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工活动《奇特的面具》

大班美工活动《奇特的面具》

ID:34023905

大小:37.9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3

大班美工活动《奇特的面具》_第1页
大班美工活动《奇特的面具》_第2页
大班美工活动《奇特的面具》_第3页
大班美工活动《奇特的面具》_第4页
资源描述:

《大班美工活动《奇特的面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班美工活动《奇特的面具》奇特的面具一、教材分析《奇特的面具》属艺术活动中美术设计课类型,这类课一般要先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讨论,然后再进行制作。切忌让幼儿依葫芦画瓢或直接模仿,那样就失去了制作的意义。《纲要》中指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它提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体现三条:1、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2、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3、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日常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要实现这些教育要求,就必须选择

2、适合幼儿水平和幼儿心理需要的教育活动。使幼儿学习更有价值、发展更有意义。所以根据大班年龄以及《纲要》精神,我将美术活动《奇特的面具》游戏化、趣味化、生动化、生活化。二、目标分析根据《纲要》中艺术领域的目标显示(1)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3)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第4页共4页@_@我是分割线@_@我将此活动目标定于1、感受面具奇特变化带来的乐趣。2、用不同的材料及象征的方法给五官、头发变形,制作面具。3、对活动感兴趣。能大胆的创作不同的作品。三、准备《纲要》中指出:儿童是

3、在与环境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发展的。根据其要求特准备如下:1、活动前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的面具,投放在活动区或在墙壁布置上,引导幼儿自由的玩、看,了解面具、喜欢面具。2、每人一张制作面具用的椭圆型的纸,和不同的辅助材料(毛线、牛皮纸、皱纹纸、亮光纸、布头……)3、剪刀、水彩笔、松紧带等若干。4、范例三个。这四项准备工作引发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利用丰富的材料,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操作机会。充分利用了环境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为实现目标提供了充分的帮助。四、教法1、材料利用法(活动前欣赏收集的各种面具,活动后展示自己制作的面具)第4页共4页2、游戏引导

4、法(以变魔术的方法引起幼儿对奇特面具的新奇感,活动后以面具舞会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3、讨论、分享交流法(《纲要》中指出“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交流、表现、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此活动中充分引导幼儿交流心目中想象的面具、交流分享自己制作的面具,从中获取新的经验,感受到成功的乐趣!)4、鼓励法(肯定有创意的幼儿,鼓励幼儿制作与众不同的作品)@_@我是分割线@_@5、操作法(幼儿运用各种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优秀的幼儿注重新目标的完成,一般幼儿要注重

5、预定目标的达成,根据幼儿的表现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五、过程基本流程:变魔术导课(引起幼儿对面具的兴趣)——讨论交流(加深幼儿对奇特面具的了解)——操作指导(减少活动对个体差异的影响)——分享交流(丰富知识和能力)——面具展示(加深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与喜悦)第4页共4页1、开始部分——魔术导课时间2分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新奇的方法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撑点。)这里教师的语言和表情要有魔力的色彩。为幼儿营造一种神气的气氛。2、基本部分——讨论、交流、制作25分钟(讨论在于促进幼儿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它使孩子从学习的“彼岸”到达逐

6、渐明晰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的解释现象的“彼岸”。制作是一个过程,而活动注重的是过程不是结果。所以在这个环节,教师要作好引导者,让幼儿充分交流、想象、制作。)3、结束部分——分享展示5分钟(分享展示是幼儿在整个活动中最能激发自信心,体验成功喜悦的一个过程。)第4页共4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