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龙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ID:34030834

大小:4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3

龙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_第1页
龙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_第2页
龙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_第3页
龙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_第4页
龙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_第5页
资源描述:

《龙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附件一:贵州省教育科学院、贵州教育学会2012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活动)设计征集评选登记表(征文封面)学科类别:中学历史论文题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作者姓名龙治敏学校名称贵州省余庆中学 课题组成员姓名 学校地址遵义市(州、地)余庆县(市、区、特区)白泥镇团结路2号     联系电话固定电话:  0852-4621787           移动电话:15985079818论文摘要: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对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一、是对国家和民族而言,通过历史学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求学生树立对民族文化

2、的认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以及逐步形成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二、是对个人而言,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对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三是对世界和人类而言,通过历史学习,能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个人诚信承诺(在括号内打“√”):1、所写论文为本人原创,并非从网上直接下载或抄袭他人(√)2、所写案例真实,源于本人亲历的课堂(√) 说明:一、学科类别分别为:1.中学语文2.中学数学3.中学英语4.中学物理5.中学化学6.中学生物 7

3、、中学政治8、中学历史 9、中学地理 10、小学语文11、小学数学12、小学思品13、小学英语 14、小学科学 15、中小学音乐16、中小学体育与健康 17、中小学美术 18、中小学信息技术 19、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20、学前教育21、综合(凡不是纯学科性的论文都归在这一类,如: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等)。二、论文题目不要太长。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直接点明是什么课的设计或案例,如:《祝福》教学设计、《分数的除法》教学案例(不要把某某版第某册第某课作为题目的组成部分)。6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余庆中学:龙治敏[摘要]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对历史教育的育人

4、功能和社会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一、是对国家和民族而言,通过历史学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求学生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以及逐步形成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二、是对个人而言,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对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三是对世界和人类而言,通过历史学习,能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德育古往今来,历史一向被作为道德教育的手段加以利用,“历史是永

5、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杜威)。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对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一、是对国家和民族而言,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求学生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以及逐步形成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二、是对个人而言,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对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6,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三是对世界和人类而言,通过历史学习,能够认识人类社会

6、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根据以上新课程目标,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及教学实践,浅谈自己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一、结合历史资源优势,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塑造和完善人格。新课程充分发掘了历史上那些有助于完善学生人格的名人言行,彰显历史教育的人文教化功能。比如爱国主义教育:教材中对林祥谦的描写,“敌人用到砍他,让他下令复工,他视死如归,没有总工会的命令,工是不能复的。”林祥谦的这种革命精神,使学生受到生

7、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献身的革命精神。教师应结合青少年思想活跃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民族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的教育:历史名人事迹,比如: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在狱中司马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继续编写《史记》。有志者应该敢于面对千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