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课件 ch16

上海财经大学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课件 ch16

ID:34395069

大小:975.94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3-05

上海财经大学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课件 ch16_第1页
上海财经大学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课件 ch16_第2页
上海财经大学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课件 ch16_第3页
上海财经大学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课件 ch16_第4页
上海财经大学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课件 ch16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财经大学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课件 ch1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六章激励员工©PrenticeHall,2002江苏食堂承包大型服务商常州食堂承包专家为您整理16-1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定义激励过程–描述三个早期的激励理论–解释目标是如何激励人的–区分强化理论和目标设置理论–掌握设计有激励性的工作的方法–阐述公平理论在激励方面的意义–解释期望理论中的关键关系–阐述目前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激励问题–明确能导致员工得到激励的管理实践©PrenticeHall,200216-2江苏食堂承包大型服务商常州食堂承包专家为您整理何谓动机•动机–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

2、要为条件•努力-对强度或内驱力的度量•目标–努力要受到组织目标的引导,与组织目标一致•需要–激励是一个需要—满足的过程–需要–使特定的结果具有吸引力的某种内部状态•未满足的需要引起紧张,进而形成驱力•驱力导致搜寻行为(驱使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PrenticeHall,200216-3江苏食堂承包大型服务商常州食堂承包专家为您整理激励过程紧张未满足得到满足得到紧张驱力搜索行为的需要的需要缓解©PrenticeHall,200216-41.激励和激励过程行为需要激励,激励源于动机,动机以需要为依据,需要受环境影响。放弃激励工作是一个连锁的过程。坚持挫折

3、法道精需要要求动机行动律德神强化满足目标1.关于人性的假设(14)内容假设:差异假设:经济人因人而异社会人因类而异自我实现人无差异复杂人以钱作为“期望得到”的具体形式,其缺点在于三个方面:第一,组织成员所获得的相当一部分“钱”事实上已成为职工生活的基本保障,被用来作为配备足够人员的手段,而主要不是作为一种激励因素,而且往往十分注重同等级别同等收入。第二,随着整个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激励诱因,同等数量“钱”的边际效应在不断递减。第三,人们对越来越多的金钱所无法取代的激励诱因,如声望、工作乐趣、成就等的需要日益强烈,特别对那些已经“功成名就”而对

4、钱的需要不那么紧迫的人来说。因此,作为激励的基本手段之一,“期望得到”的含义虽包容了金钱,但远比金钱要广泛得多。©PrenticeHall,200216-7因人而异激发动机因类而异无差异激励期望理论鼓励行为公平理论波特—劳勒模型2.激发动机——内容型激励理论自我实现激励因素马斯洛需求层次论(11-13)自尊需要归属需要保健因素安全需要赫次伯格的双因素论(15-17):生理需要因人而异激励因素(21-24,26-32)保健因素因类而异麦克莱兰的三种需要理论(18-20)•成就需要•权力需要无差异•社交需要金钱激励和强化理论(25)3.鼓励行为——过程型

5、激励理论期望理激励力=效价(偏好程度)×期望值(可能程度)论(36-38)>结果结果公平理论(自己)=(他人)(33-35)投入投入<波特—劳勒模型(39)效价努力绩效报酬公平满意期望值激励多样性和新型劳动力(40-46)早期激励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低阶需要–主要是从外部使人得到满足•生理需要–食物、水、住所、性满足•安全–保护自己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的需要–高阶需要–主要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社会–友谊、归属和接纳•尊重–内部因素如自尊、自主–外部因素如地位、认可和关注•自我实现–达到自己的潜能所及©PrenticeHall,200216-11

6、早期激励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续)–在下一个需要被激起之前,前面的需要都必须得到满足•一旦某个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就不再会对行为产生激励作用–马斯洛的理论得到普遍认可–基本上没有研究能证实其效力©PrenticeHall,200216-12自我实现自尊社会安全生理©PrenticeHall,200216-13早期激励理论•麦格里格的X理论和Y理论–X理论–认为人缺乏雄心、不喜欢工作、逃避责任,必须严密监控•认为低阶需要占据主导地位–Y理论–认为员工具有创造性,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并进行自我指导。•假定高阶需要占据主导地位–没有证据表明哪一个假设更有效–

7、没有证据表明采用Y理论的假设并相应改变个体行为的做法,更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PrenticeHall,200216-14早期激励理论•赫兹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内在的特征始终与工作满意联系在一起•激励因素—真正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因素–外在特征始终与工作不满意联系在一起•保健因素—不会对员工产生激励的因素–满意和不满意之间存在双重的连续体–该理论得到广为流传•对工作设计产生影响–该理论受到全面批评©PrenticeHall,200216-15赫兹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成就监督认可公司政策工作本身与主管关系责任工作条件

8、晋升薪水成长与同事的关系个人生活与下级关系地位安全保障极端满意中性极端不满意©Prenti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