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角下虚拟班级知识共享的过程与策略研究

生态视角下虚拟班级知识共享的过程与策略研究

ID:34109795

大小:10.24 MB

页数:110页

时间:2019-03-03

生态视角下虚拟班级知识共享的过程与策略研究_第1页
生态视角下虚拟班级知识共享的过程与策略研究_第2页
生态视角下虚拟班级知识共享的过程与策略研究_第3页
生态视角下虚拟班级知识共享的过程与策略研究_第4页
生态视角下虚拟班级知识共享的过程与策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视角下虚拟班级知识共享的过程与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生态视角下虚拟班级知识共享的过程与策略研究RESEARCHESONPROCESSESANDSTRATEGIESOFKNOWLEDGESHARINGINVIRTUALC1ASSROOMSFROMECOLOGICALPERSPECTIVE作者姓名:王峥Author:Ⅵ给NGZHENG指导教师:张丽霞SupervisedbyProfessor:ZHANGLIXIA学科(专业):教育技术学Major:EducationalTechnology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EducationalCollegeofZhejiangNor

2、malUniversity二零一四年五月May,2014万方数据生态视角下虚拟班级知识共享的过程与策略研究辫瓣摘要在当今网络课程不断发展和Web2.0技术普遍应用的时代,班级已由原来夸美纽斯提出的“班级授课制”一枝独秀,发展到如今的“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互补互融”的教学组织形式,于是“虚拟班级”孕育而生,并成为教育技术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所谓虚拟班级是指:以在线教师和在线学习者为主体,以网络课程平台为空问,开展在线教与学活动的新型学习组织。知识共享作为虚拟班级的主要活动之一,是指虚拟班级成员在虚拟班级课程平台中,通过各种途径(

3、媒体、人际)同步或异步的共享知识的过程。但实践表明,虚拟班级知识共享活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共享主体意愿淡薄、能力欠缺、共享质量不高等等。这些问题都导致了虚拟班级知识共享活动不能很好的开展。教育生态化作为一种理想的教育思想逐渐兴起,它试图通过改变人类传统的行为习惯,倡导人与环境的和谐互动,为解决教育生态系统中主体和环境的失衡提供了新思路。虚拟班级知识共享活动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也是共享主体和环境之间的问题,为了深入解决它,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审视虚拟班级,将它看作为一个由在线学习主体和周围虚拟学习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并将虚

4、拟班级存在的问题从生态学的角度加以审视和分析,主要表现为共享主体结构和功能失调,物理环境物质循环受阻,社会环境能量流动衰竭,规范环境信息传递限制等现象,造成了虚拟班级知识共享失衡。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归纳出生态化虚拟班级知识共享原则以及共享过程,并对其主体:知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其行为的“生态因子”以及知识共享的环境进行分析。接着借助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和思想,针对虚拟班级知识共享存在的生态问题,根据本文提出的生态化虚拟班级知识共享原则及其共享过程,以知识共享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知识的生成与呈现”

5、、“知识的传递与转移”、“知识的接收与内化”为线索,提出了促进虚拟班级知识共享的策略。在策略设计与实施部分以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一年级新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门网络课程为平台支持,研究贯穿在课程教学其中知识共享活动,并将提出的策略实施其万方数据摘要中,旨在虚拟班级中组织一个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良好的生态化知识共享活动。效果检验部分根据知识共享的两种主要过程:与知识库的互动和人际间的互动,结合虚拟班级知识共享的四种形式:问题咨询、话题讨论、资源共建、作业共享,另外考虑到虚拟班级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归纳出

6、了知识共享活动评价标准中的三个内容维度:分别是参与度、互动度、认可度,并确定二级指标。最后运用观察法、社会网络分析法、调查法分别从频率、密度、点入中心势,点出中心势和CARS指标对这三个维度进行了效果分析,以验证策略的有效性。关键词:虚拟班级:知识共享;生态化:过程;策略ll万方数据RESEARCHES0NPROCESSESANDSTRATEGIESOFKN0、凡几EDGESHAR【NGINVIRTUALClASSR00MSFROMECOLOGICA工,PERSPECTIVEABSTRACTAtanagewhenonlinec

7、oursescontinuetodevelopandWeb2.0technologiesaleuniversallyapplied,classeshavetransformedfromComenius’S“classsystem’’totoday’Steachingorganizationof“complementaryfusionofrealityclassroomsandvirtualclassrooms”.Therefore.‘‘virtualclassrooms’’areproducedandbecomeoneofth

8、ehotfieldsofresearchesoneducationaltechnology.TheSO—calledvirtualclassesreferto:onlineteachersandonlinelearnersasthesubjects,theplatformof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