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公关学

《道德经》中的公关学

ID:34728627

大小:73.0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10

《道德经》中的公关学_第1页
《道德经》中的公关学_第2页
《道德经》中的公关学_第3页
《道德经》中的公关学_第4页
《道德经》中的公关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经》中的公关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道德经》中的公关学原西藏大学(现南华大学)马汉钦关键词:《道德经》、圣人、君王、公共关系学、公共策划学、形象本文试图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探究老子《道德经》。本文认为,《道德经》众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来看,品位很高,价值很大,可称是一部中国古代的政府公共策划论著。据司马迁《史记·老子》载: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里人,姓李,名耳,字聃,是周守藏室的史官,曾经“修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众所周知,作为道家创始人老子和他的《道德经》,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是可以与孔孟之道相提并论的,因此,研究老子和他的《道德经》也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本文试图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探究老子的《

2、道德经》。本文认为,老子的《道德经》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看,品位很高,价值很大,可称是一部中国古代的政府公关策划论著。现略论如下,以期抛砖引玉。一、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公共关系的主体是作为政府的体现者和代表者的君王。我们知道,公共关系是研究一个社会组织如何通过塑造自己的形象、从而来协调好与公众之间关系的一门学问。因此,从理论上看,公共关系的主体必须是某一个社会组织。然而,从现实的公关实践来看,公共关系主体这个角色,常常是由作为这个组织的体现者和代表来充当的;话也可以这样说,一个组织的体现者和代表者,所表现的正是这个组织。所以,当我们研究现实的公共关系的时候,我们

3、应当看到,公共关系的主体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乃至于是形象生动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一幕幕活生生的场面。作为公共关系学分支之一的政府公共关系学,正是研究政府如何塑造好自己的形象、以便赢得自己的公众即人民群众的学问。现实上,政府的形象主要地是由领导者所策划、所设计的,因此,老子《道德经》所突出的也是作为政府的体现者和代表者的最高领导者—君王。从整个老子《道德经》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子不是在说别的,正是在说君王当有一个怎样的形象,才能够安邦定国。因此,本文同意这么一个说法:老子《道德论》谈的是“君人南面术”,用今天的话来说,谈的是君王治国安民的策略。下面,我们

4、来看看老子《道德经》对君王的几种称谓,从而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辨别公共关系的主体。(一)在《道德经》中,对君王的称谓最普遍的,首推“圣人”。为什么说“圣人”的意思就是君王呢?让我们看以下几例:每三章上说:“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民用工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也。”谈的是圣人治理百姓的方式方法。可见“圣人”是治国者。第二十八章上说:“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意思是圣人利用它来进行领导和管理。第六十六章上说:“圣人之欲上民,必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意思是,圣人想要统治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卑下;想要领导人民,必须把身身

5、放在人民后面。可见“圣人”正是治国者。例子很多,就不一一详说了。从整篇《道德经》来看,作为治国者的“圣人”,不是一般的领导者,而是最高领导者“君王”。(二)在《道德经》中,对君王的称谓较普遍的还有“王”、“侯王”、“王侯”、‘社稷之王“、”天下之王“、”万乘之主“。很显然,这些称谓本身的意思就是说明了。《道德经》谈的正是君王的事。试看几例。第二十五章上说:“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意思是,侯王如果能守住道,万物都会自动服从他了。第二十四章上说:“人之所恶,惟孤寡不谷,而王侯以自称也。”意思是孤寡不谷,正是人们所不喜欢的称呼,而王侯却用来称呼自己。第七十八章上

6、说:“受国之诟,是谓社稷之王;受国不祥,是谓天下之王。”意思是,承担全国的污辱,才成为国家的君王;承担全国的灾殃,才成为天下的君王。第二十六章上说:“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意思是为什么拥有万乘的君主,反而把自己看作天下最轻微的呢?(三)在《道德经》中,对君王称谓还有“上”、“取天上者”。第七十五章上说:’民之难治者,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意思是,人民之所以难以流治,是因为他们的君王太喜欢有所作为了,因而才难以统治。第四十八章上说:“将欲取天下者,恒以无事。”意思是,凡想要把天下治理好的人,常常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多事,要无所作为。可见“取天下者”也是

7、君王。通观《道德经》,还可以发现一些这样的词语,如“治人”、“有国”、“治大国”、“莅天下”、“治人”,这里虽没有“君王”二字,谈的却是君王治国的事。因此,如果说老子《道德经》谈的是公开关系方面的事的话,那么,公共关系主体无疑就是作为政府的体现者和代表者的君王。二、在老子《道德经》中,老子对君王的政治活动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公关策划,从而塑造出了一位道家心目中理想的君王形象,这位君王具有以下特点:虚静、愚拙、知足、柔弱、卑下、退让和无为。(一)虚静的君王形明第十六章上说:“致虚静,守静笃,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要求君王做到心灵空虚,生活清静,从而恢复生命本原。第三十七

8、章上说:“不欲以静,天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