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2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2

ID:34031416

大小:4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3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2_第1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2_第2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2_第3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2_第4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2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技能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先后要学会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还要参加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而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针对这样一个现实,小学语文课文课堂教学技能,必然会是丰富多彩、特证鲜明的。结合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入、提问、讲解、板书和结束这几个主要部分,这些是小学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一、导入技能导入技能是教师的学识、口才、智慧的综合体现。好的开端,能在几

2、分钟之内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观念的形成,而且对学生的人生观的树立、品德的培养,都会产生积极的意义。在这里,为大家列举几种导入技巧。1.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法。这是教师在教学中最简单、最经济的导入新课的方法,教师运用简单的语言或问题直接地交待课文主要内容,教学目标,切入主题快,简练明了。但不利于调控气氛,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2.新旧衔接,提问导入法。它主要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对旧的知识的复习过渡,自然引出新知识。这种方法使学生在感知新知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学生

3、会感到亲切,也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方法。3.巧设悬念,趣味导入法。在教学中,精心构思,巧布悬念,也是有效导入新课的方法。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意料,或展示矛盾,或使人困惑,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渴望和兴奋,迫切想获得结论,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悱”状态。4.典故引题,故事导入法。小学生一般都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科学性、哲理性很强的故事更能受学生们的欢迎,那么就可以通过寓言、故事或典故、传说等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创造一种情境引入新课。5.利用游戏,情境导入法。游戏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果有效地利用游戏,渲染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然后再迁移这种氛围进入课堂教学,就会收到较好的教

4、学效果。6.利用中心句段、语言导入法。中心句段是文章点睛之处,抓住了这些要点导入新课,也是抓住了中心进行导入,这样可能少走弯路,直扑主题,比较节省时间。7.实物演示,直接导入法。小学生缺乏直接经验,而且思维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导入新课时,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视频,模型,乃至实物标本或实验操作,能丰富儿童的感性认识,便于儿童获得生动的表象,带着好象的心理主动探索,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识。二、提问技能...(一)、课堂提问的设计1.课堂的提问要围绕重难点提问不能过泛,要围绕中心,有的放矢。要根据教学的目的、重点和学生的难点提出问题,削枝强干。设计的主问题,能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的

5、关键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弄清课文的实质。设计问题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课文的重点、难点处;学生易混淆、易忽略而又与理解课文内容关系密切处;文章画龙点睛处;能触发学生想象联想,发展其创造性思维以及“铺路搭桥”处等。如教师在上《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时,通过读题导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想想题目中的中心词是哪一个?再围绕中心词“美丽”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很快提出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二是“‘跨越百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美丽’?”要求学生紧扣这两个问题仔细阅读课文,在自己认为是答案的句子下画上横线。学生满怀探求之心,埋头课文纷纷开始了主动而积极的阅读实践活动,课堂气氛活跃

6、,学生读得认真,想得仔细,因为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积极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清楚了,人物的语言、心理、反映出的崇高品质揣摩到了,教学目标迎刃而解。2.设计的问题要有趣味性...如果阅读上得索然无味,那必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找出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兴奋点”,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能否有效,关键在于寻找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被教师设计的问题紧紧吸引,整个教学时段学生都处在一种“兴奋”状态之中,是一个优秀教师教学素质的真正体现,也是教师知识基础的真正体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学内容,很多时候在教学参考书上都可以得

7、到,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寻找一条恰如其分的渠道,让这些知识流淌到学生的脑海里。二、实施提问阶段:怎么提问?实施提问一般包括引入、介入、评核三个阶段。1.引入一般包括转入,即用语言表明即将转向提问;“陈述”指教师用简明的语言陈述主问题;“提名”则指一定学生作答。2.介入教师提出问题之后,或者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所期望的回答有一定距离时,教师往往要对学生如何回答,从内容到方法上给以指点,使其阅读、思考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