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

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

ID:34301704

大小:2.00 MB

页数:75页

时间:2019-03-04

上传者:文档小小白
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_第1页
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_第2页
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_第3页
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_第4页
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学校代码10125专业代码020205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姓名王路专业产业经济学研究方向流通理论创新及流通现代化所属学院国际贸易学院指导教师聂引娥二〇一五年六月十二日 UniversityCode10125MajorCode020205Shanxi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ThesisforMaster’sDegreeTitleSystemConstructionandEmpiricalStudyonCompetitivenessEvaluationofRegionalProfessionalMarket—AStudyofSixCentralProvincesNameWangLuMajorIndustrialEconomyResearchOrientationCirculationtheoryinnovationandcirculationmodernizationSchoolFacultyofInternationalTradeTutorNieYineJune12th,2015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所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西财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不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作为商品交易中心的专业市场逐步冲破城乡地域封锁和省际经济相对隔离的状况,形成了城乡联动、省份互动的新的市场网络,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实现平衡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专业市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主要表现在它的竞争力水平,如何提升其竞争力水平,从而最大化地发挥其产业带动、商品交易、信息交换的作用,对于专业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和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专业市场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入手,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揭示了专业市场对于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说明了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性和合理构建评价体系的必要性。接下来,结合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程度、基础设施建设、方针政策和从业者素质),按照完整性、动态性、前瞻性、可行性和客观公正性原则,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出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市场实力状况、市场管理能力和市场外部环境),8个二级指标(密度指标、效率指标、发展指标、管理效率指标、制度完善指标、经济水平指标、基础设施指标、政府作用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的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的评价体系。最后,利用该评价体系对中部地区六个省份的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了其竞争力排名和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专业市场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建议。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到的六省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水平比较和六省实际现状比较相符,这说明构建的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有一定的科学性,该评价体系对于专业市场的发展对策和战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字: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层次分析法,评价体系1 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Chineseeconomy,asacommoditytradingcenter,professionalmarketbrokethroughtherelativeisolationofurbanandruralblockadeandprovincialeconomicconditiongradually,formedanewmarketnetworkthatcontacttheurbanandruralareasandtheprovinces,whichstimulatedthedevelopmentofregionaleconomyandbecameanimportantforcetopromotethesteadydevelopmentoftheregionaleconomy.Professionalmarket’seconomicdevelopmentandpotentialdevelopmentismainlymanifestedinitscompetitivelevel.Thewaytoimproveitscompetitivelevelandmaximizeitsuseastheroleofleadingindustry,tradingandexchanginginformation,isparticularlyimportantfortheprofessionalmarket’s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Thisarticlebeginswiththeconceptandthedevelopmentofprofessionalmarket,revealstheprofessionalmarket’senormousimportancetotheeconomicgrowthbythequalitativeanalysisandquantitativeanalysis,explainstheessentialityofregionalcompetitivenessofspecializedmarketandbuildingareasonableevaluationsystem.Next,incombinationwiththefactorsaffectingtheregionalcompetitivenessofprofessionalmarket(thelevelofeconomicdevelopment,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guidelinesandpoliciesandthequalityofpractitioners)andaccordingtotheprincipleofintegrity,forward-looking,feasibilityandimpartiality,IusetheDelphimethodandAHPmethodandconstructtheevaluationsystemofregionalcompetitivenessofprofessionalmarketthatincludingthreeprimaryindexes(marketpower,marketmanagementandmarketexternalenvironment),eightsecondaryindexes(density,efficiency,development,efficiencyofmanagement,system,economiclevel,infrastructure,government’sfunction)and18tertiaryindexes.Finally,byusingtheevaluationsystem,Igettheempiricalanalysisofregionalcompetitivenessoftheprofessionalmarketaboutthesixprovincesincentralregion,andgetthecompetitivenessrankingsandtheirstrengthsandweaknesses.Andbasedonthis,,Isuggestthemethodtoimproveregionalcompetitiveness.2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nthisarticle,throughtheempiricalanalysis,Igetthecomparisonofregionalcompetitivenessofprofessionalmarket,whichissimilartotheactualsituationinsixprovinces.Thissuggeststhattheconstructionofregionalcompetitivenessofprofessionalmarketisascientificevaluationsystem,whichhasacertainreferencevaluefortheprofessionalmarketdevelopmentstrategies.Keywords:ProfessionalMarket,RegionalCompetitiveness,AnalyticHierarchyProcess,EvaluationSystem3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1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1摘要.................................................................................................................................1ABSTRACT......................................................................................................................2第1章绪论.....................................................................................................................11.1选题背景.............................................................................................................11.2选题意义..............................................................................................................21.3研究思路和创新与不足之处.............................................................................3第2章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的文献综述.....................................................................52.1区域竞争力的理论基础.....................................................................................52.1.1区域资源要素禀赋理论...........................................................................52.1.2区位选择理论...........................................................................................52.1.3区域要素流动理论...................................................................................62.1.4区域发展极理论.......................................................................................72.2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的文献综述.....................................................................82.2.1关于商品交易市场竞争力的文献综述....................................................82.2.2关于商品交易市场区域竞争力的文献综述...........................................92.3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文献综述.....................................................92.4对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及评价体系文献的评述...........................................10第3章专业市场介绍及经济机理分析.......................................................................123.1专业市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3.1.1专业市场的定义.....................................................................................123.1.2专业市场的发展历程.............................................................................123.2专业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143.2.1专业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143.2.2专业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分析.............................................153.2.3专业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18第4章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建立...........................................................221 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4.1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的描述............................................................................224.1.1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的基本特征.........................................................224.1.2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的影响因素.........................................................234.2现有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和指标及其适用性分析........................264.2.1现有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和指标..........................................264.2.2现有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和指标的适用性分析..................274.3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方法—层次分析法....................................284.3.1层次分析法的思想和优缺点.................................................................294.3.2层次分析法的步骤..................................................................................294.4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建立............................................................314.4.1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314.4.2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指标的选取.........................................32第5章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385.1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指标量化.......................................................................385.2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权重矩阵的构建............................................385.2.1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的一级指标权重矩阵的确定..............................385.2.2评价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的二级指标权重矩阵的确定.....................405.2.3评价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的三级指标权重矩阵的确定.....................415.3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435.3.1中部地区专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435.3.2中部六省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结构图.................................................485.3.3确定方案层(中部六省)在三级指标上的权重..................................495.4实证结论............................................................................................................53第6章提升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的建议...................................................................55结论与未来展望.............................................................................................................591、主要结论............................................................................................................592、未来展望............................................................................................................59参考文献.........................................................................................................................61致谢...............................................................................................................................642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653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选题背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1商品交易市场实质上就是一个商品与要素的交换场所,它在现代流通业中能够实现资源交易价值最大化,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它还能够反馈市场中商品和要素的供求信息,为市场交易双方提供公平竞争、自主选择的平台。现代市场体系是各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子市场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统一体,商品交易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子市场,它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着现代市场体系能够是否顺利运行。商品交易市场作为现代市场体系重要的交换平台和流通环节,能够促进商品和要素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顺利流动,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从市场类别上,商品交易市场呈现出专业市场为主的市场格局,且在专业市场内部,新兴和新型市场不断涌现,专业市场划分更加细致。专业市场作为衔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为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和下游的消费者构建了交易平台,它在经营过程中对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利用,交易双方能够以较低的交易费用实现“产品卖出去,商品买进来”的目的。专业商品交易市场依托当地(县域、市域、省域)产业集群的优势,获得其他地方市场无法获得的大量质优价廉的商品,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且专业市场直接面对客户和消费者进行产品的销售和推介,有利于当地产业的产品信息传播和价格优势的形成,专业市场和地区产业群二者互为衔接,共同促进了地方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就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双重实现。专业市场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竞争力水平,它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至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91 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影响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的因素有哪些?其竞争力水平如何进行评价?通过构建的评价体系得到的相关结论,能够给专业市场今后的发展提供哪些对策和建议?对于专业市场的发展来说,这些问题都是需要重点研究的。1.2选题意义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进一步深入,专业市场的发展水平和层次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加深。专业市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促进地方经济和区域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区域之间,专业市场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水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在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部分省份专业市场发展水平滞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系统地研究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问题,改变专业市场发展落后的面貌,提高专业市场整体竞争力水平,显得尤为重要。(1)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的提高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帮助。当前,我国专业市场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竞争力水平低下和各要素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现实中专业市场竞争力的潜力还没有真正得到挖掘。通过构建竞争力评价体系,可以发现专业市场存在的长处和不足,使之不断改进和提高,增强其竞争力水平。(2)分析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可以为其他产业组织提供相关借鉴。专业市场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存在,是社会生产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对它进行相关研究的竞争力评价体系,可以为其他产业组织的发展提供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结合本产业组织的自身特点,不断改善不足之处并且发挥优势,以此提高竞争力水平和经济效率。(3)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给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各项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专业市场的发展促进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实现,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对专业市场的发展进行帮助和引导。合理和科学的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可以清晰地表明一个地区专业市场发展水平高低和潜力大小,可以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准确的参考和决策依据。2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3研究思路和创新与不足之处本文的研究思路是:第一章,绪论部分。这一章主要是介绍问题提出的缘由、问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为文章思路的展开和下文的写作做一个基本的铺垫。第二章,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文献综述的描述。首先介绍了区域竞争力理论来源和基础,接下来进行了专业市场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文献回顾,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评述,肯定了现有理论一些观点,并指出了其不足之处。第三章,首先介绍了专业市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接下来介绍了专业市场促进经济增长机理作用,从理论说明、作用机理分析和实证研究三个角度出发,探讨了专业市场对于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能力,由此说明提高专业市场竞争力对于专业市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第四章,对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分析和说明了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接着对现有评价体系进行了介绍和适用性分析,下来介绍了评价体系的研究方法,最后构建评价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并对各级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说明。第五章,对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实证分析。首先对各级指标构建判断矩阵得到权重向量,接着引入中部六省专业市场的相关数据,在中部六省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结构图基础上,分析得到它们的专业市场竞争力排名,并对竞争力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说明。第六章,提升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的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1)目前国内学者对专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主要还是放在理论部分上,很少在实证部分上做过相关的探讨。本文在建立起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后,对中部地区六个省份的专业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将评价竞争力的指标数量化,得到的数据使得某些主观性思维有了客观性的支持。(2)本文在对有些学者构建的竞争力评价框架(基础实力、管理能力、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更为详细的二级和三级评价指标,在经济实力这一级指标上着重介绍了专业市场密度和效率这两个二级指标,在经济水平这一二级指标中引入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城市化率三个三级指标,这3 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些指标使得评价体系更加系统化。(3)原先学者构建的专业市场竞争力评价体系中的指标以静态指标为主,这样它无法反映出市场的一些动态指标的变动对其竞争力变化所起到的作用。本文在三级指标上,用专业市场数量、营业面积和成交额三个指标年均增长幅度来说明市场的发展趋势情况,使得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纳入一个动态的评价体系当中。本文的不足之处:(1)构建的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还不是很完整,采纳的指标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研究工作还得进一步加深。(2)实证分析得到的最终结果和实际比较接近,但是在某些指标上存在着偏差,这可能与数据采集的不完整性有关系,需要在今后的不断研究中进行修改。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下:绪论国内外研究综述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专业市场评价体系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区域竞争力描述实证研究力评价体系建立实证结论及建议最后结论及展望图1.1本文研究框架4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的文献综述2.1区域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区域竞争力是经过好多学者的研究,大体上形成了这样的概念:一个区域在竞争和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区域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以及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的能力,为其自身发展所具备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也可以说,是一个区域为其自身发展对资源的吸引力和市场的争夺力。区域竞争力的形成,是区域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而区域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因而需要不断创造竞争优势,形成强大的竞争力。2.1.1区域资源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各个国家或地区拥有着不同的生产要素,且这些生产要素在丰裕程度上有所差别,而不同的生产要素和丰裕程度将会形成差异化的要素价格,从而造成该国或者地区贸易的发生。区域竞争力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竞争优势,产业竞争优势与区域拥有的资源禀赋息息相关。因而,建立在要素禀赋理论基础上的区域竞争力,强调劳动力不再是唯一的生产要素,资源禀赋是该区域产业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因素。区域要发展资源禀赋相关的产业、企业,以此来发展区域经济,提高区域竞争力水平。2.1.2区位选择理论区域竞争力的首要表现在于一个企业或者产业的区位选择,区位因素对于其发展能力和发展潜力具有深刻的影响。德国学者韦伯认为,影响产品或者产业成本的区位性因素主要有三个,即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和第三因素(第三因素是刨除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外的一般区位因素的统一集合)。德国学者泰勒提出了“中心地理论”,城市作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中心,要在城市中心的前提下,配合以多级市场构成的空间结构,整个市场和产业会因为良好的空间结构而实现繁荣发展。在泰勒提出“中心地理论”的思想以后,有关学者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5 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究,廖什认为市场和产业的区位选择因素,不仅取决于市场和产业发展所需的生产供给因素,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需求因素。市场和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半径、产品价格和商品运输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因而消费状况也对区位的选择产生了不小的作用。所以廖什认为在区位选择上,要考虑生产成本和市场消费方面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区位因素直接关系到区域竞争力的大小,因而区域的发展前提便是做好良好的区位选择。从区域内部产业、企业和市场等方面入手,在人力成、运输成本等生产供给方面和消费者消费能力、消费偏好等消费方面,发掘竞争能力和培养竞争优势,综合全面地实现区域竞争力的提高。2.1.3区域要素流动理论区域竞争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区域资源禀赋和区位选择,还取决于区域内要素的流动数量、流动速度等方面。如果区域内要素流动量更多、流动速度越快,那么该区域便能够拥有充足的要素进行生产,那么该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便能够实现提升,区域竞争力便会增强。区域资源禀赋和区位选择理论大体上是从静态的角度来考虑区域竞争力问题的,而区域要素流动理论是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的,双方的侧重点不同。区域要素流动理论包括区域技术流动、区域资本流动和区域劳动力流动。区域技术流动一般是指区域内外部技术力量和技术人员的交换。许多学者认为,当人力要素和资本要素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其边际收益趋于为零甚至为负,而技术要素不同于人力要素和资本要素,它的边际收益一般是固定的,这便使得技术能够长期产生经济效益。在这种条件下,技术要素在促进区域发展和区域竞争力方面,有着比人力要素和资本要素更为优越的特点。区域技术流动程度主要受到区域技术吸引力大小和技术消化能力的影响。如果区域有足够的技术实施环境、技术应用条件和技术保障制度等条件,先进技术能够得以施展和应用,技术人员能够真正融入区域环境,那么技术上的创新与进步便能够促进区域产业的发展,推进区域竞争力水平的提高。因此,提高区域对技术要素的吸引水平,提高区域技术要素的消化、吸收和转换能力,实现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对于提高区域竞争力尤为重要。6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资本要素流动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竞争力提高的原动力。任何地区、任何产业的初期发展均需要起步所必须的资金资本,如果一个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本资源,那么该地区便有了发展的原动力。当今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区域竞争力差的原因就在于资本的制约。资本要素流动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本的逐利性,资本会从收益率较低的地区向收益率较高的地区流动。因此,必须营造出适合资本进入的投资环境,实施相应的资本引进政策,放宽资本流动限制,来促进区域资本流动的实现,最终推进经济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提高。人力要素流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任何资本的流动和技术的流动都只能由人来完成。人力要素包括体力要素输出和智力要素输出。人力要素流动取决于区域间收入报酬差别、生活环境差异和影响人力要素流动的其他政治和文化因素。一般来说,人力要素流入区域的人力资源比较丰富,这会降低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人力成本,从而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人力要素的流入,又使得区域内部人口资源过度膨胀,人力资源的消耗速度快于其产生价值的增长速度,区域反而会陷入“人口资源陷阱”中,使得经济发展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现象,区域竞争力不强反弱。因此,要加强人力要素的管控力度,在适应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前提下,积极并合理地引进人力要素资源,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提高。2.1.4区域发展极理论研究区域发展极理论的学者认为,区域发展本身便具有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必刻意追求产业之间、行业之间、经济部门之间的均衡发展,而是实施不平衡发展政策,在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部门按照不同的要求和发展速度进行发展,使得一些产业、行业和部门获得优先发展权利和政策扶持。这样,主导产业、行业和部门便能够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极”,通过自身实力的增强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因此发展壮大,区域竞争力水平提升。“发展极”会带来三种效应:技术扩散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技术扩散效应是主导产业实现飞速发展后,其本身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会造成技术外溢现象,实现技术在区域范围内外的广泛扩散,使得相关产业能够引进和消化技术,促进技术水7 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平的提高。规模经济效应是指作为发展极的产业由于优先发展,获得重点扶持,产业规模日益扩大,随着规模的扩大使得产业生产成本降低,效率得到提高,产生了巨大的规模经济。产业集聚效应是主导产业或者优势产业的发展,往往会对产业的生产要素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导致同类产业或者相近产业的集聚,产业集聚在一起又会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生产效率,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竞争力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发展极理论还认为,“发展极”不仅能够使得区域内部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得到提高,还会对区域间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发展极”使得一个区域自身得到了发展,该区域便会对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了这些区域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发展极”使得一个区域经济得到了发展,直接造成了该区域与其他区域的发展层次和水平上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由于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技术资源等要素资源具有趋利性,导致发达区域对落后区域原先固有资源的吸引,在一定程度上“掏空了”落后区域,反而阻碍了这些区域的发展。因此,区域通过发展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建立“发展极”,并实施比较有效的产业政策进行合理的发展导向,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经济的共同进步,双方区域竞争力全面提高。2.2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的文献综述2.2.1关于商品交易市场竞争力的文献综述荆林波、吕萍(2008)将商品交易市场的竞争力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市场的吸引力、市场的管理力和市场的影响力。要想创办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市场,必须得到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通过产业集聚降低交易成本形成竞争优势,将市场定位清晰、增强经营者自身素质和强化内部管理等等。洪涛(2006)认为要在结构调整中提高商品交易市场的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形式竞争力和竞争力优势),通过企业法人主体化、重视软硬件、重视形象与文化、重视规模与效益、重视科技创新等12个方法,来提高商品交易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表现包括市场辐射范围、盈利能力、吸引力与凝聚力、功能的多样性四个方面。8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2关于商品交易市场区域竞争力的文献综述冉光和、鲁钊阳、潘辉(2008)以义乌市场、汉正街市场和朝天门市场为例,对东中西部专业市场竞争力做了比较研究,得出:市场上商品的竞争优势是专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商品的市场交易费用、市场的服务环境是影响专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外来的不可控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认为要通过全方位提升专业市场竞争优势,降低商品的市场交易费用,改善市场服务环境和转变不可控因素,来提升专业市场的竞争力。张芳(2006)在完整性、客观性、动态性、可行性和预警性原则基础上,借鉴了“钻石模型”和GEM模型,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出了专业市场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她认为专业市场综合竞争力水平由三个子系统决定,分别是基础实力指标、管理能力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这三个子系统中又包括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她还补充到,该专业市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还能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中的因素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完善,以此使得模型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和全面化。2.3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文献综述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来源于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形成了以竞争力作为评价指标体系和以竞争力影响因素为基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两大类。在以竞争力影响因素为基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最著名的莫过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他认为在一个行业中,有五种力量决定着该行业的竞争程度和竞争规模,这五种力量对行业中的公司战略制定产生深远影响。这五种力量分别是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WEF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出4个主要的竞争力指数,分别是经济增长竞争力指数、当前竞争力指数、创造力指数、环境管制体质指数,再通过调查与分析对其中指数中的要素赋予不同的权重,对国家或者区域竞争力进行评价。但是,WEF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如评价指数中的有些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评价处理过程不完善,权重设置是否合理等,许多学者对其9 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准确性产生了质疑。国内学者对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最初主要是建立在对国外相关学者的国家竞争力研究基础上的,如严玉龙(1998)援引IMD模型,用地区经济实力、对外开放程度、政府作用、金融活动、基础设施、管理水平、科学技术及人力资源这八项指标对中国各省的竞争力做出了评价。魏敏(2004)将影响区域竞争力的因素分为3大类,即初始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现实竞争力,以此提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指出落后地区比如我国西部地区,只有把多元化放在核心竞争力的框架下去运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仅能够发挥初始竞争力的比较优势,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提高其现实竞争力。高志刚(2006)通过基于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组合评价法,得出经济实力竞争力对区域竞争力的贡献最大,其次是产业市场竞争力,其余依次是人力资本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管理服务竞争力、科技创新竞争力和资源环境竞争力的结论,他构建的模型更侧重于接近中国国情和各省地域特点,更加突出了人口、资本等因素的比较优势。zkq201511252.4对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及评价体系文献的评述(1)国内学者对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研究主要是放在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上面。综合许多学者的研究,可以得出他们对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研究的一些共同结论:我国商品交易市场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发展与壮大存进了流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城乡之间、地域之间、产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循环互动。商品交易市场正朝着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国家化等方向发展,市场功能不断丰富与完善,市场组织体系不断健全。但是,我国商品交易市场还存在着基础建设滞后、分布不均衡、市场管理落后、交易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改进与提高。(2)目前国内学者对专业市场的研究主要是放在对个别专业市场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互动关系等上面,如陆立军、王祖强、石忆邵等学者针对义乌小商品市场从兴起、成长到壮大阶段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与探讨,结合浙江省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特点,总结出专业商品交易市场的“义乌模式”,为其他地方交10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易市场的建设与规划提供了宝贵的方法和经验。(3)国内学者关于专业市场的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是理论的论述,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专业市场发展的关键和根本所在。有些学者对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专业市场竞争力构建了合理的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还有些学者则是针对某个具有代表意义的专业市场进行了竞争力分析,这些学者对专业市场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4)国内学者对专业市场竞争力的分析,是对全国专业市场或者是从东中西部三个地区进行了整体性分析,而没有从一个特定区域内部进行分析。如果针对特定地区内部的省份,对专业市场竞争力、发展现状等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各省份专业市场发展的特点,针对不同省份制定不同的发展对策,从而实现区域整体专业市场整体的提高,缩小与其他区域的差距,这无疑会是个非常有意义的讨论与论证过程。zkq2015112511 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第3章专业市场介绍及经济机理分析3.1专业市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3.1.1专业市场的定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程度不断加深、部门不断增多、形式不断多样,商品交换行为不断增多,基于商品流通的组织—市场就出现了。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并且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而随着市场发展水平的进步一步提高,商品流通要求市场内部组织形式的高级化趋势加强,市场便不断地朝着专业化方向演进。专业市场起源于集贸市场,集贸市场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辞典》中被定义为“被当局批准的、商品的买家和卖家在某个特定时间相聚、或多或少地受到严格限制或规定的公众场地”。国内对专业市场还没有统一的权威性的定义解释,有的学者认为专业市场是一种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新的企业制度,有的学者认为专业市场是以批发形式来提供单一商品或者同类商品的经济体,有的学者认为zkq20151125专业市场是不同于商场、超级市场的商业制度安排,还有的学者认为专业市场是地域间商业流通产生的空间集合组织。综合有关学者的研究,本人进行相关总结得出:专业市场是一种以批发形式为主的商业组织形式,它主要经营某种或者某类别具有较强替代性或者互补性的商品,具有较强的商业辐射能力,是一种贸易空间集聚现象。3.1.2专业市场的发展历程中国的专业市场是在中国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农村和城市分工体系不断建立和健全之下的产物,专业市场的发展实质上是中国工业化和市场化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专业市场的发展历经三个阶段:(1)1978年至1984年为专业市场的初始阶段;(2)1985年至1997年为专业市场的成长阶段;(3)1998年至今为专业市场的成熟阶段。在这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专业市场作为商品的集散地,为生产企业提供了一个快速、便捷的商品集中平台,为下游的经销商和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规模庞大、种类齐全的商品营销市场。在专业市场蓬勃发展的带12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动下,各地区产业也实现了不断进步,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化,区域间经济往来日益密切,社会经济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1)专业市场的初始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国家逐步在广大农村地区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和城市的集贸市场开始不断涌现,而随着商品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集贸市场中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综合性市场便难以满足专业化需求。这样,专业市场便从综合市场中分离出来。最初的一批专业市场是建立在商品原产地基础上的,这些地区通常集中进行生产,分工程度高,商品竞争力高。这一阶段,专业市场实现了初步发展,规模程度提高,但是其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一是专业化程度低。市场以产品大类为主,单一性质商品的专业市场很少;二是市场规模较小,经济效益不高。专业市场最初脱胎于集贸市场,商户少,市场容量不大,经济效益不高;三是市场建设不足,设施简陋。许多市场是从原有集市上发展起来的,一般是露天市场,市场管理不到位,市场建设处于比较原始阶段。zkq20151125(2)专业市场的成长阶段1984年到1997年,专业市场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在这个阶段,专业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建设,在市场功能、类型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工业品专业市场发展较其他市场要快。专业市场专业化程度较之前有了巨大的提高,市场划分细致程度进一步加大,竞争优势不断加强,市场辐射能力扩大。此外,专业市场的发展与壮大,成为流通环节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后,逐步成为全国性的小商品交易中心,市场功能和市场作用日益显现,成为推动江浙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头力量。专业市场在这个阶段呈现的主要特征有:一、市场组织股份化。市场主体投资多元化,市场管办分离,市场组织朝着企业化、实体化方向发展。二、市场功能多样化。专业市场从以前简单的商品交易发展成为商品交易、价格风向、信息交换、生产导向等多功能集于一身的综合体。三、市场形态多样化。专业市场由简单市场向大型市场、超级市场、连锁市场方向发展。四、市场管理制度化。专13 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业市场由原先的粗放式、简单化的管理方式,逐步实现市场规则的完善化和市场管理的制度化,市场的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极大提升。(3)专业市场的成熟阶段1998年以后,我国专业市场在市场数量、摊位数、营业面积和成交额等方面均有了巨大的提高和发展,市场的发展重心由以前的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市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双重实现。此阶段,专业市场呈现的特点是:一、专业市场发展呈现东强西弱的态势。从全国总体上讲,专业市场发展仍是东部地区占据绝对优势,但是近几年西部地区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发展交易市场,专业市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东部地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二、专业市场连锁化和品牌化趋势加强。随着专业市场辐射范围的扩大,市场之间的竞争力也越来越激烈,市场的信誉度和良好形象便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专业市场采取规范化管理,不断塑造良好的市场形象,进行连锁经营,以此来提高市场的竞争活力。三、市场与地方产业互动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区域产业的繁荣与进步,是专业市场发展的重要保证,产业的扩张和产业的升级为专业市场提供了大量富有竞争力的商品,从而促进了专业市场的整体zkq20151125水平和经济效益。而专业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为当地产业提供了良好的产品营销渠道和交易平台,推动了产业的扩大再生产。二者相互促进,形成了紧密联系的产业体系,实现了双赢。3.2专业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3.2.1专业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从字面上讲,经济增长就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是当期经济总产出相较于前期的一个增长;从本质上来说,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体系生产内部产品或者劳务的增长(生产可能曲线向外扩张),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总财富的增长。关于专业市场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许多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斯密、施蒂格勒等学者从市场分工角度来探讨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他们14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认为劳动的分工因为市场实现不断演进,从而使得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又由于分工的演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加,市场的范围也在不断加大;分工的进行与市场的扩大进一步导致生产的提高,实现经济体系财富的增加。刘易斯指出,贸易能够促进专业化的发展,专业化的进步又能够使得经济得到增长。总之,专业市场是生产分工的产物,专业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内部效率的提高,推动者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了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极理论认为,专业市场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它的存在对该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首先,专业市场本身作为一种经济流通组织,它吸引劳动力就业,吸引创新能力企业的聚集,能够促进地区商品生产和流通,实现专业市场服务产业的发展与壮大,推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其次,专业市场的发展需要其他相关产业的支持与帮助,专业市场与其他产业共同构建社会产业链,二者互相促进。专业市场作为地区主导产业的助力器,其间接性地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地区经济增长。新制度经济学从制度角度来解释专业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们认为,专业市场是经济组织内部寻求费用最低化而努力的结果,专业市场满足了降低交易zkq20151125费用的要求。专业市场通过降低发现交易对象费用、价格搜索费用、考察和谈判费用、防范机会主义行为费用和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的监管费用,降低了市场本身的交易成本,使得竞争力得到了提高,带动其他市场的改进与提高,从而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实现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2.2专业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分析专业市场作为处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生产过程的组织,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起到了衔接作用。它又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的特点,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专业市场能够为生产者提供产品交易平台,充当产品信息交换媒介,作为市场价格风向指标,直接对生产活动起到了引导作用;专业市场又能够为消费者降低交易成本,提供商品信息渠道,为消费者的商品消费创造了便利条件;它能够创造众多就业岗位,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1)专业市场对生产的促进作用15 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第一,专业市场为生产提供引导。专业市场作为社会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集中反映了经济中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状况,并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实现商品供求的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生产者的生产。商品的生产者必须依据商品的需求状况来进行自己的生产过程,并且根据商品的需求变化来不断调整。专业市场还能够为生产搭建信息交换平台,提供商品供求、价格升降等消息,实现市场信息及时有效地交流,保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经济效益的稳定和提高。第二,专业市场给生产节约成本。专业市场是商品交易和信息交换的平台,它的存在扩大了交易的可选择性,为交易双方提供交易必须的公正保证和质量监督,能够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能够降低生产的隐性交易成本。由于专业市场的存在,生产者能够通过其去寻找商品的需求者,能够减少商品交易的交易次数,降低了商品交通运输、交易时间等显性成本。如图3.1,专业市场交易行为示意图,在商品的交易过程中,共有3个商品生产者和3个消费者。如果生产者直接和消费者进行交易,如左边所示,总共需要9次交易才能够完成所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交易行为。而如果有专业市场作为中间商的存在,如右图所示总共只需要6次交易就能够完成所有交易行为。从空间地理和时间角度分析,示意图中的线段长短代表了运输距离和时间消耗成本,明显可以看出,专业市场能够极大地降低生产者与消费者交易时的运输距离和时间消耗成本。综上所述,专业市场能够给生产节约成本。生产者生产者专业市场消费者消费者图3.1专业市场交易行为示意图(2)专业市场对消费的促进作用第一,专业市场是消费实现的媒介。16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流通结构的完善,专业市场渐渐形成一级、二级或者多级中间商的组织结构,经营范围和规模程度的不断扩大。商品必须通过专业市场这一环节,其消费价值才能够得到实现。如果没有专业市场的存在,商品就无法从生产者手中流通到消费者手中。第二,专业市场是消费的引导力量。专业市场作为消费者的消费场所,具有的产品信息发布作用,能够将生产者的商品信息、价格信息、产品功能等情况告知给消费者,从而引导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的改变,对于促进消费规模、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提供巨大的帮助。第三,专业市场的发展程度影响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专业市场作为联系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重要环节,其发展的规模程度和商品构成决定了市场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的商品数量和种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的消费结构,进而决定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专业市场发展程度越高,种类越齐全,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也就越完善,消费水平也就越高级。(3)专业市场对就业的促进作用第一,专业市场对就业的直接促进作用。专业市场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式,它内部由多种类型的劳动者构成,有市场商户、市场管理者、市场服务者等,直接创造出许多就业岗位。专业市场要求的技术条件和资本条件相对不高,这就赋予了劳动力较强的替代性。当市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时候,能够吸引社会闲散劳动力和扩大就业范围。第二,专业市场对就业的间接促进作用。专业市场是经济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它与上下游产业有着紧密地联系。专业市场的壮大,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这些产业劳动力的增加,间接性地创造大量工作机会,为社会解决劳动者就业问题产生巨大帮助。17 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引导生产生产节约成本实现媒介专业市场消费引导力量经济增长影响水平直接作用就业间接作用图3.2专业市场促进经济增长机理结构图3.2.3专业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上面介绍了专业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关理论和作用机理,可以看出专业市场从生产、消费和就业三个主要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下面便以中国专业市场为例来说明专业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指标的选取和数据来源经济增长是一个综合性和全面化的发展过程,单一的指标无法完整性地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但是就目前来看,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指标,它能从时间序列上比较好地体现出经济发展的情况。因此,运用这一指标来表述经济发展的水平。专业市场的发展程度这一指标,可以用市场数量、市场营业面积、市场摊位数、年末市场出租面积和市场成交额等指标进行衡量。但是,和前面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相匹配,市场成交额无疑是最优的指标。一方面,市场数量、营业面积、出租摊位数等指标的变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由成交额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成交额能够连续性地反映一个地区专业市场发展的真实状况,避免因专业市场建设使得市场数量和市场营业面积等指标发生人为性变动的情况。因此,采用国内生产总值和专业市场成交额这两个指标构建回归分析模型,将专业市场成交额设为解释变量,将国内生产总值设为被解释变量。18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模型的建立如表3.1和图3.3所示,2000年以来,中国专业市场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市场成交额和国内生产总值呈现不断递增的态势,而且二者之间在递增幅度和变动趋势上有着相似的步调,这说明着市场成交额和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有着比较强的相关关系。经过计算发现,二者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8,可以比较好地说明成交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程度高。建立对数模型LnGDP=α+βLnTR+u,GDP代表被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TR代表解释变量专业市场成交额,α和β为常数,u为随机误差项。表3.1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专业市场成交额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专业市场成交额(亿元)200099214.558974.842001109655.179818.522002120332.6911877.452003135822.7613399.372004159878.3417280.622005184937.3721281.162006216314.4326280.632007265810.3131378.652008314045.4342203.142009340902.8146222.642010401512.857909.302011473104.0565914.422012519470.1274863.90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年鉴和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整理得出,且商品交易市场统计的是亿元及以上市场的数据,下同19 专业市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图3.3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专业市场成交额(单位:亿元)用Eviews软件将2000—2012年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专业市场成交额代入所列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出回归方程:LnGDP=4.50161+0.768436LnTR(37.06319)(64.45200)表3.2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专业市场成交额回归结果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C4.5016100.12145837.063190.0000LNTR0.7684360.01192364.452000.0000R-squared0.997359Meandependentvar12.31073AdjustedR-squared0.997119S.D.dependentvar0.569172S.E.ofregression0.030551Akaikeinfocriterion-3.998208Sumsquaredresid0.010267Schwarzcriterion-3.911293Loglikelihood27.98835Hannan-Quinncriter.-4.016073F-statistic4154.060Durbin-Watsonstat1.843580Prob(F-statistic)0.000000(3)模型的统计检验:2①拟合优度:由所得数据可以看出可决系数为R=0.997359,修正后的可决系2数R=0.997119,这说明所建立的方程样本数据拟合程度非常好。②F检验:针对H:β=0,在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条件下,F统计量为4154.06远远大于在5%的显著水平下的F(2,11)=4.84,应拒绝原假设H:β=0,说明回20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归方程效果显著,这说明专业市场成交额确实对国内生产总值有显著影响。③T检验:针对H:β=0,在给定5%的显著性水平下,查T分布表,在样本数据n=13,自由度为11的T统计量的临界值t(11)2.201,由所得数据可知β0.025对应的T统计量为64.452,绝对值大于t(11)2.201,拒绝原假设H:β=0。这0.025表明专业市场成交额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④自相关检验:对样本量为13,一个解释变量的模型,在5%的显著水平,查DW统计表可知,d=0.01,d=1.34,DW=1.84,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