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错案形成的心理原因

刑事错案形成的心理原因

ID:34155619

大小:935.23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3-03

刑事错案形成的心理原因_第1页
刑事错案形成的心理原因_第2页
刑事错案形成的心理原因_第3页
刑事错案形成的心理原因_第4页
刑事错案形成的心理原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刑事错案形成的心理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刑事错案形成的心理原因黄士元内容提要:刑事错案的成因包括直接原因、环境原因和心理原因,其中心理原因(主要表现为包括“遂道视野”、“证实偏差”等在内的各种心理偏差)对错案的形成有更根本的影响。绝大多数直接原因,如刑讯逼供、隐瞒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忽视辩护律师的合理意见等等,都是各种心理偏差的外在表现。而绝大多数环境原因,如不合理的考核方式、司法经费不足等等,之所以会导致错案,主要是因为它们强化了这些心理偏差。根据这些心理偏差对错案形成的可能影响,可以在心理学层面总结出刑事错案的形成过程及规律,而我

2、国近年来纠正的22起刑事错案可以为此提供验证。我国有必要完善当前的刑事司法体制,以减少这些心理偏差对办案人员的影响,进而更有效地防止错案的发生。关键词:刑事错案错案成因心理偏差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纠正了多起在个别地区乃至全国引起广泛关注的刑事错案。一方面,这些错案使真正的罪犯逍遥法外,使无辜者的身心遭受无法弥补的伤害,严重损害了司法的正当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透过这些错案的纠正,我们可以发现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错案,这又给我们提供了反思和完善刑事司法体制的机遇。我国法学界经常提到的错案成因包括:办案人员刑讯逼

3、供、强迫证人提供不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言、忽视甚至隐瞒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对辩护律师的合理意见置之不理;非法取得的证据未被依法排除;办案人员仍有“有罪推定”、“疑罪从有”的观念;办案人员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准低下;考核机制不合理;办案人员片面追求破案率,甚至被要求“命案必破”;司法独立得不到保障;办案人员对案件的处理过分迁就社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刑事错案的现状、成因、纠正和预防研究”(批准号11BFX121)的阶段性成果。·26·刑事错案形成的心理原因会

4、舆论和被害人的压力;公、检、法三机关重配合、轻制约;司法经费不足等等。与之相应,经常被提到的“药方”则包括:严禁刑讯逼供、严禁强迫证人提供不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言、保障辩护权、建立和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贯彻“无罪推定”和“疑罪从无”原则、加强对办案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其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准、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保障司法独立、加大司法投入等等。〔1〕近年来我国刑事司法方面比较重要的一些法律、司法解释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包括《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

5、定》、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央政法委《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指导意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切实履行检察职能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的若干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都在很大程度上吸纳了前述观点。上述分析和改革都具有合理性,但仅有这些分析还不足以全面、深刻揭示错案的成因,仅有这些改革措施也不足以有效防止错案的发生。比如,将“有罪推定”观念当成错案成因的观点就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其实该观念的背后是本文将要讨论的“心理偏差”的影响。对这些心理偏差的研究表明,指责办错案的司

6、法人员“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准低下”是不适当的,〔2〕因为这些心理偏差并非办错案的司法人员所独有,每个人(包括那些尚未被发现办过错案的司法人员)都可能受到这些心理偏差的影响,虽然影响的程度和方式会有不同。笔者认为,错案成因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直接原因,如刑讯逼供、强迫证人提供不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言、忽视甚至隐瞒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忽视合理的辩护意见、目击证人错误指认、鉴定人员错误鉴定等等。这类原因对错案的产生有着直接影响,也容易被注意到。第二类为环境原因,如考核机制不合理、司法独立得不到保障

7、、司法经费不足等等。这类原因并不会直接导致错案,但会对办案人员的办案方式产生影响,进而对错案的形成产生影响。第三类是心理原因,主要是各种心理偏差,如“隧道视野”(TunnelVision)、“证实偏差”(ConfirmationBias)、“信念坚持”(BeliefPerseverance,BeliefPersistence)、“重申效果”(ReiterationEffect)、“后见偏差”(HindsightBias,“KnowitallalongEffect”)、“结果偏差”(OutcomeBia

8、s)、“正当事业腐败”(NobleCauseCor〔1〕参见刘品新主编:《刑事错案的原因与对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董坤:《侦查行为视角下的刑事冤案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何家弘、何然:《刑事错案中的证据问题———实证研究与经济分析》,《政法论坛》2008年第2期;陈永生:《我国刑事误判问题透视———以20起震惊全国的刑事冤案为样本的分析》,《中国法学》2007年第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