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阳羡帖》有关问题的考证

关于苏轼《阳羡帖》有关问题的考证

ID:34478203

大小:481.2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6

关于苏轼《阳羡帖》有关问题的考证_第1页
关于苏轼《阳羡帖》有关问题的考证_第2页
关于苏轼《阳羡帖》有关问题的考证_第3页
关于苏轼《阳羡帖》有关问题的考证_第4页
关于苏轼《阳羡帖》有关问题的考证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苏轼《阳羡帖》有关问题的考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博物馆研究2008年第3期(总第103期)·书画研究·关于苏轼《阳羡帖》有关问题的考证房学惠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丽绝伦,与烟江诗画相辉映,可称天然巧合。画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一生仕途坎坷、颠因录是诗于帖前”。在《阳羡帖》的后幅,有来沛流离,却为后人留下大量的诗文、尺牍、墨後、董其昌、项元汴三人题跋。来後的题跋作迹,成为今人研究苏轼的生平及北宋时期的于“洪武四年”,即公元1371年。董其昌的题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资料。旅顺博物馆收跋作于“壬子二月”,即公元1612年。项元汴藏的《阳羡帖》,即由苏轼书写,帖中内容交待的题跋作

2、于“明隆庆壬申”,即公元1572年。了苏轼人生中鲜为人知的经历,具有重要的从董其昌的题跋可知,《阳羡帖》曾由明学术价值。宏治中大学士徐溥收藏,徐溥将其刻石于湫一溪书堂,后流藏到董其昌同乡兼“同年”吴澈、《阳羡帖》的流藏经历《阳羡帖》(封三)为纸本,纵27.5厘米,如光禄手中,董其昌的题跋就是应吴澈如之横22.6厘米。全文68字,行书。它与来後①邀而为。的跋文(封三)装裱在一起,形成一幅手卷。目前,旅顺博物馆只收藏《阳羡帖》和来《阳羡帖》及来後跋文的字里行间钤满印章,後题跋两段文字,乾隆皇帝的题诗及董其昌其中,来後自押印三方,元明清三代的私

3、人收和项元汴的题跋均已缺失。缺失的原因应该藏印38方,清官鉴藏玺l4方。是《阳羡帖》从小白楼中佚出,在流散民间过通过这些印章,我们可以了解《阳羡帖》程中遭裁割。所幸的是,苏轼的墨迹《阳羡帖》的流藏情况。自元代起,它已经进入收藏家的全文俱在,并不影响我们对此帖的分析研视野,郭畀、陆友都曾经是它的藏主;到了明究。代,它曾经沈周、崔深和项元汴收藏;清代初二、关于《阳羡帖》的题跋、著录-9年,收藏家元揆曾经收藏《阳羡帖》,乾隆年品评间,《阳羡帖》流人宫廷,被清官收藏,著录于来後是为《阳羡帖》作跋的第一人,诚如《石渠宝笈续编·乾清官》第七册。他在题

4、跋中所言:“东坡公文章节义高一世,《阳羡帖》是清官散佚之物。溥仪曾将它在宋熙宁、元丰间已为天下学者所师表,故其同其它大量书画一起携至长春伪皇宫小白遗篇断简流传至今,观者无不兴起⋯⋯”0《阳楼。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羡帖》是一件流传有序的作品。从元代至今,降,溥仪仓皇出逃,小白楼所藏书画大量散它先后由私人收藏家、清代宫廷收藏,后流散失。1962年,大连文物店从辽南民间征集《阳民间遭劫,现藏旅顺博物馆,并得到应有的保羡帖》,1963年转藏旅顺博物馆。护。历代收藏者(或鉴赏者)的题跋、著录和品据《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在《阳羡帖》

5、的评为我们今天研究《阳羡帖》提供了重要的文引首有乾隆皇帝“御笔章草书用东坡韵,题王献资料。诜烟江叠蟑图诗”(诗文不录)。在诗的结尾,董其昌为《阳羡帖》做的题跋为:“此东坡乾隆皇帝自注日:“适得东坡买田阳羡帖,妍先生真迹已自可藏又是阳羡故事,徐文靖公②一77—得之刻石湫溪书堂,诧为风流胜赏。顾文靖平《阳羡帖》:生际遇,如饱风帆,于东坡流离坎坷,可骇可“苏轼《阳羡帖》叹之事无有也。余同年吴澈如光禄③,虽名满《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廓填本。经辽宁庄天下,而拜官未及三百日,又曾谪官湖州,计河原“国兵”售与大连文物店,现藏旅顺博物其出处,大都与坡公相

6、类。此真迹今为澈如所馆⑧。”藏,真可传之子孙,知忠孝大节,远师古人,即近年来,由于学界对苏轼研究的深人,吴氏之天球大训,不是过矣④。”《阳羡帖》再度被学者们关注,他们不仅充分董其昌的题跋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两条信肯定了《阳羡帖》的真实性,而且从书法艺术息,其一,《阳羡帖》除了以真迹形式被传藏角度给予其高度评价。赵权利认为:“此书(指外,还以刻石文字的形式传布(徐文靖公得之《阳羡帖》)笔意婉转,格调淡然,恰好能体现刻石’袱溪书堂)。其二,无论是徐溥还是吴澈作者意欲归退却怀揣不安的心境。此时苏轼如,均因与苏轼有着相似的经历而宝藏《阳羡政治上的辉煌

7、已经结束,即将面临人生的再帖》。一次磨难⑨”。陈中浙认为:“《阳羡帖》即尚有项元汴的题跋为:“宋苏文忠买田阳羡《兰亭》的笔意,又超越于刻意锻炼。字形结构帖,明隆庆壬申岁春王正月,博雅堂墨林山人虽锋芒毕露,但又不失敦厚朴实的一面,故而项元汴真赏,原价八十金⑤。”项元汴的题跋已略显刚柔相济之态。在这一点上,比起《黄内容比较简略,只交待了题跋《阳羡帖》的时州寒食诗帖》来,似乎更显露出苏轼受佛教影间和收购时所用经费。响的痕迹”。陈中浙在注释中还特别指出:进入清代,《阳羡帖》被清官收藏,著录于“这件作品就笔法的精致而言,可以与王羲之《石渠宝笈续编·

8、乾清官》第七册。《阳羡帖》的《兰亭序》相提并论,遗憾的是并没有引起刻石被陆耀通编辑的《金石续编》和崔书黼编后人的注意⑩”。辑的《东坡书院志略》著录。当代学者孔凡礼三、关于《阳羡帖》有关问题的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