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问责官员复出机制亟须完善

5问责官员复出机制亟须完善

ID:34426151

大小:147.8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6

5问责官员复出机制亟须完善_第1页
5问责官员复出机制亟须完善_第2页
5问责官员复出机制亟须完善_第3页
5问责官员复出机制亟须完善_第4页
资源描述:

《5问责官员复出机制亟须完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政治建设·《探索》2010年第5期问责官员复出机制亟须完善孙发锋(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问责官员随意复出严重损害了行政问责制的权威性、严肃性和有效性。因此,完善问责官员复出机制,避免问责官员随意复出,是行政问责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问责官员随意复出既有制度上的原因,也有制度外的原因。完善问责官员复出机制应该从明确问责官员复出的条件、厘清权责关系、提高公众参与的水平、严格问责官员复出的程序等几个方面入手。关键词:问责官员;复出机制;行政问责制中图分类号:D0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

2、号:1007-5194(2010)05-0070-04行政问责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原则地随意复出。其主要表现是:高位复出,即问责是构建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重要途径。2003年官员不仅被重新安排工作岗位,而且被提拔重用,获“非典”危机以来,中国的行政问责制度建设取得了得更高的职务、级别;悄悄复出,即“复出的官员大重要进展,对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规范政府行政行抵都偷偷摸摸,由心细的人们通过偶然的机会才发[2]为、促使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忠实履行职责起到了现他们在某个场合以某个新的身份出现”,公众重要作

3、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行政问责制对问责官员复出的理由、根据、程序等一无所知;迅度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仍存在诸多缺陷和不完善速复出,即问责官员“下台”与“上台”之间的时间非之处,比如,问责官员随意复出。有学者指出:“从常短暂,一些问责官员尚在处分期,甚至突发公共事2003年开始内地首开‘问责’之风后,已有上千名官件还在处理过程中,就已重新走上领导岗位;争议复员因工作失误而引咎辞职,其中大多数在一段时间出,即问责官员复出问题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公后又重新复出,或官复原职,或提拔重用,这使得引众对问责官

4、员能否复出以及以什么方式复出进行热咎辞职的官员在重获任命上亦形成了一定惯例,问烈讨论,在这种背景下,问责官员复出机制已成为行[1]题官员复出成为潜规则”。问责官员随意复出损政问责制最具争议的组成部分,在近两年被推上了[3]害了行政问责制的权威性、严肃性和有效性,进而损舆论的风口浪尖。问责官员随意复出是中国行害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和谐社会建构。因此,必政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非正常现象,其危害不可低估:须从多方面完善问责官员复出机制,使问责官员复第一,损害政府公信力。提高政府公信力、构建出更加制度化、规范化。诚信政

5、府是中国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毫无疑一、问责官员随意复出的危害问,行政问责制是打造诚信政府的重要举措。只有对政府官员追究责任,并不是将问责官员全盘在各级政府官员都具有为公共利益献身的公共精否定,永不叙用,而是促使其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神,恪尽职守,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的情况下,公众全面履行自身的职责和义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无才会信赖、认同政府。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诚信政论是引咎辞职、责令辞职还是免职的问责官员都具府的首要前提是建设责任政府。建立健全行政问责有复出的权利。公众和舆论都能理性对待和正确认制,完善

6、行政监督制度,可以强化政府官员“有权必识这一点。现在的问题是,大量问责官员无条件、无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责任意识,督促收稿日期:2010-07-15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9JZD0033)作者简介:孙发锋(1977-),男,河南信阳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法学博士。·70·其履行且正确履行自身的职责。正因为如此,近年题。目前的复出程序缺乏透明性,公众的参与权没来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规章制度,将推行行有得到充分保障。由于缺乏合理的解释和基本的沟政问责制列入政府工

7、作的议事日程,从而掀起了一通,问责官员履行新职时必须小心翼翼,时时面对质[6]场“问责风暴”。事实上,公众对“问责风暴”一度寄疑和处处解释,也就不能心无旁骛地开展工作。予了很高的期望。然而,在现行行政问责制下,由于诚如有学者说的,如果一名问责官员复出过程缺乏问责官员随意复出,仍然是有“权”无“责”,某些政公开和透明,“那么,即便复出官员走上新的岗位,府官员乱作为,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却无损自己的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仅缺少底气,难有作为,更为重[7]“位子”。这表明,问责官员随意复出会虚化和架空要的是,不能服众”

8、。因此,让问责官员阳光复行政问责制。当公众认识到这一点时,他们会将实出、规范复出,才能维护好复出官员群体的整体形践中的行政问责制斥为“虚假的问责制”、“愚众的象,才是对复出官员的更好保护,才是对复出官员负‘骗局’”。有人明确指出,“某些政府部门和领导干责任的做法。部处心积虑地为问题官员营造‘狡兔三窟’,已将第四,妨碍了行政问责文化的培育。行政问责[4]‘问责’当成敷衍上级、媒体和舆论的工具”。可文化的核心是责任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