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要点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要点

ID:34112266

大小:10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3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要点_第1页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要点_第2页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要点_第3页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要点_第4页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要点1味精厂的主要生产车间:糖化车间、发酵车间、提取车间、精制车间2淀粉生产的流程原料→清理→浸泡→粗碎→胚的分离→磨碎→分离纤维→分离蛋白质→清洗→离心分离→干燥→淀粉3淀粉的液化及糖化定义。在工业生产上,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称为淀粉的“糖化”所制的的糖液称为淀粉水解糖液化是利用液化酶使淀粉糊化,黏度降低,并水解到糊精和低聚糖的程度4淀粉液化过程使用淀粉酶,水解位置1,4糖苷键,糖化过程使用糖化酶,水解位置1,4糖苷键和1,6糖苷键。5液化结束后,为何要进行灭酶处理,如何操作?液化结束后反应快速升温灭酶,高温处理时,通过喷射器快速升温至120~145°,快速

2、升温比逐步升温产生的“不溶性淀粉颗粒”少,所得的液化液既透明又易过滤。淀粉出糖率高,同时由于采取快速升温法,缩短了生产周期6葡萄糖的复合反应。7淀粉的糊化、老化定义及影响老化的因素。(1)糊化若将淀粉乳加热到一定温度,淀粉颗粒开始膨胀,偏光十字消失。温度继续上升,淀粉颗粒继续膨胀,可达原体积几倍到几十倍。由于颗粒的膨胀,晶体结构消失,体积膨胀大,互相接触,变成糊状液体,虽然停止搅拌淀粉也不会再沉淀,这种现象称为糊化。(2)老化 分子间氢键已断裂的糊化淀粉又重新排列成为新氢键的过程。(3)影响老化的因素①淀粉的成分(直链易老化,支链淀粉难老化)②液化程度③酸碱度④温度⑤淀粉糊浓度

3、8DE值与DX值的概念.DE值表示淀粉水解程度或糖化程度。也称葡萄糖值DE=还原糖浓度/(干物质浓度*糖液相对密度)*100%DX值指糖液中葡萄糖含量占干物质的百分率。 DX=葡萄糖浓度/(干物质浓度*糖液相对密度)*100%9淀粉水解糖的质量要求有哪些?1糖液透光率>90%(420nm)。2不含糊精、蛋白质(起泡物质)。3转化率>90%。DE值(Dextroseequivalent,葡萄糖当量值)4还原糖浓度:18%左右。5糖液不能变质。6pH4.6-4.8 10说说酸水解法、酸酶法和酶水解法三种不同水解工艺的优劣?酸水解法是利用无机酸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

4、的方法。该法具有工艺简单,水解时间短,生产效率高,设备周转快的优点。该水解法要求耐腐蚀,耐高温,耐压的设备。酸酶法是先将淀粉用酸水解成糊精或低聚糖,然后再用糖化酶将其水解为葡糖糖的工艺。采用酸酶法水解淀粉制糖,酸用量少,产品颜色浅,糖液质量高酶水解法主要是将淀粉乳先用α-淀粉酶液化,过滤除去杂质后,然后用酸水解成葡萄糖的工艺。该工艺适用于大米或粗淀粉原料11固定化酶的定义及制备方法有哪几种?固定化酶(immobilizedenzyme):由于水溶性酶的缺点,所以将它与固相载体相连,由固相状态催化反应,称酶的固定化. ①吸附法②偶联法③交联法④包埋法12生物素对谷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影

5、响。1.生物素对糖代谢的速率的影响(主要影响糖降解速率)2.生物素对二氧化碳固定反应的影响(生物素食丙酮酸羧化酶的辅酶,生物素大过量时,CO2固定反应可提高30%)3.生物素对乙醛酸循环的影响(乙醛酸循环的关键酶异柠檬酸裂解酶受葡萄糖,琥珀酸阻遏,为醋酸所诱导。以葡萄糖为原料,发酵生产谷氨酸时,通过控制生物素亚适量,几乎看不到异柠檬酸裂解酶的活性。代谢流向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谷氨酸)生物素对糖代谢的调节(1)生物素对糖酵解途径的影响 生物素充足,糖酵解加速,趋向形成乳酸。 (2)生物素对CO2固定途径的影响 生物素是羧化酶辅酶。 (3)生物素对乙醛酸途径的影响 生物素亚适量:

6、异柠檬酸裂解酶活力低、琥珀酸氧化能力低。 13在谷氨酸发酵中如何控制细胞膜渗透性。①生物素亚适量②添加表面活性剂、高级饱和脂肪酸或青霉素③选育温度敏感突变株、油酸缺陷型或甘油缺陷型突变株14诱变育种概念。P49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促进其突变率大幅度提高,然后采用简便、快速和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挑选少数符合育种目的的突变株,以供生产实践或科学研究用。15谷氨酸生产菌的育种思路(1).切断或减弱支路代谢(2)解除自身的反馈抑制(3).增加前体物的合成(4).提高细胞膜的渗透性(5).强化能量代谢(6).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谷氨酸工程菌株 16现有

7、谷氨酸生产菌主要有哪四个菌属。棒状杆菌属、短杆菌属、小杆菌属及节杆菌属中的细菌17谷氨酸发酵生产菌的主要生化特点。现有谷氨酸生产菌的主要特征:(1)细胞形态短杆形、棒形;(2)革兰氏阳性菌,无鞭毛,无芽孢,不能运动;(3)需氧型微生物;(4)生物素缺陷型;(5)脲酶强阳性;(6)不分解淀粉、纤维素、油脂、酪蛋白、明胶等;(7)发酵中菌体发生明显形态变化,同时细胞膜渗透性改变;(8)二氧化碳固定反应酶系强;(9)异柠檬酸裂解酶活力欠缺或微弱,乙醛酸循环弱;(10)α-酮戊二酸氧化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