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茶馆》在话剧民族化探索中导演艺术

论《茶馆》在话剧民族化探索中导演艺术

ID:34163081

大小:68.1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04

论《茶馆》在话剧民族化探索中导演艺术_第1页
论《茶馆》在话剧民族化探索中导演艺术_第2页
论《茶馆》在话剧民族化探索中导演艺术_第3页
论《茶馆》在话剧民族化探索中导演艺术_第4页
论《茶馆》在话剧民族化探索中导演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茶馆》在话剧民族化探索中导演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茶馆》在话剧民族化探索中导演艺术【内容摘要】北京人艺导演焦菊隐对现、当代话剧的最大影响是给后人明确指出了开放性的方向。此后,话剧民族化探索的线索一直没有间断,这期间也出现了不少力作,包括很多先锋派的戏剧导演也间或从传统戏曲的宝库中吸取营养。文章旨在从舞台导演角度探索北京人艺经典剧目《茶馆》的独特舞台处理,这是北京人艺演剧体系中话剧民族化探索最重要的一笔。【关键词】导演艺术艺术真实戏曲的舞台处理如果说《虎符》中焦菊隐对传统戏曲的借鉴还比较侧重形式,程式化的痕迹明显的话,那么《茶馆》对戏曲的借鉴就已经达到了“化”

2、的程度,这是焦菊隐在话剧民族化探索中的一个质变。他在导演提示中明确指出,“台上的一片生活并不等于艺术品。观众要看的是戏,也就是经过集中、提炼、典型化了的生活。”①即明确区分了真实和真实感的问题(观众在舞台上需要的不是生活真实而是真实的感觉)。在他看来,话剧比起戏曲更接近现实生活,因而表现起来也就更显得琐碎,不如戏曲那么洗练、利落、节奏鲜明。“我们有时以为要求忠于生活便是要求把琐碎的生活搬上舞台,要求内在的体验便是削弱甚至取消外部动作,要求真实便是只要自己感觉真实而不管观众感觉真实不真实”,②这一系列的思想变化使得

3、《茶馆》中呈现出很多经典的戏曲化的舞台处理。一个总的特点是以重在表现人的戏曲精神为主,注意人物的内外统一,对人物的外部形体动作塑造给予相当强调,同时,也开始在舞台上“物”(舞台布景和美术、灯光等)的方面下功夫,试图用“物”来突出人。一、注重人物形象塑造(人物上场)第一幕开场,在茶馆正门口有一块高出地面两个台阶的小平台,重要人物出场后都要在这里站一站,观察一下茶馆的整个环境,也让观众看看是什么样的人物要出场了。这里,焦菊隐采用了类似戏曲出场“亮相”的方法,加深观众对几个主要人物的印象。宋恩子和吴祥子两个特务上场,先

4、在门口的台阶双双站立,并不说话而是环顾四周,茶客们顿时没有声音,观众的注意力被集中到两个特务身上,等他们稍稍坐稳后,茶馆里才又热闹起来,是个比较明显的“暗上”,忽然亮相,引发了强烈的戏剧效果。常四爷和松二爷的亮相采用了另外的方法,两人在茶馆重新喧闹起来的气氛中上场,一上场就“各位,早啊”融入到整体中,像戏曲中的"打上”在茶客喧闹般的锣鼓声中将主要人物送上场。与前两种上场方式相比,秦二爷的上场更加引人注意。在他上场之前是伙计李三听到了外面走螺的蹄声,知道有贵客来,让卖挖耳勺的老人让开道儿,留出空间。随后,秦二爷飘然

5、上场,手持马鞭,往大门口的台阶上一站,把别在腰间的裤褂儿一角放下来,昂首四顾,精神十足,起了个“单人霸”。此时,正站在角落里的王利发走了一个大调度,赶紧上前请安并接过秦二爷手中的马鞭。之后,秦二爷顺势走下台阶,再次用几个跑全场的大调度亮相,让观众看清这个主要人物,加深印象,同时也把秦二爷实业救国踌躇满志之心表现出来。这种上场方式就很像戏曲里的“唱上”了,人物出场前锣声先响,然后边表演边上场,像《武家坡》里的薛平贵,先在幕后唱“一马离了西凉界”,然后打马上场,先声乐引起观众的注意,增加舞台气氛。这些典型的上场亮相方

6、式都是焦菊隐和夏淳两位导演明确运用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的结果。二、注重外部形体动作焦菊隐要求演员学习中国传统戏曲中运用洗练、准确的“形体动作”的组合来表现人物特定的内心世界。这是中国戏曲给焦菊隐的巨大启示。“我们有些话剧导演,艺术构思确是不很丰富,我们缺乏极为活跃的想象力,我们既不善于深刻地观察体会人的精神世界和客观事物,也不善于深刻地表现它们。……这一切在戏曲的演出里,有很多精彩的例子,可以供我们学习。”③这一点在《虎符》中已有所运用,在《茶馆》中运用得就更加自如。"如果一时沉不下心进入角色时,可以先找人物的形体

7、动作线,然后再找思想情感的线……合乎规定情境要求的形体动作线,往往能诱发丰富的内心活动。”④"请安”是松二爷的典型动作之一,但在第二幕的“请安"则是画龙点睛的心理外化表现。见到阔别20年的常四爷,松二爷百感交集,先是一反常态忘了行礼,光是一个劲锤打对方,想到自己失礼后赶紧补上隆重的“大安”,转过身对着王掌柜又是连连问安弄得对方应接不暇,不知如何是好。这一连串的动作和松二爷当时没落但不失旗人礼仪、激动但不失'‘场面人”的身份和心理活动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台词代替不了的心理状态的呈现。三个老人''自我祭奠”是被广为

8、称赞的一场戏,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场戏在公演之后,依然是导演和演员们的心头病。在撒纸钱之前,三位主演有一大段台词互相交流,开始时他们总是找不到感觉,尤其是眼神一对,常常因为饱含感情而演不下去。后来焦菊隐在单独排练这段时对演员们说,“你们试试对着观众演”,这一招果然有效,并且一直保留在老版本《茶馆》的演出中。在三位老演员晚年出演的音像资料中还能看到于是之背对着观众坐在椅子上侧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