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ID:34067447

大小:523.17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3-03

2017-2018学年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1页
2017-2018学年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2页
2017-2018学年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3页
2017-2018学年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4页
2017-2018学年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1.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大一统,这是在A.公元前3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2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可知秦灭六国统一的时间为公元前221年,,即公元前3世纪晚期,公元前和公元后纪年的说法有所差别,公元前纪年离我们越近,即为一个世纪的早期,比如公元前3世纪为公

2、元前299年到公元前200年,则公元前221年为公元前3世纪晚期,公元3世纪为公元200年到公元299年,则公元221年为公元3世纪早期,故D项正确。【点晴】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史学素养,解题的基本思路一般为:百位数加一,就是多少世纪,公元后的若十位数较小,就是前期,反之就是后期。但公元钱恰好相反。2.确定以下地图所反映的年代顺序A.②①③④B.④①②③C.④①③②D.②①④③【答案】C【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对图片的准确解读与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及图片信息分析,据图①中“齐鲁宋周”可判断出应该是西周时期

3、,都城在镐,图②中是战国七雄,图③中周的都城在洛邑,据“韩赵魏”可得出应该战国时期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应该是春秋时期,据图④中的“殷”,可判断应该是商超,据此分析正确的先后顺序为④①③②,故C项正确。3.关于夏商西周的时代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金石并用,生产力相对落后B.是家国一体的部族国家C.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官学居主导地位,私学出现【答案】D【解析】解题时紧扣题干中“夏商西周的时代”等关键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夏商西周时期,生产力有了进步,处于金石并用时代,除

4、了木、石和骨器外,也有少量的青铜工具,到西周晚期出现了铁器,夏商西周时期使家国同构,另外先秦时期通知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BC的表述均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官学居主导地位,私学出现”中“私学”的创立者是春秋末期的孔子,而活跃更应该是孔子以后的事,而题干要求的是“夏商西周”,故D项排除。4.下图文物启卣(yǒu)上的铭文记载,启是周王朝的地方领主,他曾追随周天子南征楚国。此记载反映的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答案】B【解析】王位世袭制是最高权力的继承方式,材料未体现

5、,故A项错误;材料“启是周王朝的地方领主,他曾追随周天子南征楚国”符合西周分封制下诸侯有随从周天子作战的义务,故B项正确;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材料未体现,故C项错误;郡县制推行于秦朝,故D项错误。【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启是周王朝的地方领主,他曾追随周天子南征楚国”结合分封制的内容分析解答。5.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A【解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

6、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把“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均与忠孝观念无关,排除BCD项。点睛:宗法制是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因此材料中出现祖、宗、家谱等字眼的,即表明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这类试题大多与宗法制有关。6.殷墟妇好墓中共出土礼器、乐器、工具、生活用品、武器、马具、艺术品、杂项八大类青铜制品468件。由此可以推论出殷商时期A.农业落后,未出现青铜农具B.技术进步,青铜器品种

7、多样C.战争频繁,武器均用青铜铸造D.社会发展,广泛使用青铜制品【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殷墟可判断应该是商朝,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青铜农具出现在商周时期,“未出现”的表述不合史实,故A项排除;依据材料中“礼器、乐器、工具、生活用品、武器、马具、艺术品、杂项八大类青铜制品468件”等信息可得出青铜器的品种多样,且技术进步,故B项正确;“战争频繁”与商朝的史实不合,故C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青铜器在商朝多于贵族使用,但并不是“广泛使用”,故D项排除。7.《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

8、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工商食官,生产不计成本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答案】C【解析】依据“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信息可以得出当时官营手工业有“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搏埴”六个过程,且都有专业的、固定数量的工人负责,由此可得出当时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