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论萧红作品中的悲剧意识2

[精编]论萧红作品中的悲剧意识2

ID:35937484

大小:75.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4-26

[精编]论萧红作品中的悲剧意识2_第1页
[精编]论萧红作品中的悲剧意识2_第2页
[精编]论萧红作品中的悲剧意识2_第3页
[精编]论萧红作品中的悲剧意识2_第4页
[精编]论萧红作品中的悲剧意识2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编]论萧红作品中的悲剧意识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萧红作品中的悲剧意识摘要:萧红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上独具个性、别具风格的作家。她的作品带有浓郁的个人经验主义色彩,她的部分作品甚至可以看作是对自我经验的复写,因此她的成长经历对其文学创作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萧红的一生承载了太多的苦难,在她营造的艺术世界里饱含丰富的悲剧意蕴。本文将从内容和审美两个方面来把握萧红小说的悲剧意味。关键词:萧红女性意识悲剧意识生存困境有人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算不上一位大家,但却是一位风格独具的作家。艰辛多舛的人生经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苦难的刻骨铭心的体验和记忆,造就了她作品的感情基调,使她的作品

2、中流露出强烈的悲剧意识。她以自己的生命体验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灵活运用多种审美表现手法,从麻木的生存态度及对死亡的独特认知、女性意识角度两个方面写出一幕幕社会悲剧。一、生与死的困惑郭沫若在《生命底文学》一文中写到:“生命是文学的本质,文学是生命的反映。离了生命没有文学。”[1]萧红的创作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正是以一种悲天悯人的胸怀,通过对乡民麻木生存状态的书写来揭示生命的价值,进而呼唤人性尊严、人生温暖。萧红的一生是不断被伤害被放逐的一生。这种生命体验使其倾向于表现生命的悲剧意味,即“为死而生、由生而死”的悲剧。萧红的这种生命

3、悲剧意识主要体现在对乡民的生存状态的揭示和对死亡的独特感受和描写上。如果说死是生的最终归宿的话,那么生就是死的准备阶段,生与死之间的生存困境便全是苦难了。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6月1日(阴历五月初五)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在呼兰县的传统习俗中女孩出生在阴历初五被视为不祥,萧红的生日也被迫推迟一天。母亲姜玉兰是一个极度重男轻女的人,父亲张延举自私而残酷,张家大院对男性子嗣期待已久,可萧红偏偏是个女孩子,同家庭期望相悖的女儿身份,注定了她一生的不幸,作为女性的萧红从一开始就承受了一层为女性所特有的歧视及压抑。一生都

4、在追求爱情的萧红,在爱情中得到的却只有伤害、痛苦、悲哀和幻灭。萧红的一生是不断被放逐、不断被动流浪的一生。从少女时期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被父亲开除族籍开始,她就一直处于“失家”-11-的状态。成年以后战争一直伴随着她。1931年底在哈尔滨流浪的时候,正是日本侵略者加紧入侵黑龙江的时候。1932年底哈尔滨沦陷,二萧辗转与青岛、上海等地。但战争阴魂不散,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了发动对中国的全面入侵。萧红们被战争驱逐着一路后退,武汉、临汾、西安、重庆、香港……,整片国土都弥漫着战争的硝烟。战争带给城市的是废墟与荒凉;带给个人的是恐惧与幻灭

5、。在离开汉口逃往重庆的途中,肩负重物、怀有九月身孕的萧红独自摔倒在混乱的码头上,衰弱而且疲惫,死亡感顿时袭来。这些战争中的特殊经历加重了萧红的悲剧感,为她成为优秀的生命书写者提供了可能。萧红小说有着深刻的内涵,她所体验的生命悲剧不仅表现在阶级压迫、封建礼教等方面,更体现在对生死问题的深切关注和独特体验上。在她创作的初始阶段就关注着生命本身的悲剧。她笔下的生命都是在命运的压迫捉弄下完成了从生到死的过程。通过对生死问题的倾情书写来启示人们探索人生价值、生命意义。萧红的小说充溢着贫穷、饥饿、疾病、难产、死亡等富有暗示性的意象,这些意象

6、都直指一个主题:苦难。《生死场》种的人们承受着各种威胁,如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威胁、严峻的经济威胁、外来侵略的威胁。这三重威胁使人们的生存陷入难以承受的生存困境。东北乡间赤贫的生活使得人类的行为退化为类似于兽类的本能行为,严峻的经济威胁以及对饥饿的深切体验,使得这片东北黑土地上的“蚊子似的生活着糊糊涂涂地生殖”[2]的愚妇们对财物采取了异乎寻常的爱惜态度。孩子们因为各种原因总会破坏母亲眼中近乎神圣的财物,因此作者说乡村的母亲对待孩子永远和敌人一般,妈妈摧残孩子永久疯狂着。金枝因为错摘了青柿子,惹怒了母亲踢打起来,母亲一向是这样,很爱

7、护女儿,可是当女儿败坏了菜棵,母亲便去爱护菜棵了。农家无论是菜棵或一株茅草也要超过人的价值。平儿因为寒冷穿着父亲的大毡靴子,王婆便像一阵风落到平儿的身上,那样好像山间的野兽要猎食小兽一般凶暴。终于王婆提了靴子,平儿赤脚回家,使平儿走在雪上,好像使他走在火上一般不能停留。王婆将不幸摔倒在犁上的女儿小钟扔在草堆上,眼睁睁地看着女儿流血而死。“小手颤颤着,血在冒着气从鼻子里流出,从嘴也流出”,“-11-孩子死,不算一回事,你们以为我会暴跳着哭吧?我会嚎叫吧。起先我心也觉得发颤,可是我一看见麦田在我眼前,我一点都不后悔。我一滴眼泪都没淌

8、下。以后麦子收成很好,麦子是我割倒的,在场上我把麦子一粒一粒拾起来,就是那年我整个秋天没有停脚,没讲闲话,像连口气也没得喘似的。冬天到来了!到冬天我和邻人比着麦粒,我的麦粒是那样大啊!”[3]贫穷和苦难已经使母亲的人性扭曲了,萧红笔下的母亲形象迥异于对母亲形象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