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宏量营养素和能量

01宏量营养素和能量

ID:34176407

大小:200.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3-04

01宏量营养素和能量_第1页
01宏量营养素和能量_第2页
01宏量营养素和能量_第3页
01宏量营养素和能量_第4页
01宏量营养素和能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01宏量营养素和能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 宏量营养素与能量第一节 蛋白质(protein)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合成人体组织蛋白质(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    (2)构成体内多种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酶——催化和调节体内一切物质的合成和分解;激素——维持内环境稳定、调节物质代谢;抗体——参与机体免疫过程;细胞膜和血液中的载体蛋白——运输和交换;肌肉组织中的肌纤凝蛋白——肌肉收缩;胶原蛋白——构成皮肤、骨骼等的支架。  (3)参与调节体内各种生理功能: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转运、代谢生长发育、组织更新与修复血液凝固、

2、视觉形成。  (4)供给能量  在机体需要时,蛋白质可以氧化提供能量蛋白质的净能量系数为4.0kcal/g。  即:1g蛋白质可产生4.0kcal(16.7kJ)能量。    二、蛋白质营养不良与缺乏症  ....        三、必要氮损失和氮平衡      (1)必要的氮损失(obligatorynitrogenlosses,ONL):指在完全不摄入蛋白质的情况下,机体不可避免的消耗氮量。  ①皮肤、毛发、和粘膜脱落,妇女月经期失血以及肠道菌体死亡排出等。  ②60kg的成年男子,ONL约

3、为3.2g氮,相当于20g蛋白质。按每kg体重计算:成年男性ONL为54mg;成年女性ONL为55mg。  (2)氮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内摄入氮量与排出氮量之间的关系。  ①....测定蛋白质需要量  ②评价蛋白质营养状况  ③表示方法:  B=I-(U+F+S)  I=U+F+S  B:氮平衡  I:摄入氮  U:尿氮  F:粪氮  S:皮肤及其它途径排出氮  I=U+F+S(B=0) 零(氮)平衡 成年人。  I>U+F+S(B>0) 正氮平衡   婴幼儿、青少年、孕妇、乳母。  I<U+F+

4、S(B<0) 负氮平衡   饥饿、疾病、应激、精神紧张。    四、氨基酸与氨基酸模式  (1)氨基酸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人体蛋白质是由20种α氨基酸构成的。  ①必需氨基酸  在构成人体的20种氨基酸中,有9种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本组来晾一晾苏丹色鞋)。  ②半必需氨基酸(条件氨基酸)  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可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转变而来。  如

5、食物能直接提供这两种氨基酸,则人体对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的需要可分别减少30%和50%。  在计算食物必需含量和组成时,常将蛋氨酸和胱氨酸(含硫氨基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芳香族氨基酸)合并计算。  (2)氨基酸模式  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相互比例,即氨基酸构成比或相互比值叫做氨基酸模式,是将该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假定为1,再分别计算其它必需氨基酸与色氨酸的相应比值而得到的。    氨基酸    WHO建议的人体(氨基酸模式)  氨基酸需要量(mg/g)    WHO建议的人体  氨基酸模式(比

6、值)    异亮氨酸    40    4.0    亮氨酸    70    7.0    赖氨酸    55    5.5    蛋氨酸+半胱氨酸    35    3.5    苏氨酸    40    4.0    色氨酸    10    1.0    缬氨酸    50    5.0    苯丙氨酸+酪氨酸    60    6.0....  (3)限制氨基酸  ①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和人体越接近,则其必需氨基酸的利用率越高。  ②反之,食物蛋白质中某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缺乏或不足

7、时,会导致其他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使合成组织蛋白质受到限制。  ③这一种或者几种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被称为限制氨基酸,按照含量可称为第一、第二、第三限制氨基酸,一般只列1-3种限制氨基酸,例如:大米、面粉中赖氨酸是第一限制氨基酸,大豆中蛋氨酸是第一限制氨基酸。  (4)参考蛋白质  ①用于评价其它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标准食物蛋白质。  ②鸡蛋和人乳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与人体最接近,通常将这两种蛋白质作为参考蛋白质。  ③在动物实验中,则常采用酪蛋白作为参考蛋白质。    五、食物蛋

8、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1)蛋白质含量  ①蛋白质数量≠质量,但如没有一定数量,再好的蛋白质其营养价值也有限,因此,蛋白质含量是营养价值的基础。  ②蛋白质是一种含氮化合物,一般以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中氮的含量,已知多数蛋白质的含氮量约为16%,通过下面的公式可折算出蛋白质含量:  食物粗蛋白含量=食物含氮量×6.25  (2)蛋白质消化率  ①食物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吸收程度:      粪代谢氮:消化道脱落的肠粘膜细胞、肠道微生物及消化液中的氮  ②真消化率和表观消化率(不计算粪代谢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