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两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ID:34865623

大小:8.33 MB

页数:109页

时间:2019-03-12

两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_第1页
两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_第2页
两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_第3页
两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_第4页
两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名(中英对照):两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StudiesontheSecondaryMetabolitesandBioactivitiesofTwoEndophyticFungalStrainsIsolatedfromMangroveplants作者姓名:鞠志冉指导教师姓名及学位、职称:徐石海博士教授,刘永宏博士研究员学科、专业名称:化学学科有机化学海洋药物活性成分的分离与合成论文提交日期:2015年4月论文答辩日期:2015年5月答辩委员会主席:论文评阅人: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

2、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暨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暨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暨南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

3、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电话:通讯地址:常用的缩略词对照缩略词英文名称中文名称NMRNuclearMagneticResonance核磁共振MSMassSpectrometry质谱ESI-MSElectrosprayionizationmassspectrometry电喷雾质谱UVUltraviole紫外光谱IRInfraredSpectroscopy红外光谱δchemicalshift化学位移ssinglet单重锋ddoublet双重峰t

4、triplet三重峰qquartet四重峰dddoubletofdoubletsmmultiplet多重峰DEPTDistortionlessEnhancementbyPolarizationTransferHMBCHeteronuclearmultiple-BondCorrelation多键碳氢关系COSYCorrelatedspectroscop二维相关谱ppmPartpermillio百万分比浓度RfRelativemobilit比移值RP-18ReversPhaseoctadecylsilicagel十八烷基键合反相硅胶TLCThinLayerChromat

5、ography薄层色谱PTLCPreparativeThinLayerChromatography制备薄层色谱HPLC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高效液相色谱CDCircularDichroism圆二色性光谱MICminimuminhibitoryconcentration最低抑制浓度COX-1Cyclo-oxygen-ase-1COX-2Cyclo-oxygen-ase-2r/minRevolutionperminuteμMmillimolarmgmilligramµgMicrogramhhour摘要红树林生态系统是我国海

6、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类型之一,红树林植物蕴藏着丰富且生物学活性多样的微生物资源,其共附生的内生真菌具有独特的代谢途径和遗传背景。同时,红树林植物内生真菌作为一种海洋微生物资源,已日渐成为新药研发的重要源泉。本文对分离自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红树植物桐花树的内生真菌菌株NAcFL10和分离自广东省深圳市大亚湾红树植物秋茄的内生真菌菌株Botryosphaeriasp.SCSIOKcF6进行了系统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对菌株NAcFL10进行大米培养基发酵,采用硅胶MPLC、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常压硅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手段对其

7、发酵培养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各种波谱数据(NMR,MS,IR,CD)、文献对照等手段鉴定其中8个化合物,分别为:Leptosphaerin(G1),二氢-4-羟基-5-羟甲基-2-呋喃酮(G2),5-羟甲基糠醛(G3),3,5,6-三甲基-2,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G4),胸苷(G5),对羟基苯乙醇(G6),麦角甾醇(G7),邻苯二甲酸正丁酯(G8)。对菌株Botryosphaeriasp.SCSIOKcF6进行大米发酵,采用硅胶柱MPLC、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常压硅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手段对其发酵培养物进行分离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