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五四文学革命中的激进主义

浅析五四文学革命中的激进主义

ID:34075458

大小:58.7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3

浅析五四文学革命中的激进主义_第1页
浅析五四文学革命中的激进主义_第2页
浅析五四文学革命中的激进主义_第3页
浅析五四文学革命中的激进主义_第4页
浅析五四文学革命中的激进主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五四文学革命中的激进主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五四文学革命中的激进主义摘要五四时期,掀起了浩浩荡荡的激进主义文化潮流,以与中国传统文化彻底决裂的激进性姿态出现的五四激进文学,它所倡导的思想启蒙,无疑开启了中国社会由政治制度层面向文化思想层面推进的现代化进程,并全方位地制约着中国历史、文化乃至文学的现代转型。它高扬民主、科学的伟大旗帜,大力引进西方思想,猛烈抨击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思想领域从而呈现出新旧思潮大激战、中西文化大交汇、百家争鸣、众声喧哗的崭新气象,中国文学亦就此迈出了迥异于传统的现代化步伐。本文就是对五四时期的激进文学进行的一次探究□关键词:五四激进文学愚昧民间□中图分类号:ixx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

2、儿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词。那个名词就是'科学'。”□正是在科学的旗帜下,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周作人等激进文人对种种传统的愚习展开了激烈批判,而这也成了五四文学一个重要特征。从1918年到1919年,《新青年》接连发表一系列评论来宣传科学,批判封建迷信与“灵学”。如易白沙的《诸子无鬼论》,从历史文献中寻找否定鬼神存在的依据;陈独秀的《有鬼论质疑》从科学的立场不承认“鬼神”,种种宗教迷信的精神鸦片在科学的天平上被加以按弃□五四乡土小说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农村的鬼神崇拜和愚昧迷信,它以大量的篇

3、什向世人展示诸如“冥婚”、“鬼节超渡”、‘'详梦祈福”等一类乡土风俗画面,在孤陋荒僻的地域环境中表现一种远离现代科学文明,乃至反科学反文明的混沌模糊的乡村文化环境、落后愚昧的乡民生活成规,揭示一种延续千余年之久的历史文化陈迹。如台静农的《红灯》,作者的描写手法圆熟质朴,逼真地再现了鬼节超渡行为的迷信落后,尤其是结尾那种'‘以乐景写哀情”的场面俞发显得凄凉悲枪,使读者的心灵为之震撼。台静农不愧为农村社会的卓越解剖师,正如人言:"XX年代,中国小说家能够将旧社会的病态这样深刻地描绘出来,鲁迅之外,台静农是最成功的一位。”□总之,从五四乡土小说的主题来看,科学精神己经转化为一

4、种批判武器,反对封建迷信、根除愚昧成为了乡土小说长期关注的题旨,因为当时中华民族的土地上,无论成人还是儿童,无论知识分子还是普通民众,几乎都笼罩在鬼神迷信、偶像崇拜的封建愚昧氛围之中□二五四激进文学断裂式的文学革命□在五四激进主义阵营中,陈独秀无疑是颇为激烈勇猛的一员大将,其张扬文学革命之痛快淋漓的言词、贬损叛离传统的力度、矫枉过正的思维方式,均罕有人比,叛逆构成了他从事新文化运动的行事法则。文学革命策略的实施,首先借助于陈独秀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这一舆论阵地。《新青年》得以成为中国新文学发生的重要基地,关键是其具有明确的文学革命观念或文学革命意

5、识,从而使《新青年》成为轰轰烈烈的“文学革命”论坛,使得各色人等能在这个平台上粉墨登场,大显风采□与胡适平和、谦逊的君子风度不同,陈独秀大胆果敢的点燃了文学革命的“引信”。不过,五四激进主义利用文学革命展开思想启蒙的方式,并非陈独秀预先设计确定,而是在《新青年》“通信”栏中的编、读之间的你来我往、各抒己见中逐渐定型的。“文学革命”问题,是《新青年》“通信”栏讨论最多、时间延续最长的话题□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路径有破有立,破立结合,破的是封建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山林文学等旧文学,立的是以西方近代文学为楷模的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这对胡适后来撰写《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不无

6、启迪。陈独秀虽然亦要求创造一个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精神文化,但他并不拘泥于旧文学诸多具体问题的改革,而是将激进的革命血液注入,把文学革命视为现代社会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陈独秀企图借文学以改变中国的政治文化价值系统。他的口号是“破坏!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宗教上、政治上、道德上自古相传的虚荣,不合理的信仰,都应该破坏!为了扫除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他从现代思想观念方面为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指定了另一基本目标,将现代思想观念在文学领域的确立提上了文学革命的议程,从而与胡适的观念相得益彰,二人从内容、形式方面全方位地规范五四文学革命发展的途径□三五四激进文学

7、倡导的民间情怀□中国新文学发生,就是在推翻贵族文学、建设平民文学的文化情境中具体展开的。五四文人的民间情怀,是新文学文体范式和话语方式演化的一个重要根源。中国新文学发生之际,就提出了文学民间化、大众化的明确要求,对传统的贵族文学展开了坚决的战斗□譬如,陈独秀力图使新文学朝着“平易”、“新鲜”、“通俗”、"明了”的方向发展,胡适确立了“白话文学”的发展目标,周作人更直截了当地将“平民文学”作为新文学前进的路径。鲜明的民间意识和坚定的民间立场,不仅从理论上解放了中国文学,而且从实践上提供了许多别开生面的文学作品。当然,由儒家之“道”到“民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