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萧红作品中的孤独意识与生命意识

浅谈萧红作品中的孤独意识与生命意识

ID:34780190

大小:79.6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10

浅谈萧红作品中的孤独意识与生命意识_第1页
浅谈萧红作品中的孤独意识与生命意识_第2页
浅谈萧红作品中的孤独意识与生命意识_第3页
浅谈萧红作品中的孤独意识与生命意识_第4页
浅谈萧红作品中的孤独意识与生命意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萧红作品中的孤独意识与生命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萧红作品中的孤独意识与生命意识郭海岩(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09—2A)摘要: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个人特色的一位女作家。无论是她仅有三十一载的惨痛经历,还是她那永远都不会随时间消逝的文字气息,专属于萧红的孤独意境和强烈的生命意识,都向世人传达了一个平凡女人所背负的沉重和疼痛。笔者就以萧红生平的主要作品做一浅显的论述,着重分析其字里行间中所隐藏的漂泊人生和坚定追求。关键词:萧红;孤独意识;生命意识引言:流转不定的人生,似乎是一个人功成名就的重要奠基和前奏。童年亲情的冷漠,爱情婚姻的不幸,写作生涯的坎坷多舛。短暂的岁月里,却冗杂了难以计数的辛

2、酸和苦楚。无论是与她有过牵扯的同时代的友人,抑或是渐渐开始关注她的晚辈后生。无论是亲眼所见她的流离凄苦,抑或是亲耳所闻她的一生漂泊,抑或是通过研读文字来注解一个孤独女性的价值追求。属于萧红的那种仍然无法摆脱的孤独意境,在世事变迁之间,一直紧紧依附着柔弱的羽翼,属于萧红的仍然坚定地前行的信仰,一直牢牢把握着对未来并不明确的方向。孤独的人生境界,给予了萧红不能磨灭的生命意志,纵然有过太多的无可奈何,纵然丛生荆棘阻挡,纵然明知自身力量无法企及。萧红,断然不会回头,断然不会屈从。一、萧红作品中的孤独意识“家”在萧红的脑海中,似乎从未出现过一个清晰而完整的界定,模糊的

3、回忆里,生命的绝大部分光景都辗转于“从异乡又奔向异乡”的流浪岁月中。饱尝人性最底层的恶劣,,忍受世间最无情的冷眼。漂泊、流浪、并最终客死异乡。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总是以“无家人”自诩,并且常常感叹着家的失却和亲情的淡漠。“家乡这个概念在我而言基本上是不甚切的……‘家’在我等于没有了”(《萧红全集》)的确,“家”并不意味着出生后就能确切地拥有它,对于一个自成年后便开始反抗包办婚姻,逃脱封建桎梏的女孩子来说,往后的十二年,便再无依托可言了。即便是简单的七栖息之地,都需要千辛万苦的寻找。那么,“家”又从何而来呢?没有了家,也就没有了世间一切幸福的源头,那些本在想象之

4、中逸散着温暖的容颜,只在萧红痛苦的泪眼里,慢慢地清晰,继而,又变得模糊。同时,无可置否的,也就此注定了萧红悲苦凄凉的一生。“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萧红全集》)仅仅十余字,便清晰的刻画出了一个为了金钱利益就欺压穷人,剥削仆人,甚至不惜倒卖自己亲生女儿的终身大事。伟大、宽厚、慈善……这些让人心安的词语,古往今来,不就本该属于天下每一个平凡但却深深爱护着子女的父亲么?父亲,不就是应该在任何时候都将骨肉视如珍宝,百般呵护的么?然而,在萧红的眼中,所谓“父亲”正如“家”一样,只是硬生生的,冰冷冷的存在的一个名词而已,丝毫代替不了什么“父亲打了我的时候,我

5、就在祖父的房间里,一直看向窗户,从黄昏到深夜——窗外的白雪,好像白棉一样飘着,而暖炉上的水壶的盖子,则多像伴奏的乐器似的震动着。祖父时时把多纹的两手放在我的肩上,而后又放在我的头上,耳边便响着这样的声音:‘快快长吧!长大了就好了。’二十岁那年,我就逃离了父亲的家庭,直到现在还是过着流浪的生活。‘长大’是‘长大’了,而没有‘好’。”(《永久的憧憬与追求》)虽然,时间终会翻转成新,就如同长河一般,永远不会在意过往掠去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风景。但是被打磨冲刷的泥土,却积累了层层伤痕,这些夹带着血腥,并且未曾结痂的一道道裂口,积聚在萧红的心脏深处,根本难以平抚。时间,

6、是这样过去了,慢慢地,自己可以看见屋檐外的蓝天了;慢慢地,再也不用踮起脚尖捕捉窗外的欢声笑语了;慢慢地,自己长大了,可是,却没有“好”,不但没有“好”萧红心中一直企盼着的那种“好”,已是愈加遥远了。儿时,父亲那从鼻尖上流泻下来的目光,依旧如此不经意地扫过自己的身躯,依旧如此鄙视了一段本该如夏花般绚烂的生命。全然没有了父亲的疼爱,那,母亲呢?“母亲鼻根部十分爱我,但也总算是母亲”(《感情的碎片》)言语中,极为平静的口吻,萧红只是在淡淡地说。如果没有第一人称的指明,这句话,似乎就连安慰他人的旁白都称算不上。以脐带相连的血脉骨肉至亲,应该是世上所有母女之间都无法剪

7、断的牵引吧?也许,正是因为这种难以割舍的情思一直存在着,所以,属于萧红的母爱,也就一直存在着。不管怎样,那个被萧红称作过“母亲的”女人,那个对萧红动辄打骂的女人,终究是萧红的母亲,是将萧红带向着世界的唯一的母亲。爱的缺失,根基的断裂,是萧红漂泊生涯中的一个让人悲痛的隐患,是潜伏在萧红作品中的孤独意识的幼苗。“孤独’是萧红难以摆脱的人生道具,只因总是一人在承受,所以孤独;只因为反抗男性权威的束缚而一人出逃,所以孤独;只因祖父去世后,世界便再无人疼爱自己,所以孤独。萧红的孤独,由着一件件,一桩桩,让人心痛却又无法拯救的悲剧积聚而成,从而,慢慢地注进那深不见底的文

8、字当中。将童年的辛酸往事回忆;将儿时痛苦的记忆撰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