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ID:34486687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6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_第1页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_第2页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_第3页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_第4页
资源描述: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字数:3495字号:【大中小】  摘要: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把握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分析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从而实现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基础、教育思路和技术手段上的创新。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心理学运动。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MartinE.P.Seligman)和西卡森特米哈伊(M.Csiksze

2、ntmihalyi)为代表,对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与理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研究。它摒弃了传统心理学在理论与实践探求中消极、悲观的研究路线与模式,以力图唤起人类的积极品质为出发点,对心理学重新进行了诠释,为心理学的发展与繁荣增添了新的动力与活力。这一思想与理念逐渐被人们理解与接纳。它正以一种全新的态势冲击着传统心理学,指引着人们尝试以积极、乐观、进取的心态与品质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

3、到充分的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它认为,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关注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重视人类幸福、快乐、满意和发展的科学。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在主观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快乐和充盈,重点是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以及充满希望并乐观地面对未来;二是在个人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洞察力、才能与智慧等。三是在群体层面上,研究积极的组织系

4、统。包括研究安定的社会、关系良好的社区、健康的家庭、有效能的学校以及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从而使公民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有职业道德。  积极心理学是在消极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消极心理学的“扬弃”,在对消极心理学进行批判的同时,它还吸收了消极心理学的绝大多数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它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挖掘人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人的活力,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坚定生活信念,帮助人们寻求和掌握获得美好幸福生活的方法与途径。  由此可以

5、看出,积极心理学展示了一种新的理念,即积极心理理念。这种理念将心理学研究的重心放在人的积极品质和挖掘人的潜力上,无疑是心理学史上的一项重要突破,势必会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我们的心理教育也转向积极方面,进行积极心理教育。    二、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升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传统主流心理学简单地认为,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或是单纯地归结到生物医学的病理模式当中,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理解过于狭隘化,强调将那些具有情绪困扰、行为失调以

6、及适应困难的个体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忽视了广大普通大学生群体的教育。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之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空泛和抽象,在引导学生积极心理意识的培养上未能紧跟时代步伐,而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升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提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强调心理学要着力研究每一个普通人具有的积极力量。积极心理学强调从积极的角度来研究和探讨心理问题,因此,站在积极心理学的立场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更关注大学生的发展性目标,用积极的理念和思想优化心理素质,培养健

7、全人格,使大学生能积极适应社会,积极应对问题,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积极心理学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然而,国内学者的众多研究成果往往仍停留在问题的描述层面,过分关注问题的成因、对策、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反映的是消极心理学模式下的研究范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枯竭化已成为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主要障碍。积极心理学提倡的是以人为本的全新价值定位,倡导积极人性,要求关注研究人的优点和积极

8、因素,提倡用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正面、积极的解读,从而挖掘人本身具有的潜在能力,并利用这些积极的品质来帮助人主动寻求良好的生活状态,达到助人自助的教育目的。这种价值取向必然给当前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极心理学模式以冲击,它从新的视角丰富了高校心健康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更多关注生活中的积极事件,培养其利用积极的思维去应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三)积极心理学拓展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在传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