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之水载歌载舞

让生活之水载歌载舞

ID:34497931

大小:32.6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7

让生活之水载歌载舞_第1页
让生活之水载歌载舞_第2页
让生活之水载歌载舞_第3页
让生活之水载歌载舞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生活之水载歌载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阳光·与众不同的树叶·自由我在教学《品德与社会》中的《学会和谐相处》一课时,出示一则讨论题:我们与同学的交往中应该怎样做?我特别请一名平时表现比较好的A同学回答,他站起来,侃侃而谈,痛斥不团结行为的弊端,大谈和谐班级之好处,例举了自己如何如何。然后全班学生各抒己见。总之一句话,让我感到欣慰,认为目标达成。所料未及的是,此课之后,下午,路过班上,只见A同学抓起同学B同学的书包就往地上摔。顿时,B同学的课本、纸笔散了一地,橡皮、弹子球也从文具盒中跌落出来,滚到教室的各个角落。小B想找小A理论,小A凶巴巴地说:“有本事,来‘单挑’!

2、”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上和生活中的表现有如此大的反差?为什么孩子形成“人前人后”言行不一?为什么我们辛勤教育下的学生具有双重人格?是什么在影响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及自我道德评价标准的形成?为什么品德教学的实效性难以体现?从此看来,课堂中学生的“知”与“行”存在鸿沟,课堂存在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脱钩……等现象,究其原因,更多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上舍近求远;避实就虚;以“课”为本;出陈不新。为此,我以人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主题:《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的教学为例,谈谈我对当前品社教学时如何提高实效性的一些浅薄看法。一、绝知此事要躬行—

3、—以人为本。被誉为“巴西杜威”的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他的代表作《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如是说道: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是对学生的压迫,它是以培养适应并遵从现实世界的服务者为目标的,它是对人性的异化。因此,他指出,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进行真诚的、敞亮的、彼此思想互惠的对话,这种对话使现实澄明,使学生具有批判思维能力以及改造世界的意识。品德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和社会都向往能反映人类共同的理想的道德境界,诚然价值观的继承的主渠道一定是学校教育。教育要立足和尊重人的生命存在,再没有对孩子完全的了解时,不要妄下断言,不同人的心灵

4、感受让它在这空间中碰撞出火花,创造说真话的环境。我在人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主题:《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的教学中,首先明确了本课学习的重点是知道不同职业的特点,感受到各行各业都是生活所需。难点是感受到各行各业都是生活所需,都是光荣的,并能用实际的行为来尊重劳动者。为此,我设计了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理想为话题切入职业。之后交流或补充还有哪些社会职业分工。在第一环节中,在学生充分了解不同的社会职业分工及特点后,我选择了他们认识的几种职业进行投票,选择孩子们最不喜欢的职业。结果不出所料:清洁这个职业的票数名列榜首,但还有几位“聪明

5、”的孩子零星地投给了司机等。然后请学生谈谈你为什么不喜欢这个职业。在对职业喜好的进行投票,选择孩子们最不喜欢的职业中,结果不出所料:清洁这个职业的票数名列榜首,但还有几位“聪明”的孩子零星地投给了司机等。我没有去驳斥他们,而是耐心的引导出他们真实的想法:又脏又累,太辛苦;工资少;文化程度低,社会不尊重……这时的孩子们没有生活在那种“聪明”的状态中,应该说从孩子的投票中充分地反映出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是真实的。水到渠成,利用这个结果,我请孩子们选择:对以上的职业,你现在会采取什么态度?并假设了几个态度供他们选择: 开始喜欢这个职

6、业,长大愿意做;不喜欢这个职业,但是我会尊重他们,我会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不喜欢这个职业,我不会尊重他们、不会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结果——92%的同学选择了不喜欢这个职业,但是我会尊重他们,我会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价值观如若全然没有个体对这个道德价值的独立判断和在个性体验中的自主选择,那就是灌输。这样的灌输必然在与个体的现实生活的碰撞中,会让人迷惑,进而可能否定这样的道德价值。在如今这样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价值观的标准趋向多元,作为一个个体不可能去“背诵”某一种价值观,我们要做的是培养他们如何选择且确立价值观的能力。我们要在着眼

7、于儿童生活的同时,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让教学以人为本。二、此曲只应天上有——化虚为实。《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的主要源泉,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我们必须要让生活走进课堂,从课堂走向生活,以改变过去那种过分注重“未来”而忽视“现在”,品德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灌输模式。我们已经习惯于把空泛的目标预设为教育的起点,以此为准绳来检验课程的成效。纵观我们的目标要求,大多以社会的成人化的立场出发,将道德规范作为条款填充到一个个

8、活生生的孩子思想里。当然,叫孩子做两张试卷,他可能会让你感受到“世风日上”。可是你还能让他说出为什么吗?你曾试过检验他们的行为吗?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是否真如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所言——孩子成了“美德袋”?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对于孩子,爱国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