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作业)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作业)

ID:34820880

大小:22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11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作业)_第1页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作业)_第2页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作业)_第3页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作业)_第4页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作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材标题要点解读基本内容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①概念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②矿产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矿产③矿物的基本存在形式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石英(SiO2)是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④矿物的分类金属矿,常见的有赤铁矿、磁铁矿等.非金属矿,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其中,以能源类矿物和宝石矿物最为重要.2、岩石①概念岩石是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

2、多种矿物组成.②分类岩浆岩:岩浆冷凝而成,可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岩,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如砾岩、页岩、石灰岩、砂岩.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具有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如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二、地壳的物质循环1、地质循环①概念是指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②能量来源推动地质循环

3、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③产生影响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有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地诞生,在另一些地方岩石圈则逐渐地消失.与之相伴的是大地的沧桑巨变以及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2、岩石的转化①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②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③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被高温熔化(重熔再生作用)成为新的岩浆沉积岩存器岩浆岩变

4、质岩岩浆(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冷凝)(熔化)附:本节内容123:一大循环、两大特点、三个概念、三类岩石一大循环:地壳物质循环及岩石的转化两大特点:沉积岩的两大特点三个概念:矿物、矿产、岩石三类岩石:成因及常见的类型第二节地球的表面形态教材标题要点解读基本内容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1、内力作用①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②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③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2、外力作用①能量来源太阳能②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③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趋向平坦二、内力作用

5、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①板块划分岩石圈由6大板块组成,板块处在运动当中②板块边界板块相向运动,就会张裂,形成裂谷、海岭.板块相对运动,就会碰撞,形成山脉、岛弧、海沟.③我国是世界上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2、地质构造①褶皱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内力作用.岩层上凸的称为背斜、岩层下凹的称为向斜.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理:内力作用.原因:背斜顶部受到了张力,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外力作用.原因:向斜底部

6、受到挤压,岩石坚硬,抗侵蚀能力强②断层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压力、张力作用.上升一侧往往形成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下降一侧往往形成地堑,如我国的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作用.③现实指导意义背斜储油、向斜储水;背斜下方建隧道,原因: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符合力学原理,较为坚固,不易积水.3、火山和地震(不作要求)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1、流水①侵蚀喀斯特地貌(石灰岩溶解),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地貌②堆积河口附近三角洲,河

7、流中下游凸岸形成冲积平原,山麓地带形成冲积扇2、风力①侵蚀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②堆积沙丘、黄土高原的形成四、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要从有利、不利两方面分析与评价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第三节大气环境(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材标题要点解读基本内容(大气的垂直分层)1、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的垂直差异2、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原因是对流层大气的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3、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原因是该层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适合

8、于高空飞机飞行,因为大气平流,天气晴朗.4、高层大气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先是降低,一定高度后又上升很快.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具有选择性特性.平流层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水汽、CO2吸收红外线反射:主要是云层的反射,无选择性.散射: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光最容易被散射.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过程:见下图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下垫面因素、气象因素等附: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太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