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报告与规划考研笔记(崔功豪)

区域分析报告与规划考研笔记(崔功豪)

ID:34920541

大小:105.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3-14

区域分析报告与规划考研笔记(崔功豪)_第1页
区域分析报告与规划考研笔记(崔功豪)_第2页
区域分析报告与规划考研笔记(崔功豪)_第3页
区域分析报告与规划考研笔记(崔功豪)_第4页
区域分析报告与规划考研笔记(崔功豪)_第5页
资源描述:

《区域分析报告与规划考研笔记(崔功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一章绪论1、区域的概念定义: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基本属性:(1)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2)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3)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2、区域的划分依据区域的概念划分:区域的高度相关性:一是区域内部间特性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并以这种一致性或相似性区别于其他区域,称为匀质区域;二是结节区,或称功能区、枢纽区,它是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

2、地区所组成。依据区域的特性划分:一是整体性,使区域内部某一局部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区域的变化。二是结构性:区域的构成单元,按一定的联系产生结构。具有层次性、自组织性、稳定性。三是动态性:是指区域实体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一般情况下,他总是朝着自身结构不断优化的熵减方向发展的。其中整体性和结构性是最基础的特性,是区域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反映,同时也是区域内部地域分异性的表象。第二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分析p17 1、自然资源:概念: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

3、件(或自然环境要素)。分类:赋存条件及其特征:地下资源,地表资源国民经济用途: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旅游资源等利用方式:直接生活资源(天然食物等)和劳动资料资源{矿产、土地、森林等}能否再生: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辐射、风、海潮、地标径流、地下径流、地热与温泉等应按照充分利用和综合开发的原则,在可能调价下最大限度的加以利用。可更新资源:如动植物资源、为能生长繁殖的有生命的机体。其更新速度取决于自生繁殖能力和外界环境条件。应遵循永续利用的原则,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地质资源如矿产中的

4、金属矿、非金属矿。核燃料。化石燃料等和半地质资源如土壤。应节约和尽可能综合利用的原则,杜绝浪费和破坏。文档实用标准特征:(1)有限性:自然资源的数量供应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存在矛盾,即经济学观点看自然资源存在希缺性;(2)区域性:任何一种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有明显的地域差异;(3)整体性:每一个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即自然资源生态系统。(4)多用途性(5)社会性2、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20(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

5、质基础首先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再次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1)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2)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3)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3、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p27资源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级其他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他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

6、量”自然资源承载力的内涵:(1)时空内涵时期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不同,利用效率不同;不同的区域,由于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技术水平等差异相同资源量所能承载的人口社会经济发展规模也不同。(2)社会经济内涵(3)可持续内涵自然资源承载力的特性(1)有限性(2)动态性(3)可增强性区域自然资源利用分配(1)代际分配:第一级内涵:规则公正第二级内涵指自然资源在各代人之间的分配是否公正文档实用标准第三级内涵指现代人对自然资源基础及后代人的补偿行为能否实现。(2)代内分配(1)自然

7、资源在不同国家之间分配的公平性(2)同一国家内部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城市与农村不同的产业4、自然环境及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只有区域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治理相同步,寓保护治理于发展之中,才能有效地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同时区域发展也应该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5、区域发展中的外部性与区域间环境问题P60外部性概念:经济主体之活动,对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外部性指的是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

8、的现象。外部性环境的解决对策:外部效果内部化。政府的直接管制、基于市场的经济激励(价格控制、数量控制、责任制度)、源于科斯定理的自愿协商、社会准则与良心效应。第三章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P671、区域经济背景(1)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区域经济:就是在一国范围内,以客观存在的地域单元为基础,按照劳动地域分工原则建立起来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地域性国民经济。区域经济特色形成原因:由区域差异(自然差、位势差、趋势差)、区域优势、产业布局指向(a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指向如农业、采矿业、水电业、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