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相互信任风险和信任机制探究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相互信任风险和信任机制探究

ID:33991634

大小:64.2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3-03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相互信任风险和信任机制探究_第1页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相互信任风险和信任机制探究_第2页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相互信任风险和信任机制探究_第3页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相互信任风险和信任机制探究_第4页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相互信任风险和信任机制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相互信任风险和信任机制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相互信任风险和信任机制探究[摘要]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是建立在企业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分析,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存在着“逆向选择”风险和“败德行为”风险两类信任风险。防范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信任风险,要构建信任产生的网络信任度评价机制;专用性投资机制;声誉机制;承诺机制;财产抵押机制。要构建相互信任的强化机制,包括网络激励机制、相互依赖机制、沟通机制、违约赔偿机制、权力均衡机制;要构建信任保障机制,包括合同、契约约束机制、专用投资退出成本约束机制、道德成本约束机制、团队文化机制。从而实现弱化风险,降低信息成本,共享信息资源。[关键词]开

2、簿成本会计;信任风险;信任机制[中图分类号]F234.2[文献标识码]A一、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中关于信任的研究文献综述开簿成本会计(Openbookcostaccounting)是指法律上独立的企业合作伙伴之间超越企业界限的成本信息的披露、共享。这些成本信息是企业成本控制起关键作用的信息,并且通常是保密的信息。这些成本信息可以用来向供应链上游追溯成本动因,实现成本的前端控制与源头控制,优化整个供应链成本,但是开薄方披露机密的成本信息,如果没有机制约束,就会使自己面临机会主义行为损害的风险。因此,组织间开薄成本会计需要强调组织间的信任。正因为如此,曼迪表明,互信是敏感

3、信息如成本数据交换的基本条件(Munday,1992)。许多学者也赞同信任是开簿成本会计的前提条件。实施开簿之前必须至少有一个基本的信任,公司之间应当相互保证所提供的资料不被滥用。因此,利用开簿成本会计这一技术建立信任是一个关键问题(Axelsson,2002)。建立信任是实施开簿会计的机制之一。开簿成本会计更可能发生在高度信任的组织关系间(Kulmala,2005)oMouritsen(2001)把建立信任作为开簿的基本要求。信息在这之前一直秘而不宣现在可以提供,最需要的就是有关各方之间充分信任并存在一个可以积极分享的信息系统。信任和信息的相互作用取决于企业间关系

4、的成熟度(Tomkins,2001)。在组织间关系形成的初期阶段,信任和信息互为补充,在企业间关系后期阶段,信任可以作为公司的一种治理机制增强信息的互动。Tomkins(2001)认为供应链各企业之间的信任水平和信息渠道之间的关系不是单调变化的,而是随着关系生命周期在发生变化:信任随着时间逐渐增长,而在关系生命周期中间信息需求达到最大。这就意味着开簿成本会计应当在半成熟关系情况下出现,而不是在最信任的情况下出现。Hansen(2001)发现开簿成本会计在信任尚未形成的关系中也可以出现,在相互间不信任的情况下,双方或多方通过协议等形式要求对方提供成本信息,是一种极端的

5、控制方式。Seal(1999)提到强制的开薄不一定起作用,但可能反过来试图从权力不均衡性中受益。另外,强制的开簿仅可能在直接的相互依赖的成对关系中存在。相反,在一个包括间接业务关系的网络企业,权力通常不利于实现开簿成本会计。然而,也有人证实,不均衡权力分布的企业之间更有可能发生完整、系统的成本信息交流。因此,两个有权力的企业没有信任的基础实现成本信息交流也是有可能的,但是适当的安全机制或单方面的依赖是必要的。因此,从理论上讲,信任不是均衡权力的合作伙伴之间成本信息交流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有人认为对于开簿会计的研究有两种相互矛盾的结果。一方面,许多研究建议开簿会计双方要

6、求信任,(Munday,1992a;Berryetal.,1997;Tomkins,2001;Mouritsenetal.,2001;Axelssonetal,2002)o另一方面,也有研究支持解释开簿会计和透明度建立信任(Sealetal.,1999)o在实践中,信任已经看到作为开簿会计一个要求和结果(Kulmala2002),但这个问题需要更多的批判性和实证分析。二、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信任风险分析信任在开薄会计中是至关重要的,一是开薄双方要求信任,二是开薄能促进信任。但是信任存在信任风险。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信任风险主要是因开薄企业间信任不对称,从而引起成本信

7、息披露的不对称而带来的风险。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信息不对称从时间上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发生在当事人签约前的信息不对称,也就是有些信息只有一方当事人知道,而另一方不知道,称为“隐藏信息”,由此产生“逆向选择”风险;另一种情形是发生在签约之后的信息和行为不对称,也就是签约时双方都了解有关信息,但签约后有一方可以利用对方不了解的签约后信息,采取有损于对方利益的行为,给对方带来损失,称为"隐藏行为”,由此产生“败德行为”风险。因此,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相互信任的风险可分为二类:一类是由于"逆向选择”带来的风险,称为“逆向选择”风险;另一类是由于“败德行为”带来的风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