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云集》宗趣窥探

]《妙云集》宗趣窥探

ID:34636905

大小:34.6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8

]《妙云集》宗趣窥探_第1页
]《妙云集》宗趣窥探_第2页
]《妙云集》宗趣窥探_第3页
]《妙云集》宗趣窥探_第4页
]《妙云集》宗趣窥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妙云集》宗趣窥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妙云集》宗趣窥探  今年五月,逢印公导师八秩高寿;蓝吉富居士倡议,邀约一些人,撰写介绍导师的著作,编印成册,将他老人家的思想,藉此纪念文集,传播给世人。如此祝寿方式,诚为希有难得,因缘殊胜而又最富意义。蓝老师多次向我摧稿,屡辞不允,只好将个人有限的一隅之得,不揣浅陋,《妙云集》宗趣窥探  今年五月,逢印公导师八秩高寿;蓝吉富居士倡议,邀约一些人,撰写介绍导师的著作,编印成册,将他老人家的思想,藉此纪念文集,传播给世人。如此祝寿方式,诚为希有难得,因缘殊胜而又最富意义。蓝老师多次向我摧稿,屡辞不允,只好将个人有限的一隅之得,不揣浅陋,《妙云集》宗趣窥探  今年五月,逢印公导师八秩高寿;蓝吉富居

2、士倡议,邀约一些人,撰写介绍导师的著作,编印成册,将他老人家的思想,藉此纪念文集,传播给世人。如此祝寿方式,诚为希有难得,因缘殊胜而又最富意义。蓝老师多次向我摧稿,屡辞不允,只好将个人有限的一隅之得,不揣浅陋,《妙云集》宗趣窥探  今年五月,逢印公导师八秩高寿;蓝吉富居士倡议,邀约一些人,撰写介绍导师的著作,编印成册,将他老人家的思想,藉此纪念文集,传播给世人。如此祝寿方式,诚为希有难得,因缘殊胜而又最富意义。蓝老师多次向我摧稿,屡辞不允,只好将个人有限的一隅之得,不揣浅陋,求正于方家焉。笔者在民国六十三年五月,曾尝试性的发表一篇「妙云集的精神与特色」(注一);提出『妙云集』有六点精神及八项特

3、色。精神是人本的,入世的,利他的,今生的,自力的,肯定的。特色是信智合一,大小一贯,空有无碍,真俗融通,心物相依,解行并重,理事相即,今古共扬。这篇文章,事隔十年后的今天看来,固觉不够十分周到圆熟;而其主要观念,仍觉颇能契合原作者的意涵。印公导师的成就,名播中外,久享盛誉,向为教内所熟闻;然而誉之所加,谤亦随之。由于笔者近十年来,在宝岛的佛教,喜欢向学佛的知识青年,介绍导师的思想,间接的也就听到不少批评『妙云集』思想的话。如妙云集的思想只是一种知识性的著作,是学术性研究的写作,甚至说:「印老只是一位学者」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人一贯主张,佛法须是真修实证,非关「文字知解」,徒然画饼充机,说食不饱。

4、我积多年的见闻,总觉得这些人的批评是「隔靴搔痒」,抓不住印公导师的思想核心是什么?换句话说,他们不知『妙云集』到底是在传递什么讯息!相当多的人,对着我问同样的一句话:「印老到底是主张怎样的修行,印老是属于那一宗」?使我一时不知如何作答。的确,这部二十四册,总数三百四十多万字的庞大著作,其内容可说涉及南北传全面佛教的教义、教史、教制等既「精」且「博」的结合。一个初学者或久受传统宗派意识熏习者,确实容易有「茫然无绪」之感。本文想再次尝试,探索『妙云集』的宗趣所在,试图为初步研读『妙云集』者,条理出导师的思想的核心。兹分三层次:一、研究的方法,二、修持的观念,三、时代的意义,四、与导师因缘的回忆。一

5、、研究的方法我们常说,印公导师的思想领域,在佛法上的成就,真可说得上是「博大精深」。然而他老人家对佛法的研究方法,究竟是持何种态度?这是很多知识份子的学佛者,容易问起的问题,我想这亦是我人想欲窥探其宗趣者,亟应把握的关键。在导师的全部著作中,有几篇文章,我以为导师本人,明白的流露了他的研究方法的面目。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即是印老一生的「全部著作」,都是自己写的「序文」;只有『唯识学探源』一书,有一篇太虚大师的简短序文(注二),这种?异常情的现象,我起初颇觉纳闷,感到奇特。等到我读完『妙云集』,颇觉能把握「读通」『妙云集』时,顿觉豁然开朗,有心照不宣之感呢!我深深觉得,这些属于「自序」的

6、文章,真是不作第二人想,实在难有恰当的人选,来为他那「震古烁今」的宏论伟构写序。这些亲撰的「自序」,充分表露了他老人家的「真实意趣」,读者诸君,允宜深切细思,千万勿轻易看过。现代人一谈到佛教的研究方法学,几乎全面倒的以西欧及日本为马首是瞻(注三);客观说来,笔者亦十分尊重并接受,现代「文献学」所提供的正确领域。然而对佛法探讨的终极意义,释尊真面目的原始本怀,断乎绝非如文献学者,那种完全脱离「宗教信念」(注四),纯为知识性的学术职业之研究而已。于此,我人深觉导师在这些「自序」中透露的「微言大义」之讯息,不但将学术与信仰结合为一,并用心良苦的有意纠正,偏于纯学术而抛弃信仰的孟浪,偏于纯信仰而否定学

7、术的蒙蔽。导师在『佛法概论』序文中恳切的说到:「佛法,是理智的德行的宗教,是以身心的笃行为主,而达到深奥与究竟的。从来都称为佛法,近代才有称为佛学的。佛法流行于人间,可能作为有条理,有系统的说明,使他学术化;但佛法的本质,决非抽象的概念而已,决不以说明为目的。佛法的「正解」,也绝非离「信」「戒」而可以有成就的。「法」为佛法的根本问题,信解行证,不外乎学佛者倾向于法,体现于法的实践。所以本论虽是说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