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

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

ID:34958127

大小:794.0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15

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_第1页
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_第2页
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_第3页
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_第4页
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10期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袁行霈【内容提要】研究“国学”应该是具有革新意义的、面向未来和世界的学术创造活动。当代的国学应当立足现实,服务于振兴中华、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当代的国学应当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关键词】国学传统文化文化交流作者袁行霈(1936-),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国学研究》主编(北京100873)。一①我国古代所谓“国学”,是指国家设立的学校。这与近代以来所谓“国学”的

2、涵义不同。近代以来所谓“国学”一词,有学者认为源自日本。江户时代中期,日本思想界一部分人如荷田春满等提倡对日本的古代典籍进行研究,以探明本土固有的文化,遂有“国学”之称。“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推行欧化政策,导致社会出现彻底洋化的偏激倾向。1888年,三宅雪岭、志贺重昂等人成立②政教社,鼓吹国粹思想,以求扭转偏向。”或许是受这种思潮的影响,1902年秋,梁启超曾与黄③遵宪等人商议,拟在日本创办《国学报》。1904年,邓实发表《国学保存论》,论述了保存“国学”的重要性。1905年,邓实、黄节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国学保存会,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

3、”为④宗旨,出版《国粹学报》,撰稿人除了邓实、黄节,还有章炳麟、刘师培、陈去病、黄侃、马叙伦等,他们或为中国同盟会会员,或倾向民主革命。提倡“国学”与他们从事的革命活动大方向是一致的,而“国学”的“国”字,则包含了爱国的情结。1906年,章炳麟在日本鼓吹反满革命,同时提倡研究国学。留日青年成立国学讲习会,请他讲授国学,鲁迅就是学生之一。1922年4月至6月间,章炳麟在上海讲“国学大概”和“国学派别”。1934年,章炳麟在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对国学做了总结性的讲解。章炳麟上述几次演讲经过记录整理,出版了《国故论衡》、《国学概论》、⑤《

4、章太炎国学演讲录》等书,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影响很大。章炳麟所谓国学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五部分,由此可以看出他对国学范围的界定。此外,胡适、①《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②参见桑兵:《晚清民国时期的国学研究与西学》,载《历史研究》1996年第5期。当时的代表人物荷田春满、贺茂真渊、本居宣长、平田笃胤有国学四大家之称。③见《政艺通报》第3期。④见《国学保存会简章》。⑤《国故论衡》,日本东京1910年初版,后多次再版。曹聚仁编:《国学概论》泰东图书局1922年第1版。《章太炎国学演

5、讲录》,张冥飞笔述、严柏梁加注,梁溪图书馆,1925年上海第3版。·70·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①顾颉刚、钱穆等人也有关于“国学”、“国故”、“国粹”的种种论述。各家的说法颇有分歧,在这里无须详加辨析,若就其大致相同的方面而言,可以说“国学”即中国固有的学术,以及研究中国传统的典籍、学术与文化的学问。清末民初国学的兴起,与当时的社会思潮有密切的关系。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一些有志之士努力向西方寻找救亡图存之道,西学东渐成为社会的潮流。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学者担心自己国家固有的学术文化衰微,于是提倡国学。考察他们的初衷,明显地带

6、有救亡图存的意思以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愿望。国学的提出虽然与西学东渐的刺激有关,但是从国学研究的实绩来看,还是或多或少地吸取了西方的理念和方法。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在吸收世界各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同时,也以新的眼光审视自己国家数千年来固有的传统。胡适在《国学季刊》发刊词中明确地说:“我们现在治国学,必须要打破闭关孤立的态度”,要向欧美日本学者学习。此时的“国学”和以前的汉学、宋学、乾嘉考据学相比,论范围已经远远超出,论观念已经几度更新,论方法已经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我们不妨以章炳麟所谓国学的五类略加说明。小学,本来是以

7、通经为宗旨的学问,在接受了西方语言学的滋养后,已经发展为以描述语言文字发展规律为宗旨的汉语语言学和文字学。经学和诸子学,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原先虽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之类讲述某一朝代儒②学师承和派别的著作,但没有以近代方法编写的中国哲学通史,胡适在北京大学的讲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是发轫之作。这种哲学通史已不再局限于经学,而是将儒家经典与诸子著作、佛学典籍进行综合的研究,描述了历代思想、哲学的变化发展,从而成为经学和诸子学未能包括的一门新的学科。在史学领域,用新的方法撰写的通史、断代史以及政治制度史、文化史等侧重于某一方

8、面的历史著作蔚为大观;中外交通史、中国科技史引起重视,并成为新的学科;传统的舆地学发展为历史地理学;金石学发展为现代考古学。古史辨派的代表人物顾颉刚关于“层累地造成”古史的③学说,影响了一代史学研究;王国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