺气属卫,心主血属营”Z理,有一营

2、一卫Z制,而且前方之姜、枣益胃与后方之白术健脾相伍,使营卫能自屮达上,rti内而外,全面贯通而恢复卫外抗邪的正常机能。因此,虚人外感而营卫俱虚者,非此合方不可。例如,仇某,女,41岁,1995年5月12F1初诊。其时气温已高达27,患者仍身穿棉袄,毛衣两件,戴棉帽,裹I罚巾,尚蜷缩恶寒,诉恶风寒以左侧为其,曾更医多人,有用附子汤者,有用通脉四逆者,有用附桂八味者,皆乏效,年用用桂枝汤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诊见具舌质淡嫩,苔薄口,脉浮缓而弱。脉证合参诊为虚人外感,遂以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治Z。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生姜3片,大枣3枚,生

3、黄罠15g,炒白术10g,防风10g,炙甘草5g,川茸6g,秦%10go服3剂则帽除,5剂后脱棉袄,7剂后已不甚恶风寒。二诊时去秦芫再进7剂,恶风寒进一步改善,守方共进30余剂,一如常人。2:芍药甘草汤合四妙散芍药卄草汤为仲景和营定痛Z剂,四妙散为东垣淸热除湿Z方,两者看似风牛马不相及,胆合而用之,于湿热筋痹,却有相得益彰之妙。湿热下注,壅阻关节,则生痿痹。时方用苍术、慧攻仁除湿利水,用黄柏、牛膝清热行血,四味妙合,用治下肢红肿热痛之湿热痹证,堪称良方。但若湿热久蕴不攘而殃及筋脉者,则会因“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而致肢节挛急、疼痛而难以屈伸

4、等顽固病证。此时,若能合川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之法,确能起到柔筋止痉、和营定痛的作用。因此,治疗湿热伤筋Z痹,须两方相配,才能达到清热除湿与舒筋定痛、标本兼顾的治疗效果。例如,徐某,男,42岁。因双手指及双踝、趾关节肿胀疼痛反复发作2年,变形1年,再发并加剧关月入院。入院吋症见双手指关节红肿、灼热、疼痛,难以屈伸,早晨强硬达2-3小时,指关节变形呈梭状。右足??趾关节红肿疼痛不能落地,须扶杖而行,舌质偏红、苔黄厚腻、根部黄褐,脉弦滑数。查:血沉浸nim/h,类风湿因了(+),抗链0阴性,抗核抗体(+)。摄手指掌关节X线片示:指骨骨端肥大,骨

5、质疏松。中医诊断:?侗浴J拨?热痹阻型。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即用芍药甘草汤合四妙丸加味投之。处方:赤白芍各15g,炙廿草10g,黄柏10g,苍术10g,及仁20g,川牛膝15g,秦10g,独活10g,伸筋藤15g,海桐皮10g,稀釜草10g。服3剂后疼痛明显减轻,肿胀减退,晨僵缩短至半小时,守方再进7剂。疼痛基本缓解,肿胀消失,行走活动自如,晨僵已不甚明显,舌苔亦基木退净,遂在原方中调整清热燥湿药,加用益肾壮骨之胡,半月后已基本控制,血沉降至llmm/h,类风湿因子阴性。3:四逆散合良附丸四逆散本为《伤寒论》主治木郁土缱而气滞至厥者

6、,良附丸则为《良方集腋》专治肝寒犯胃而气滞作痛者。两方皆能疏肝行乞,功效札I近;前者疏肝理脾,后者疏肝暧胃,两方合用,不仅增强疏川:Z功,而且乂充实散寒之力。如胃脫痛,病属胃而波及肝者十居其七,气郁不振则客寒易留,寒犯肝胃则气滞愈甚,H.病程LI久则脏腑相传,往往肝胆脾互累及而俱病,因此,两方而合用,各取所长,各尽其用,从而使药中肯緊而疗效显苦。例如,袁菜,女,37岁。胃胶疼痛反复发作2年余,疼痛应时而作,按之痛剧,得温则减,甚则头冒冷汗,饮食难进,稍多食则饱胀不舒,手足欠温,大便时干时稀,曾服香砂养胃丸、三九胃泰胶囊及吗叮咻等药均疗效欠

7、佳,舌质淡红,药品薄口,脉弦细。辨证:肝气不舒,寒邪阻滞,遂投四逆散合良附丸加味。处方:柴胡10g,佛手10g,郁金10g炒谷麦芽各10g,鸡内金10g,枳壳10g,香附10g,口芍12g,高良姜10g,炙甘草5g。服2剂后疼痛缓解,7剂则明显减累,效不更方,守方再进,共10余剂疼痛消失,后用柴芍六君子汤善后调理。4:苓桂术廿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苓桂术甘汤与半夏口术天麻汤,两者皆为治疗痰饮之名剂。合而用之,则有痰饮两制之妙,痰与饮,虽同出一源,但质有稠稀之分,痰较重浊,非得风升而难以上达,饮清下流,易乘阳虚不制而上凌。两方虽同取白术以健俾升

8、清,但前者得桂枝、茯苓,重在温阳化饮,而后者配天麻、半夏,长于熄风除痰。祛痰化饮,各有2侧重,合二为一则能兼收并蓄。临床常见该病往往是平素脾虚气弱而痰饮俱生,复因寒邪外袭而内动肝风,致使痰随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