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ID:34714528

大小:3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10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_第1页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_第2页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_第3页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_第4页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九年义务教材中的写景名篇,作者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句,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丰富的特产,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学生运用查字典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习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学会“抓重点词句串联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学目标】能力目标: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知识目标:会认14个生字,会写15个字

2、。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形状、千奇百怪、渔业工人、四脚朝天、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情感目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2、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难点】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2、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中国疆域图,

3、西沙群岛的图片、录象资料。学生查找:有关西沙群岛图片、文字资料。如关于西沙群岛鱼类、鸟类的数据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配录像,教师解说“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教师试图通过一幅幅海岛风光图,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仿佛来到了海边,头脑中可能会产生种种遐想,正当学生想通过画面的信息找到答案时,屏幕中出现了最后一幅带有文字资料的画面(出

4、示课件),学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尤其是黄色字体的文字资料,实际就是课文中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这时,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脱口说出“这里是西沙群岛”,教师应给予表扬并追问“你怎么知道?”那么,第一自然段的分析在导入中就自然地展开了。)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2、小组合作学习,提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设计意图】这里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在组内都有发言的机会,争取让学生在组内把自己的字词问题解决。3、教师检

5、查,小组汇报。(1)以字带词,理解字义。检查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如“富饶”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师先出示“饶”,让学生读读,再出示“富饶”,问:“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绽开”、“蠕动”、“懒洋洋”等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演;“珊瑚”、“海参”、等词可以通过展示资料图片,观察图片后理解等多种形式掌握。(2)以词带句,加强朗读。三、集体探索第一自然段,激发学习兴趣1、指名读,思考:西沙群岛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生汇报: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板书)2、师过渡:西沙群岛的海水是什么样的?(引导学

6、生自读课文)四、探索讨论第二自然段,提练学习方法1、默读课文。2、讨论:(1)海水显示了哪些色彩?(2)为什么会显示出那么丰富的色彩?(3)这些色彩给我们总的印象是什么?用书本上的词语回答。板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3、在课文中画语句。师: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海水的美丽。(突出“五光十色”)5、练习背诵。(出示背诵方法,学背)6、小结学法:默读--讨论--画语句--有感情朗读--练习背诵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1、同桌互读,做到正确

7、、流利,后在小组内检查。2、思考:你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概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六、布置作业1、选择最快的方法记忆生字,查找有关的字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结合查找的资料,自学第3、4、5、6自然段。2、学习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形成初步的概括能力。【教学难点】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句子的意思。【教学过程】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1、出示“五光十色”一词,问:“五光十色”课文里指什么?(学生在回答时

8、又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再次回味了海水的美丽。)2、你还想了解西沙群岛的什么?【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带旧引新”的过程,学生的答案会多种多样,教师要及时引导。“那好,我们就到西沙群岛的海底看看吧!”直接引入到第三自然段。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