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问责官员的复出机制【开题报告】

健全问责官员的复出机制【开题报告】

ID:431294

大小:3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8-01

健全问责官员的复出机制【开题报告】_第1页
健全问责官员的复出机制【开题报告】_第2页
健全问责官员的复出机制【开题报告】_第3页
健全问责官员的复出机制【开题报告】_第4页
健全问责官员的复出机制【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健全问责官员的复出机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行政管理健全问责官员的复出机制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国内外研究动态1.国内研究动态自《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颁布实施以来,公众和媒体的热议一直未曾消退。《规定》第10条:“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后如果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除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外,还应当征求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的意见。”各方舆论中,有的对《规定》的出台赞不绝口并满怀期待,有的却对《规定》会否落到实处

2、、如何落到实处等问题表示了质疑和担忧。对于受处分的官员究竟能否复出?倘若可以,需要多长时间,又该履行何种程序等问题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周志忍认为,首先必须承认,以国家的名义出台法规来规范干部问责制,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对失职官员问责,是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标志。举凡民主的国家,都会对失职官员进行毫不留情的问责。《规定》的出台,说明中国的高层,已经下决心要惩治那些乱作为和不作为的官员了。《规定》对问责的对象、情形、方式及实行问责的程序等进行了规定,但谁来监督这个问题没有明确。问责的执行者、被问责者都是官员,整个问责过程都是在行政系统

3、内完成,因而避免不了官员之间互相包庇的问题。他说:“要实现真正的问责,还是要开放权利体系,引入司法监督、民主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让问责过程在监督下运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毛寿龙教授对于问责官员复出问题,表示问责并不等于开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规定》对官员复出的问题进行明确,既能对官员复出进行规范,也是对被问责官员正当权利的一个保障。同时,他建议,必须要在问责程序上进行更明确的规定。《规定》还未能做到监督、决策、执行的三分离,这就导致被问责的官员处于绝对弱势的状态。而执行问责的官员,由于是其上级,处于绝对强势的状态。“在申诉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

4、下,难免会出现问责过重,甚至错误问责的情况。”另外,毛寿龙还提醒,由于问责机关常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中,容易出现瞒报的现象,这些都需要有配套的制度和法规,才能解决问题。4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表达了与毛寿龙教授相左的意见,他强调负有决策和领导责任的官员被“问责”以后,无论是勒令辞职还是引咎辞职,在现代民主政治体制下,政治生命应到此为止。”在他看来,问责制要落到实处、起到效果,就必须要从重从严,这样才能对其他官员有震慑和警醒作用。他说:“问责考量的首要问题,是德,而不是才。官员一旦被问责了,首先就说明他的公共品质,包括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都出了问题

5、。这就基本上可以判定,他失去了为公众服务的爱心和资格。”他强调,要维持问责制的刚性,就不能允许这种问责官员复出。2.国外研究动态对官员进行问责是西方国家政治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体现了“责任政府”的原则,也是体现民主和宪政原则的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西方国家的官员一般分为“候鸟官员”和“常驻官员”两类。无论是“候鸟官员”还是“常驻官员”,作为政府行为的实施者,官员的个人行为和业绩都要受到监督,他们必须公开自己的政治活动,为自己的言行举止、工作方法和效果负责,接受来自上级和选民的多种方式的评判,甚至是罢免和起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问责制”。国外学者早就对责任、问责制度

6、做过理论研究,提出一系列学说和理论模型。例如,古德诺提出了责任政府理念和构建责任体制的设想;查尔斯.吉尔伯特提出了两个层面、四种途径建立行政责任机制的模型;罗斯和休斯等人则从代议制角度揭示了问责制度的内在逻辑。而新公共管理运动则将绩效管理和问责制度放在重要地位。在其影响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对传统行政问责的假设推理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谁来决定行政结果、谁对行政结果负责并承担责任回应、谁参与问责制的执行、问责机制如何运行。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构建了现代行政问责体系的基本内容。同时,西方国家在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的追究方面已经形成了适合自己政治文化和传统的规

7、则。政府官员往往会因为自己的言行不当或违法行为等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而公开道歉甚至引咎辞职。因此,目前西方学者对官员问责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提高效率和公开性等方面如何完善官员问责制。(二)选题依据和意义官员问责制作为一种制度保障能够全力推进责任政府的建设,这种新的责任制约机制,能够更有效的对权力加以制约和监督。它从“非典”时期的“问责风暴”到被确立为一种政治制度,只是短短几年时间,其积极作用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不容忽视的是,它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其制度建设及其它配套建设上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尤其是关于问责官员复出机制方面,4这也正是我国官员问责制

8、发展到今天的困境所在。因此,研究如何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