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茶的研究进展

藤茶的研究进展

ID:34470586

大小:390.9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6

藤茶的研究进展_第1页
藤茶的研究进展_第2页
藤茶的研究进展_第3页
藤茶的研究进展_第4页
藤茶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藤茶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http://www.paper.edu.cn1藤茶的研究进展平政,蒋才武广西中医学院,南宁(530001)E-mail:pingzheng@sogou.com摘要:本文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应用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对药食两用植物—藤茶的研究进展,提示了藤茶药用资源的研究开发前景。关键词:藤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应用,研究进展藤茶,学名为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grossedentata(Hand-Mazz)W.T.Wang],是葡萄科(VitaceaeMichx)蛇葡萄属(Ampelopsis)的一种野生木质落叶藤本植物,俗称山甜茶、甘露茶、白毛猴、白茶、白茶饼等,主要分布于我国湖

2、南、湖北、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我国壮族和瑶族百姓将其幼嫩茎叶,经揉制、干燥用于感冒、发热、风湿病、中暑、头晕、肠胃不适等症,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文献报道藤茶及其提取物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抗炎镇痛、广谱抗菌、降血糖、降血脂、保肝等作用。药理实验证明其功效主要是由黄酮类化合物尤其是二氢杨梅树皮素(Dihydromyricetin)和杨梅树皮素(Myricetin)所致。化学成分分析表明藤茶中黄酮总含量高达40%左右,其中二氢杨梅树皮[1]素的含量20%以上,杨梅素的含量1.6%以上,这惊人的高含量预示着藤茶有极大的研究和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对藤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应用

3、等方面进行的研究概述如下。1.化学成分研究1.1藤茶化学成分的种类[2]周天达等从藤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3,3’,5,5’7-六羟基-2,3-二氢黄酮醇,即二氢杨[3]梅素(简称DMY}。何桂霞等从藤茶的乙醇提取物中提取分离得另一种黄酮类化合物3,5,7,3,4,5-六羟基黄酮,即杨梅树皮素(简称MYR)。进一步从藤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4'-羟基-3-甲氧基异黄烷-7-0-a-L-鼠李糖(1→6)-β-D-葡萄糖甙即藤茶甙[4][5](grossedentataside)、橙皮素、二氢槲皮素、芹菜素、山萘酚;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槲皮素、槲皮素-3-O-ß-D-葡萄糖苷,花旗松素

4、、洋芹素、芦丁等黄酮类化合物和[6][7]没食子酸、没食子酰-β-D-葡萄糖、没食子酸乙酯、棕榈酸、没食子酸甲酯;从正定醇提取物中分离出4’-羟基-3’-甲氧基异黄烷-7-O-吡喃鼠李糖甙即藤茶素)[8][9](grossedentatasin;从乙醚浸膏中分离得杨梅苷;从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ß-谷甾醇、[4]豆甾醇和齐墩果酸。显齿蛇葡萄中含有挥发油成分,从中分离出28种香气成分,主要有反-2-己烯醛、苯乙烯、三甲基-7-吡嗪、苯乙醛、α-萜品醇、水杨酸甲酯、香叶醇、紫罗酮、顺茉莉酮、[10]-1雪松醇、6,10,14-三甲基地-十五烷酮等;富含多种微量元素,Fe(245.00µg.g)、

5、-1-1-1-1-1Cu(21.00µg.g)、Zn(56.60µg.g)、Ca(322.00µg.g)、Mg(2265.00µg.g)、Mn(600.00µg.g)、-1-1-1-1-1Se(0.18µg.g)、Na(62.50µg.g)、F(24.30µg.g)、I(0.21µg.g)、K(15625.50µg.g)-1[11][12]及Co(0.50µg.g)。熊皓平等研究表明显齿蛇葡萄水浸出物近50%,多酚类化合物1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562002)项目的资助。-1-http://www.paper.edu.cn约20%,水溶性糖约15%,氨基酸约5%,黄酮类化合武

6、汉量大于30%,水溶性蛋白质约0.7%,总灰分7.1%左右。物含量大于30%,水溶性蛋白质约0.7%,总灰分7.1%左右。1.2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定量分析对藤茶中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最为系统和成熟。一般的工艺流程如下:原料经脱脂脱色后,一般以80%-95%乙醇浸泡或回流提取得到总黄酮,也可以甲醇回流或用水煎煮法提取得到总黄酮粗提物;依据藤茶黄酮溶于热水不溶于冷水、以及两种组分在乙醇、甲醇、丙酮中的溶解性差异对总黄酮提取液采用除醇、重结晶、过柱等方法加以分离,可得到DMY、MYR两种主要活性成分。[13]李卫以藤茶为原料,以水为提取剂,对藤茶中的二氢杨梅素进行逆流提取

7、,研究表[14]明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0,用PH8-9的沸水提取60min。杨玲等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微波辅助萃取DMY的最佳工艺参数,即提取温度为95℃,微波加热时间为15min,料液比为[15]1:20。此时DMY的得率可达到27.33%。王岩等以DMY为含量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选,实验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和提取次数对DMY提取量的影响有显著意义而乙醇用量和提取时间影响较小,试验确定最佳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