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德育渗透

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德育渗透

ID:9413078

大小:2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30

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德育渗透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德育渗透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德育渗透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德育渗透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德育渗透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德育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德育渗透2011年3月28日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德育渗透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更应该适时相机地渗透德育.但英语教学毕竟不是德育的主阵地,我们只能利用其中的有机元素进行合理的渗透.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其灵活性,科学性,不要硬加塞,贴标签.真正的"教"在于不教,真正的"道"在于无痕.为此,我们在德育渗透时应注意以下兀.个方面:1.有"的".即有目的,有针对性,切忌泛泛而谈,凭空说教.教师必须在备好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真备好学生

2、,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以便教学渗透时或张扬美德,或对症下药,或积极引导.教学过程中,既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切入教材内容,也可以由教材内容延伸到学生实际.例如:在学习模块一第二单元成长的烦恼中的课文《小鬼当家》时,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表演,让他们既学到了语言知识,又受到人格熏陶,懂得了成长过程中要如何修炼自己.2.有"情".德育渗透最忌讳的是严肃说教.为避免如此,教师首先要有满腔的热情,以积极进取,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感染学生,以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精神熏陶学文/符竹青生的美好心灵;然后以情人理,以情动人,情理交融,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中识其理趣,得到修养.譬如:在学习模块六第二单

3、元《什么是幸福》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哪些事情能使人幸福?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如果你有朋友不幸福,你会尽力去帮助他,她吗?3.有"境".即情境.孤立的说教无异于单刀直入,所得的结果往往是左边耳朵进右边耳朵出,教师苦口婆心,唾沫横飞,学生云里雾里,昏昏欲睡.因此,注意创设有情趣的教学场景,是实施德育渗透不可或缺的.4.有"觉"."觉"是一种觉悟."不愤不发,不悱不启"所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效果.觉悟的过程有长有短,有快有慢;即时觉悟的叫顿悟,逐渐觉悟的叫渐悟.但不管怎样,讲求的是一种学生主观上的自觉唤醒."不教而教"是教育的最佳境界.教师的高明之处往往就在不失时机,恰到好处进行"点穴",让学

4、生"突然觉得";或不露痕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读默识中"拈花微笑".5.有"序"."序"有两层意思,一是时序,即德育渗透的年度计划和学生成长的认知能力,它所讲求的是循序渐进,有条不紊;二是梯度,即现象到本质,具体到抽象,行动到思想等,它所讲求的是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书""人"合一.德育是一个长期工程,只有施教者心中有"数"有"序",才不至于使德育渗透流于形式,形同作秀.6.有"度".即适可而止,不生拉硬扯和强行灌输;能放能收,不封建保守和放任自流.能屈能伸,与时俱进应该是德育渗透的大"度"."度"的化境是大"度"无形,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后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7.有"用"."用"是实践,正所谓学以致用.德育的目的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如何做一个有个性的人,如何做一个有品位的人.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在日常行为中践行所受的教育,而且要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中反观我们教育的得失,以期不断教育,不断修养,继而让学生成为有良好德行的高尚的人.总而言之,每篇课文都是很好的德育教材,我们必须凭借教材的内容进行设计,灵活地找到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的最佳方法.(作者单位湖南省衡山县第二中学)激活思维善子仓lj新——浅谈作文教学中创

6、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文,黄祝意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之一就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其中,写作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谈点自己的看法.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以某一事物为出发点,多角度多方向引出问题,展开思120盘圈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作文教学时,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引导学生围绕同一材料,从多种角度审题立意.如:读了"滥竽充数"的故事以后,我让学生写篇读后感.学生大多圃于习惯思维,大多数人都从"

7、以次充好终将被识破,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做人","弄虚作假终害己"等角度写,千篇一律.这时,我便引导学生多角度发散思维,审题立意:(1)从齐宣王的角度可写"要改革用人制度","要时刻体察各部工作"等.(2)从其余吹竽者的角度可写"要敢于揭发身边的不良事件"等.从不同角度来立意,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为了克服学生习作思维单一,不善于变通的弊病,也可引导学生挖掘同一材料的多义性.如:写《桥》这篇习作时,可引导学生由题目出发想到几种类型的桥:实物桥,介绍桥的功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