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课件(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

《百喻经》课件(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

ID:34063392

大小:1.42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3-03

《百喻经》课件(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_第1页
《百喻经》课件(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_第2页
《百喻经》课件(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_第3页
《百喻经》课件(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_第4页
《百喻经》课件(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_第5页
资源描述:

《《百喻经》课件(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8/17/20211行知中学龙堂文佛经经常采用寓言譬喻的方式说理。佛经的寓言譬喻影响很大,很多寓言在流传中逐渐凝固下来,成为了成语。像“盲人摸象”“空中楼阁”“水中捞月”等,妇孺皆知。8/17/20212行知中学龙堂文《百喻经》是突出体现佛经这一特色的著作。《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也称《百譬经》。古印度僧伽斯那著,南朝齐求那毗地译。全书两卷,共有98个寓言故事,均为宣扬佛教教义而作。但“除去教诫,独留寓言”,完全可以当成一部极有趣味的文学作品来读,对社会人生也不无启发意义。8/17/20213行知中学龙堂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百喻经8/1

2、7/20214行知中学龙堂文愚人食盐8/17/20215行知中学龙堂文参考译文从前有个愚人,到别人家里做客。主人请他吃饭,他嫌饭菜淡而无味。主人听说后,就为他加了一些盐。加盐之后,味道鲜美,于是自言自语说:“之所以饭菜变得鲜美了,是因为盐的原因,很少的一点尚且如此,更何况再多一些呢。”愚人没有什么智慧,于是就空口吃盐。吃完后觉得味道很差,反倒遭受了痛苦。8/17/20216行知中学龙堂文内容解析这故事原来说的是:修行人适当地节制饮食,少欲知足,是对于身体和修行都有好处的。但“外道”矫枉过正,对修行却没有一点儿益处。那种做法和笨人吃盐一样,是可笑而愚蠢的举动。8

3、/17/20217行知中学龙堂文寓意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比如:做事淡泊名利固然无妨,但如工作、生活不负责任,他的一生将碌碌无为、一事无成,于国于民均没有任何贡献。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8/17/20218行知中学龙堂文渴见水8/17/20219行知中学龙堂文参考译文过去有个人,愚蠢没有智慧,口渴极了,想要马上喝水,看见由热气流升腾经阳光折射而成的幻影,就以为是水,立即追赶直到印度河。到达印度河之后,面对着河水却不喝。别人对他说:“你因为口渴寻找水,现在到了有水的地方,为什么不喝呢?”愚人回答说:“如果可以喝尽这些水,那我就喝。

4、但这里的水太多了,都不可能喝尽,所以我不喝。”当时众人听了这些话,都大声地嗤笑他。8/17/202110行知中学龙堂文内容解析这个故事原来比喻:有些人强词夺理地坚持着怪僻的见解,不近情理,以为佛教戒律很宽泛、很严格,一时不能全部接受,索性舍弃不受,最终没有得道的希望,可怜可笑!8/17/202111行知中学龙堂文寓意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在现实生活中,这确实是人惯常的心理。觉得太难了,就干脆不做,浅尝辄止。哪知道渴了就喝,能喝多少是多少,没有人要求你全部喝完。可以制定长远的目标,但切不可因为目标太远而放弃一切努力。8/17/202112

5、行知中学龙堂文入海取沉水8/17/202113行知中学龙堂文参考译文从前有位长者的儿子,到海里打捞沉香。经过一年,才打捞了一车,把它运回了家。他把沉香运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经过了许多天,也不能卖出去。心里感到很厌烦,十分苦恼。看见别人卖木炭,经常能够很快就卖出去,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想法: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可以很快就卖出去。于是就把沉香烧成了木炭,到市场上去卖,结果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8/17/202114行知中学龙堂文内容解析为了很快卖掉货物,将经过一年辛苦打捞得到的珍贵香料,烧成木炭卖掉,使珍贵稀少的东西变成了廉价普通的东西。原因

6、在于心情急躁,缺乏恒心和耐心,从而失去了理性的价值判断。8/17/202115行知中学龙堂文这故事原来比喻:要修佛果,不能怕难而生退却之心。如果见异思迁,或者退求小果,结果自失大利,犹如沉香烧成炭卖一样,是非常可惜的。8/17/202116行知中学龙堂文寓意凡事如果急于求成,可能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8/17/202117行知中学龙堂文尝庵婆罗果8/17/202118行知中学龙堂文参考译文从前有位长者,派人拿钱到别人的园子里去买庵婆罗果来吃。他吩咐说:“质量好、味道甜美的果子,你就买回来。”于是那个人就拿着钱去买。园子的主人说:“我这树上结的果子,都很好,

7、没有一个不好的。你只要尝一个,就知道了。”买果子的人说:“我现在应该一一品尝,然后才买,如果只是尝一个,怎么能知道个个都很好呢?”接着他取来果子,每个都尝了一下,才拿着回了家。长者见了,厌恶得吃不下,于是全都扔了。8/17/202119行知中学龙堂文内容解析故事中的那个人用“品尝一果,怎知它果甜美”的思路,去“尽尝它果”,导致“一切都弃”的结果。这原本是用来比喻:对待佛家的教理,不知道类推,认为只有自己一一亲身体验,才能相信,最终只能导致什么也得不到。8/17/202120行知中学龙堂文寓意做事要善于从个别中发现和认识一般。不可能事事都要亲身经历后才能得到真知

8、。8/17/202121行知中学龙堂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