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形态学观察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价值

细胞形态学观察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价值

ID:34211745

大小:55.4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4

细胞形态学观察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价值_第1页
细胞形态学观察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价值_第2页
细胞形态学观察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价值_第3页
细胞形态学观察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价值_第4页
资源描述:

《细胞形态学观察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细胞形态学观察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形态学病态造血特点,以寻求诊断MDS的价值。方法以WHOMDS分类标准为诊断金标准,收集2007年3月1日至2012年3月6日期间,诊断的MDS患者165例。非克隆性疾病患者16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骨髓与血片细胞学检查中病态造血特征在克隆性和非克隆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MDS病态造血形态学诊断的主要依据:粒系Auer小体、核出芽、微核;红系核出芽;外周血片中出现巨核细胞、原粒细胞或早幼红细胞。结论细胞形态学是诊断MDS的基础,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早

2、期MDS细胞形态学改变不典型时,恶性克隆处于非显性状态,表达特征亦不明显,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手段,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态造血;诊断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WHO关于MDS的分类标准为诊断金标准,收集2007年3月1日至2012年3月6日期间,通过综合诊断和随访最后确诊为MDS共170例。以骨髓细胞形态学符合WHOMDS诊断标准的165例作为MDS组。其中男95例,女70例。年龄16〜85岁。疾病分类RA2例、RARS4例、RCMD97例、RAEBI型27例、RAEB一II型34例、MDSU1例。其余5例骨髓细胞形

3、态学检查不符合WHOMDS诊断标准,但经过细胞遗传学、免疫学、病理学联合检测,虽然最终也确诊为MDS,但不归入本组。对照组:非克隆性疾病165例(细胞形态学不符合WHOMDS分型标准),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29例,缺铁性贫血62例,巨幼细胞贫血20例,脾功能亢进3例,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症51例。1.2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①计数200个有核细胞,分类各系各期细胞所占百分比。②计数100个非红系细胞,原始细胞(按WHOMDS分类标准原始细胞不分I、II型)所占比例,同时注意形态特点及其核分裂型。③计数100个有核红细胞分类:原早

4、幼红细胞胞质有无空泡、巨幼样变、血红蛋白充盈不足、核出芽、核呈花瓣状、多核、奇数核、核碎裂、子母核(双核一大一小),注意成熟红细胞有无大小悬殊及畸形(包括泪滴状红细胞、卵圆形、裂细胞等)。④计数100个中性粒细胞分类:核染色质凝聚、胞质内无颗粒或少颗粒、胞质内有嗜碱区域、核浆发育不平行、假Pelgerlluet异常、高分叶核细胞、不能分叶中性粒细胞、环形核、微核、核出芽、双核、异常核分裂(同一细胞核发育不同步)、核碎裂。⑤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数,分类50个,计数单圆核、多圆核、微巨核、小巨核,注意血小板有无畸形。在此同时观察全片有无骨髓小粒(判断取材

5、是否成功),注意骨髓小粒内细胞内容并观察有无异常细胞排除髓外恶性肿瘤细胞浸润;有无寄生虫、寄生菌等,以排除非克隆疾病所造成的造血异常。1.3血片检查计数200个有核细胞注意有无幼粒、幼红、原粒细胞、早幼红细胞、巨核细胞、核分裂细胞,成熟红细胞形态,有无寄生虫、寄生菌。2结果2.1血常规165例MDS患者血三系减少(Hb3.3因此认为,在众多的MDS病态造血表现中,以下特征可作为形态学诊断的主要依据:有粒系的Auer小体、核出芽、微核;红系的核出芽;外周血片中出现巨核细胞、原粒细胞或早幼红细胞。其次依据:粒系假PelgerHuet异常、难分叶中性粒

6、细胞、同一细胞内核发育不同步、环形核、核染色质聚集;红系的多核、奇数核、子母核、核碎裂、空泡、成熟红细胞大小悬殊;微巨核。但是MDS表现复杂,在其病程的进展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行为不同,而致骨髓造血细胞形态学变异也不尽相同,在诸多诊断方法中细胞形态学诊断仍然是极为重要的基础诊断手段。但对于早期MDS,细胞形态学变异还不够诊断标准时,需要细胞遗传学、免疫学、病理学联合检测。同时另有学者也提出了有单指标逐渐走向多指标综合判断MDS的道路[4]。其科学之处在于进展缓慢的MDS,其恶性克隆处于非显性状态,表达特征亦不明显,唯有联合多项指标检测,

7、才可能提高恶性克隆早期诊断率。参考文献[1]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57.[1]VardimanJWHematopathologicalconceptsandcontroversiesinthediagnosisandclassificationofmyelodysplasticsyndromesHematologyAmSoeHematolEducProgram,2006,199204.[2]Haus0,KotlarekHansS,PotoczekS,etalMyelodysplastiesynd

8、romesaccordingtoFABandWHOclassificationSinglecenterexperienceNeopla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