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

ID:35043588

大小:3.43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3-16

上传者:U-56225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_第1页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_第2页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_第3页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_第4页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气也:V這才.—,一二占,一V./货心’‘,-^’''一--、二、二..、一;—一、、'f‘,':.-’、'〇丫巧级心中巧分类号心巧‘:公开谋、V.\、热聲、本’、"、’-以V371310456妃0163000摊L‘>论文编号25300—ff、学科分类号:、\,、,__‘’、;V:X.\;诗,义:、.與\,單與部V户A'、‘'..-.、K、.^又、.棘:…'雪私%少^象射it支劉蒙端学位论文胃^£:..'.'业学位)'^.(专;.,:、:,.;驚V、戸鴻燃鱗、叩.'‘—―?.。'一yy记呼,方瓣凌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1^(渐富巧敗并购梦想强音为侃ry<岭"’二■.二知:..:、产.::,/.;;谣,.'‘'',、—',I'、''八;..;/、一.-7吗—扣了;r可满的、知Vv.’一、、.’苗;,.'公、.::古r.;:為,换辱餐,轉、冷\、、、-:、i...公?,,#作者姓名:曲虹获片琴过.皆攀心?;紙A餐j,/’.';為抑护幕^'《义人壤數户、吗,冷爭!\;、学科专业":会计硕、、..诚妻獄讀逾讀声.,^\;副教援彌师朱磊讀教潑於,V麵C巧纖麵.'前、.’.。:挽养院会计学培学.歡.兰;....據擊纖、每V"一‘钟.、。'’’接‘."记>../r..二二站':?:’4,..尸;,如如又'户畫?-..A、:i/1;;/驚■;瓣X這、7心^■.::..:;s:戶:ri。^/—?、的‘游..、^,二洁'r;rt―’、、-—-^作品苗某/等苗r,户、^、。■.二五^年月._、%.辦.f;鑛巧y武織巧,心卖冷若蔓績..、''、'、'、?^.,巧為觀與洩心成\雜歎京;众皆; ResearchonMotivationAndPerformanceofTraditionalEnterprisePurchaseCulturalEnterprise-ZhefuHoldingGroupCo,LtdforexampleADissertationSubmittedfortheDegreeofMasterCandidate:QuHonglinSupervisor:Prof.ZhuleiSchoolofAccountancyShandong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 中图分类号:密级:公开学科分类号:论文编号:37_125300_31045632016300058_LW硕士学位论文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作者姓名:曲虹霖申请学位级别:管理学学位指导教师姓名:朱磊职称:副教授学科专业:会计专业硕士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公司理财学习时间:自2014年9月1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止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学位授予日期:2016年6月 摘要摘要随着我们国家步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极其迅速。高新技术逐渐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新兴产业层出不穷。由于受到经济现状的冲击,传统产业发展遭遇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瓶颈。因此,传统产业转型势在必行。2014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利好不断,国家频繁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振兴提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新高度,文化企业发展潜力巨大。因此,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追求多元化并购,试图与具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企业“联姻”,来谋求传统企业自身的转型发展。仅仅2014这一年,文化传媒领域内的并购活动就超过了200起,其中涉及到的数额超过了千亿多元。其中不乏道博股份、浙富控股等大型传统企业。在以往的并购研究中,已有不少涉及企业多元化并购、并购动因及绩效的研究,并且得出了一些受业界广泛认可的结论,然而国内外的众多研究中较少涉及传统企业跨界收购文化企业的案例研究。因此,本文将从制度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视角,在系统分析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的基础上,选取2014年发生的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的案例来具体分析传统企业跨界并购文化企业的特征,并为其他行业跨界并购文化企业的并购行为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文章首先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基本思路和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相关概念的界定和主要的创新点;第二章主要对多元化并购的动因及多元化并购的绩效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三章主要综述制度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等基础理论;第四章客观分析了我国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现状,包括传统企业的发展瓶颈,对我国文化企业的发展近况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分析,并对我国的传统行业跨界并购文化类企业进行了统计性的分析;第五章是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的案例分析,主要沿着并购动因—并购过程—并购绩效分析这一逻辑主线,运用事件研究法、财务指标法分析其并购动因及其财务绩效;第六章是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根据前文的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的详细分析,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同时提出优化我国传统企业跨界并购文化企业的对策和建议。i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关键词:多元化并购;传统企业;文化企业;并购动因;并购绩效ii AbstractAlongwithourcountryenteringthe21stcentury,China'seconomicdevelopmentisveryrapid.Highandnewtechnologygraduallyintegratedintotheproductionandlivingofpeople,putsforwardtheconceptof"Internet+",emergingindustriesemergeinendlessly.Duetotheimpactoftheeconomicsituation,thetraditionalindustrydevelopmentencounteredacertainextent,thedevelopmentofthebottleneck.Therefore,thetraditionalindustrialtransformationisimperative.Since2014,theculturalindustryofgoodinourcountry,thecountryfrequentlyintroducedtheculturalindustryrevitalizationplanning",theministryofcultureonguidingopiniononacceleratingthedevelopmentofculturalindustry","aboutthefinancialsupportofculturalindustrytopromotetheprosperityanddevelopmentguidance"andaseriesofsupportingpolicies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culturalindustry,culturalindustrydevelopmentinourcountryandtherevitalizationofascensiontonewheightsofnationaldevelopmentstrategy,culturalenterprisedevelopmentpotentialistremendous.Asaresult,moreandmoretraditionalenterprisebegantodiversifyinmergersandacquisitions,tryingto"marriage",hasthedevelopmentpotentialofculturalenterprisestoseekthetransformationoftraditionalenterpriseowndevelopment.Only2014thisyear,themergerandacquisitionactivityinthefieldofculturalmediamorethan200,theamountofwhichinvolvedmorethanbillionsofyuan.Thereisnolackofamongthem,researchonmotivationandperformanceoftraditionalenterprisepurchaseculturalenterprise-ZhefuHoldingGroupCo,Ltdforexample.Inthepreviousstudyofmergersandacquisitions,hasquiteafewinvolvingenterpriseresearchofdiversifiedmergersandacquisitions,mergersandacquisitionsmotivationandperformance,andreachesaconclusionofthosewidelyrecognized,however,inmanystudiesathomeandabroadislessinvolvedintraditionalenterprisescross-borderacquisitionculturecasestudy.Therefore,thisarticlefromtheperspectiveofsystemtheory,resource-basedtheory,systemanalysisthereasonofculturalenterprisesandtraditionalenterprisem&aperformance,onthebasisofselectionofzhejiangin2014richdreamforteholdingm&acasetospecificanalysisoffeaturesoftraditionalenterprisecultureofcross-bordermergersandacquisitions,cross-bordermergersandacquisitionsandotherindustrycultureenterprisem&abehaviorrelated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areputforward.Thisarticlefirstelaboratedthepaperselectedtopicbackground,researchsignificance,basicthoughtandcontentandresearchmethods,thedefinitionofrelatedconceptsandthemaininnovationpoints,thesecondchaptermainlydiscussesthediversityofm&aanddiversificationm&aperformanceoftherelevantliteratureisreviewed.Thethirdchaptermainlyreviewsthesystemtheory,resource-basedtheory,suchasbasictheory,thefourthchapterobjectivelyanalyzesthepresentsituationofourcountry'straditionalenterprisem&aculturalenterprises,includingthetraditionalenterprisedevelopmentbottleneck,forthedevelopmentofculturalenterprisesinourcountry,andforecaststhefuturedevelopmentprospectofanalysis,andthetraditionalindustryofcross-bordermergersandacquisitionsinChinacultureclassenterprisetocarryonthestatisticalanalysis;Thefifthchapteristraditionalenterprisepurchaseculturalenterprise-ZhefuHoldingGroupiii Co,Ltdforexampleeanalysis,mainlyalongthem&amotivation,mergerandacquisitionprocess,m&aperformanceanalysisofthelogicalline,usingthemethodofeventstudy,financialindexanalysisofthem&amotivationanditsfinancialperformance.ChaptersixistheconclusionandSuggestions,accordingtotheabovetraditionalenterprisepurchaseculturalenterprise-ZhefuHoldingGroupCo,Ltdforexamplem&aanalysisindetail,summarizestheresearchconclusionofthisarticle,atthesametimeputforwardtooptimizethetraditionalenterprisecross-borderm&acultural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KeyWords:DiversificationM&A;TraditionalEnterprise;CulturalEnterprise;M&amotivation;Mergersandacquisitionsperformanceiv 目录目录第1章绪论............................................................1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1选题背景...........................................................................................................................11.1.2研究意义...........................................................................................................................21.2相关概念的界定........................................................21.2.1传统企业的概念及特征...................................................................................................21.2.2文化企业的概念...............................................................................................................51.2.3多元化并购的概念...........................................................................................................51.3基本思路与研究内容...................................................71.3.1基本思路...........................................................................................................................71.3.2研究内容...........................................................................................................................71.4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81.4.1研究方法...........................................................................................................................81.4.2创新之处...........................................................................................................................8第2章文献综述.......................................................102.1多元化并购动因的文献综述...........................................102.2多元化并购绩效的文献综述...........................................122.3文献述评..............................................................14第3章理论基础......................................................163.1制度理论..............................................................163.2.1管理协同效应理论.........................................................................................................183.2.2经营协同效应理论.........................................................................................................183.2.3财务协同效应理论.........................................................................................................193.3资源基础理论.........................................................19第4章我国文化企业并购发展现状.......................................214.1我国传统企业发展瓶颈................................................214.2我国文化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214.2.1我国文化企业发展现状.................................................................................................214.2.2我国文化企业未来发展前景.........................................................................................234.3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统计分析.......................................23第5章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案例分析...................................25i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5.1并购方与被并购方简介................................................255.1.1浙富控股简介.................................................................................................................255.1.2梦响强音简介.................................................................................................................255.2浙富控股的分步式并购策略...........................................265.3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的动因分析.....................................295.4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的绩效分析.....................................315.4.1事件研究法.....................................................................................................................315.4.2会计指标研究法.............................................................................................................36第6章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406.1研究结论..............................................................406.2对策建议..............................................................416.2.1对传统企业跨界并购的对策建议.................................................................................416.2.2对浙富控股的对策建议.................................................................................................426.3研究不足及展望.......................................................42参考文献..............................................................44致谢..................................................................48ii 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选题背景随着中国逐步进入大数据时代,高新技术逐渐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新兴产业层出不穷。受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传统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首先,传统企业逐渐失去了其发展优势,往日的劳动力成本低、自然资源丰富且廉价、国家税收优惠等优势已不再具有竞争力;其次,受中国传统文化习惯的束缚,中国传统企业高管的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他们在传统营销方面经验丰富,但也形成了固定的营销思维,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对于现代化、多元化、新型的营销模式不能较好的理解与运用,这也是制约传统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多追求高科技主导下的高品质生活,不断追求精神层面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传统产品的依赖程度降低,因此,传统产业转型势在必行。“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最初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规划的建议》中被提出,这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信心与决心。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文化产业的属性及其特征又做出了新的解释说明。全国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把文化产业扶持成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作为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目标。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上明确提出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的思路。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文化产业发展定了基调,提出了指导原则,文化产业发展受到了高度重视。2014年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在3月发布的[2014]10号文件《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大力促进文化创意领域与其他领域及产业的融合与发展。文化企业发展潜力巨大,因此,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追求多元化并购,试图与具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企业“联姻”,来谋求传统企业自身的转型发展。仅仅2014年这一年,文化传媒领域内的并购活动就超过了200起,其中涉及到的数额超过了千亿多元。其中不乏道博股份、浙富控股等大型传统企业。因此,本文将在系统分析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的基础上,选取2014年发生的典型并购案例来具体分析传统企业跨界并购文化企业的特征,并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对策建议。1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1.1.2研究意义本文以浙富控股跨界并购梦想强音这一并购活动作为案例,来研究我国传统企业跨界并购文化企业过程中的的并购动因与绩效,研究结论将丰富我国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并购动因与绩效题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及现实意义。(1)理论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文化多元化并购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但仍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第一,大多数研究主要是从文化企业整体对多元化并购进行研究,针对具体行业并购文化企业的研究较少;第二,对于动因和绩效研究方面也有待完善,学者们得出的结论较笼统,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所以,本文将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研究,具体针对传统企业跨界并购文化企业的并购动因及绩效进行研究,对相关的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2)现实意义进入2014年以来,传统行业仍萎靡不振,一些主营业务增长乏力的传统行业公司面临着行业不景气、经营困难的窘态,迫切需要转型。文化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下,资本的逐利天性使得具有题材性概念、有跃迁效应的文化领域成为了众多企业追逐的热点。由于文化企业具备市场高增长、投资回收期短、回报率高的特点,传统企业转向文化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这样既符合政策导向,又可以为企业未来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作为较典型的传统企业跨界并购文化企业的案例,本文对其并购特征展开研究,对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的并购股价变化进行分析与研究,为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这一行为是否有效提供经验参考。1.2相关概念的界定1.2.1传统企业的概念及特征(1)传统企业的概念传统企业的含义即是经营传统产业的企业。对于传统产业的概念这一概念来说,仍未形成一个明确的标准,每个学者对于传统产业这一内涵都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定义传统产业的标准参考各行业特征以及产品特色。例如蔡宏明(2000)提出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如果该产品处于衰退期,那么该产业就可定义为传统产业。王建全(2001)指出,传统产业要有两个必要的特征,一方面,产业的产品数量2 第1章绪论以及产品数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另一方面,造成这一产业衰退的原因并不是由经济周期的原因。一些专家学者通过把传统产业分别列举出来,来定义传统产业。徐文复、廖文芳(2000)将传统产业界定为与民生领域息息相关的产业,比如食品产业、纺织产业等,除此以外,还包括以上产业的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比如钢铁业等重工业。王稼琼、郑红等认为,相较于一些新兴行业,例如信息业等,在过去用来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行业称为传统产业,例如钢铁行业、煤炭行业、纺织业等行业。李守波(2006)在他的文章中指出,传统产业主要涉及第二产业,并且其中的原[1]材料及轻加工行业尤为重要,例如纺织、轻工、部分机械、化工和建材加工业等。著名学者刘世锦认为,传统产业主要是通过传统的生产技术来提供生产等服务。以工业领域为例,传统产业支撑并助力工业化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除此以外,农业生产领域以及部分第三产业也属于传统产业。在工业为经济主体[2]的时期,传统产业主要为钢铁、化工、建筑等以物质生产为主的产业。通过发挥主要优势的生产力的种类来界定传统产业也被业界广泛认可。如朱永华(2005)、谢一颗(2009)指出,当一个产业动力基础是煤、石油等传统能源,那么这个产业即可定义为传统产业。这类传统产业通常是以密集的劳动力为主,少部分依[3]赖资源与技术。台冰的观点参考了Dosi技术规范理论,认为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撑的产业应称为高技术产业,同理,以传统技术为产业支撑的产业应成为传统产业。因此,产业分类可界定为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当传统技术出现生产问题时,可以用传统技术标准规范来解决,当新技术出现问题时,即可用新技术标准规范来进行处理。陈立功(2007)则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传统产业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传统产业相较于高科技产业而言,它的技术水平变动少,技术稳定性强。总而言之,除了高技[4]术产业外的其他产业均可被定义为传统产业,其涉猎范围比较广泛。原信息产业部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中给传统产业的定义为:“传统产业是以采用传统技术、运用传统方法进行生产或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组织生产经营的各类产业。传统产业涉及到第一、二、三产业,包括农业、传统制造业、能源工业、传统服务业等等。这些行业都是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主要特征”。2001年6月中国政府公布的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中指出,传统产业是指以下八大3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类:农业、能源与环保、交通运输业、原材料、加工制造业、建筑业、国防科技工业和其他产业,包括内贸流通业、计量、防伪、安全业等。本文所指的传统企业是指在经历了中国工业化进程和重工业高速发展阶段后保留下来的一系列企业,其发展主要依赖于劳动力、自然资源、传统技术等基础资源,而对高新技术利用率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包括:轻工、纺织、冶金、化工、钢铁、煤炭、建材及部分机械产业等。(2)传统企业的特征第一,传统企业具有动态性。传统企业是相对于新兴企业而言的,传统企业是人们在高新技术企业出现后对相对落后的技术企业的一种表述。传统企业和新兴企业的划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阶段不同而不断变化,相对于工业革命时期,从事农业、普通种植业的企业被认为是传统企业,新兴企业主要指从事机械制造业的企业;而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主要从事机械制造业的企业被划归为传统企业。因此,传统企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第二,传统企业具有相对性。不同国家在同一时期对传统产业的界定有不同的标准,有些企业在发达国家属于传统企业,而其在发展中国家就会被界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第三,传统企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经济增加值低。传统企业大多是从事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主要是以常规能源为动力,以机器化生产为特征的物质生产企业。生产对资源的依附程度较高,发展模式以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为主,传统企业主要包括以钢铁、煤炭、电力、建筑、汽车、纺织、造船业、轻工业为主的企业,资源利用率不充分,其产值增速相比新兴产业较低,因而经济发展较慢,产品附加值低。第四,劳动密集性。传统企业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的驱动因素多为劳动力的体力劳动,而劳动力的脑力劳动相对较少,它把大量剩余劳动力与丰富的常规资源结合起来,从事生产活动,有大量丰富的劳动力。第五,产品同质性。传统行业提供的产品一般处于生命周期中的标准化阶段,在技术扩散的效应下,业内厂商生产的产品在性能、规格和款式上逐渐趋于相同,价格对消费者的购买起决定性作用。第六,供给过剩。价格竞争带来成本压力,在传统行业中,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已经成为企业的生存之道。但是伴随着市场需求日益接近饱和状态,大规模生产也给传统行业带来了供给过剩的问题。4 第1章绪论1.2.2文化企业的概念(1)文化企业的概念我国的“文化企业”一词最早出现在沈震(1994)在《上海经济研究》发表的一篇名为《企业文化与文化企业》中—经营企业的思路必须从简单的刺激提高员工生产积极性,单纯的追逐利润,转变到促使员工在共同的价值观念下既自由发展又协调一致、企业谋求提高人类共同生活的崇高目标上来。简言之,就是使企业从“生产型”、[5]“经营型”发展到“文化型”上来。美国学者AllenJ.Scot(2004)认为文化产业是基于娱乐、教育和信息等目的的[6]服务产出,和基于消费者特殊嗜好、自我肯定和社会展示等目的的人造产品集合。澳大利亚学者DavidThrosby(2002)在《经济与文化》一书中认为文化产业是在生[7]产过程中包含创造性、凝结了知识产权、传递象征意义的产品和服务。他认为文化企业的产品具有商品性、服务性、创造性和独特性等基本特征。叶朗教授(2003)认为,文化产业就是由市场化的行为主体实施的,以满足人们[8]的精神文明需求为目的而提供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的大规模商业活动的集合。艾斐(2004)认为文化产业主要是指按照经济法则和价值规律,采取规模化生产[9]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以赚取利润和发展经济为目的的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活动。2004年,国家统计局在与中宣部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从国家有关政策方针和课题组的研究宗旨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文化及相关产业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我国对文化产业的界定是文化娱乐的集合,本质上是文化的经济形态,区别于国家具有意识形态性的文化事业。近几年我国将文化产业确立为重点扶持的战略性产业,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将一大批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改制成文化企业,使其成为合格的独立市场主体。本文所指的文化企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的企业,这些企业提供的文化产品能丰富公众的娱乐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如书籍、报纸的出版、制作、发行,广播、电视、电影、娱乐节目等。1.2.3多元化并购的概念(1)多元化的概念5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Diversification”,最初来源于“diverse”,翻译成中文可称之为多样化、多元化、多角度化。当“多元化”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相融合时,则被称之为“企业多元化”。“多元化”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Ansoff(1957)的《公司战略》中,他从产品[10]种类的角度提出“企业多元化是以新产品去开拓新市场”。Penrose(1959)认为,对企业多元化的定义是从企业成长的视角展开的,他提出,可以把企业的多元化界定为保持企业原本主要生产线正常生产经营的同时,增加新的生产线来生产新产品。他认为,多元化不仅包括产成品的品种与数量的增加,而且包括企业涉及领域的扩大。而企业领域的扩大是多元化的重点。Chandler(1962)认为,多元化指的是企业生产线数量的增加。M.Gort(1962)在《美国产业中的多元化和一体化》一书中率先用数量分析考察多元化经营的。他认为“多元化属于企业产品市场异质性,但两者又存在差异,因[11]为异质性与不同类产品息息相关”。美国学者R.P.Rumelt(1974)则从战略角度对多元化进行定义,他认为相关产品[12]的品种数量或公司服务覆盖的市场范围是定义多元化的重要考虑指标。本文所指的“多元化”是指企业从事原生产领域的经营生产的同时,又涉入其他领域从事经营活动,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2)多元化并购的概念多元化并购是一种新型的并购形式,是指一个企业通过并购其他领域范围的企业的方式,来涉猎其他领域,拓宽企业自身的业务范围,增长企业产品的产业链,逐步取得新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实现部分控股或绝对控股,最终达到多元化经营的目的。CSRC行业代码对企业的类别进行分类,分类标准为并购行为的参与者是否同属于一个行业,当并购行为的参与者属于同一类行业,则这一并购行为可称为同业并购;同理,当并购行为的参与者分属于不相关联的两个不同行业,则这一并购行为被称为多元化并购。文化企业多元化并购主要指从事文化领域生产经营的企业通过收购其他领域的企业来生产经营其他领域的产品。6 第1章绪论1.3基本思路与研究内容1.3.1基本思路本文首先对文化企业并购相关概念、传统企业相关概念和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在分析我国传统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传统企业和文化企业的相关特点,从制度理论的角度对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进行分析;然后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活动作为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事件研究法从财务分析角度利用本公司财务数据对上述研究进一步验证,最后得到了该篇文章的研究结论,并且提出我国传统企业跨界并购文化企业的相关对策及建议。1.3.2研究内容本文在对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传统企业多元化并购的实际情况,选取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的的案例,对其并购动因及并购绩效进行分析与研究,主要内容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二章主要对多元化并购的动因及多元化并购的绩效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三章主要阐述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相关理论基础,如制度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等。第四章主要分析了我国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现状,包括传统企业的发展瓶颈,对我国文化企业的发展近况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分析,并对我国的传统行业跨界并购文化类企业进行了统计性的分析。第五章是“浙富控股跨领域并购梦想强音”并购案例的介绍分析,利用统计学相关分析方法分别阐述其并购的动因和并购绩效。第六章是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根据浙富控股跨领域并购梦想强音的并购动因以及并购绩效分析的结果,总结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促进传统企业多元化并购文化企业的相关对策建议。根据以上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图1-1所示:7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绪论(1)传统企业的含义及特征、多元化并购的含义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2)多元化并购动因研究综(1)我国传统企业的发展现状述(2)我国文化企业发展现状及(3)多元化并购绩效研究综我国传统企业、文化未来前景述企业发展现状(3)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统计分析(1)“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案例介绍(2)“浙富控股并购梦想“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案例强音”案例并购动因分析(3)“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案例并购绩效分析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图1-1研究框架1.4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4.1研究方法(1)案例研究法。首先对最近几年我国传统企业跨界并购文化企业的多案例进行统计,归纳其并购频次和规模等特征;其次选取浙富控股收购梦想强音的单一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其短期绩效。(2)比较分析法。本文多处用到比较分析的方法,首先对传统企业和文化企业的特征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对比分析;其次,对同行业并购和跨界并购的相关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前后的短期绩效进行对比分析。(3)事件研究法。事件研究法(EventStudy)由Ball&Brown(1968)以及Fama(1969)开创,其原理是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某一特定事件,研究事件发生前后样本股票收益率的变化,进而解释特定事件对样本股票价格变化与收益率的影响。1.4.2创新之处研究视角新颖。尽管关于企业并购效应的文献已有一些,但大多集中在同一行业内部并购,文化企业属于新兴行业,传统企业与文化企业间并购效应的研究成果尚未见到。本文所选案例为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的并购案例,这是2014年发生的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中影响力较大的一宗并购案例。而对这一并购效应的研究,对客观8 第1章绪论审视传统企业跨界并购文化企业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9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第2章文献综述2.1多元化并购动因的文献综述并购动因是决定企业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包括:制度环境、企业以往绩效、产权性质、所在行业等。(1)市场环境、制度环境对多元化并购的影响著名学者李善民和朱滔(2006)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对多元化并购的并购动因和并购绩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也是他们具有突破性的一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并购的并购方在并购行为发生后的短期内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绩效会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尤其对有政府干预的并购事件中,以上效果更为明显,原因多为政府干预并购的初衷为公司的管理水平难以支撑企业自身发展,此时,企业内部就存在问题。也[13]可以说,政府干预的并购行为可能缺乏实际效果。李强和刘善敏(2007)则将外界环境考虑进企业多元化并购行为中,如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等。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上市公司做出企业发展多元化的战略决策时,更多的是受市场需求和制度政策的影响。企业所处地区市场化的成熟程度与企业多元化发展成正相关,也就是说,企业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企业选择多元化战略的可能性就越大,此时,地方政府就越少的进行干预,将自主权归还市场。宋莹莹、黄嫚丽、王欢(2010)基于制度基础观,从制度角度,来分析民营企业多元化并购动因,他们主张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制度政策和经济制度的约束是决定民营企业是否进行多元并购的重要动因。当制度政策的变化性较强、经济制度的约束较弱时,企业更倾向于多元化并购。若政府能适时对企业给予正向干预,或者[14]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则会对企业进行多元化并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2)企业以往绩效对多元化并购的影响李善民、周小春(2007)研究发现,企业选择进行多元化并购还是相关性并购,区别在于主并方在绩效、企业规模、国家控股程度和企业自身经营发展状况、发展传略等方面有所不同,而企业所有资源里可随意支配的资源中除了每股未分配利润所代[15]表的内部资金之外,其他资源以及公司经营风险和行业绩效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韦小柯(2008)认为,企业做出多元化战略决策与公司往年的业绩水平关联性较大。对于往年绩效较好的企业,看似会有充足的资金与精力开展多元化战略,但优质10 第2章文综述献的绩效水平也会消磨企业的抗击风险的积极性,更愿意选择稳定的增长模式,而逃避风险较大的变革;同理,对于公司绩效水平不乐观的企业,会更倾向于多元化发展,[16]以占据更广泛的市场份额,谋求新领域内的发展机遇。韩中雪、王闪、崔建伟(2013)从并购类型上来看,市场价值越低的公司选择多[17]元化发展的可能性越大。(3)控制权性质对多元化并购的影响方军雄(2008)认为,地方政府控制企业更多地实施本地并购,而中央控制企业更多地实施异地并购;在多元化并购上,中央控制企业显著地更少实施无关多元化并[18]购,而地方政府控制的企业与其他企业并不存在显著差异。陈旭东、曾春华、杨兴全(2013)将公司并购动因、并购行为、并购绩效置于同一个分析框架,认为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越大,公司越容易进[19]行多元化并购。(4)并购方所在行业对多元化并购的影响王生年、魏春燕指出,企业进行多元化并购的可能性与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有关,对于处于传统行业和经营风险较高的行业中的企业,进行企业战略转型的可能性更高,所以这类企业进行多元化并购的概率也就较大。同时,企业对于并购类型的选择,还与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有关,经营管理能力强的公司,能够有效的管理所得的新领域的公司,也就会有更多的动机进行多元化并购。综上所述,多元化并购是受企业的战[18]略目标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软实力这两方面的指标综合作用的结果。李强和刘善敏(2007)认为,企业是否进行多元化并购与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有关,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水平越激烈,企业进行多元化并购的可能性及动力就越大。李善民、周小春(2007)对公司所处行业的环境、公司的经营优势、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公司绩效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如下观点,公司所处的行业发展前景越不明朗,公司进行多元化并购的可能性就越高,但实证结果并不显著。韦小柯(2008)认为,从产业来看,赢利能力低、不具备结构吸引力的产业中的企业多元化水平较高,其更倾向于摆脱当前产业,进入新的产业,而且较多的采用无关多元化;赢利能力强的产业中的企业更倾向于多元化并购,以此来发挥自身的企业资源优势以及经营管理能力方面的优势,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11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2.2多元化并购绩效的文献综述对多元化并购对并购公司绩效的影响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长期、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对多元化绩效的研究起步较晚,也不太深入,但国际上也并未得到准确、一致的结论。总体上分为三种观点:第一,多元化并购会给公司带来正的财富效应,促进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第二,多元化并购会对公司并购行为发生后的长期绩效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三、多元化并购会使公司绩效出现倒U性变化,即:短期内有助于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但长期会造成经营业绩的下降。(1)多元化并购提升公司经营业绩Elgers和Clark(1980)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多元化并购双方的股东所获得的盈利较非多元化并购双方的股东多,但统计上未发现显著差异。Lubatkin(1987)通过研究1948——1979年发生的并购事件,得出如下结论:主并方和被并方的股东无论通过多元化并购还是同业并购,均可通过并购行为获得超额收益,也就是说,股东是否获取利益与所采取的并购方式没有显著的关联。Singh和Montgomery(1987)认为,目标公司的股东在相关并购中获得的利润要比多元化并购中目标公司股东获得的理论多,而收购公司股东所获得的利润在不同类型的并购中没有区别。郭永清(2000)认为,多元化并购相比于同业并购会使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显著[19]提高。韩中伟、陈华龙、杨朝军(2007)通过研究提出,多元化收购使收购公司的超额价值出现了显著的下降,但与并购双方所在的行业无显著关系,而与目标公司的低价[20]值有关,因此,可能夸大了多元化经营对公司价值的负面影响。潘爱玲、王淋淋(2015)以102家A股上市文化企业为样本,得出结论,文化企业的政治关联性与并购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且民营文化企业并购绩效与政治关联的相关性比国有文化企业更强。(2)多元化并购降低公司经营业绩Sicherman和Pettway(1987)发现,主并方通过多元化并购的方式所获得的超额[21]收益较低;而主并方通过同业并购的方式所获得的超额收益相对较高。Morck、Shleifer和Vishny(1990)考察了解1975——1987年的326起并购事件,不仅研究了并购方式对并购方的影响,还以时间节点进行了区分。通过与多元化并购12 第2章文综述献无关的方式进行并购行为的企业会受到更多的绩效损失,另外,80年代及以后对于与多元化并购无关的方式进行并购的企业所遭受的惩罚要比70年代还要多。Agrawal(1992)以1955——1987年的765起并购事件为样本,研究发现并购行为完成后的短期内,主并公司无论采取的并购方式无论是多元化形式的并购还是相同领域内的赢够均会有负的长期超额收益。但同业并购公司的长期超额收益多于多元化[22]并购,原因在于绩效较差的行业更倾向于进行同业并购。Ofek(1995)通过对1986——1991年间Compustat的数据研究,认为多元化经营的公司有10%-15%的折价。Gregory(1997)以1984——1992年的452起并购事件为样本,研究得出企业完成多元化并购事件之后的短期内,所获得的累计超额收益达到-11.33%,而通过相同领域内的行业并购行为发生之后的短期内,企业所获得的累积超额收益为-3.48%,两者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Nail,Maquieire(1998)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同业并购不仅提高了企业效率,还增加了股东的财富,但是多元化并购对股东财富造成损失。Maquieire、Megginson和Nail(1998)以1963——1996年间发生的260起换股式并购为样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并企业与相同领域内的企业进行并购可以使并购双方企业均可获取财富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而跨领域的多元化并购会使股东遭受股票折价损失。李善民,陈玉罡(2002)对1999——2000年,我国沪深两市349家并购事件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企业通过与相同领域内的公司发生并购行为,可以为股东[23]来带更多的利益,而与其他领域的公司进行多元化并购难以为公司股东带来财富。金天,余鹏翼(2006)通过实证研究,了解了公司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发展战略与公司的市场价值以及公司股权的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国内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不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公司多元化发展战略由于国有股的存在而收到了制约,其发展程度与法人股、流通股的数量成正比。陈旭东、曾春华、杨兴全(2013)认为并购动因、并购行为以及并购绩效之间存在联动关系,从并购绩效的角度分析,同业并购相较于多元化并购会获得更优质的并购绩效,而且这一效果在与政府关联度小的企业中的效果更显著。(3)多元化并购使公司经营业绩出现“倒U型”变化洪道麟、刘力、熊德华(2006)认为并购方通过多元化并购的方式所获取的长期13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财富收益并不明显,而并购方通过同行业的并购方式与长期绩效没有明显影响,在并[24]购后3年内,与同业并购相比,多元化并购会给公司的股东带来较大的折价损失。刘亮(2012)通过因子分析法对2006-2008年(并购绩效中财务指标数据延伸到2010年底)深沪两市中收购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多元化方式的并购行为与并购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多元化并购方式进行的并购行为,从并购当期到短期的并购绩效均表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并购后长期绩效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因此多元化方式的并购行为不利于企业长期绩效的提升。韩中雪、王闪、崔建伟(2013)市场财富效应及股权的安排存在于不同的并购的模式下,在我们看来,其中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有很大的差别。当年并购的时候,存在一个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那就是股票的年度回报率和金字塔结构的虚拟变量,他们存在于多元化的并购样本中,具有正相关的关系。投资者对此次并购行为寄予了更高的价值希望,想通过多元化的并购改变金字塔传统的结构,然而,随着时间的延长,金字塔结构中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也逐步的显现,在并购行为结束后的短期内,相较于直接控股的并购方,其市场价值较弱。赵延飞(2014)选取2007年至2010年发生并购交易的文化类上市公司在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一年、并购后两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认为我国文化企业的并购绩效经历了先升后降再上升的波折过程,但变动幅度不明想,文化企业绩效的改善效果并不理想。阎佳(2015)对2007-2012年我国文化上市企业发生的并购事件作为样本,对文化企业按不同股权结构进行分组分析,发现在一定的集中度范围内,股权集中度越高,并购绩效越好,但是超过某一水平后,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升,并购绩效呈现下降的趋势。2.3文献述评通过以上对国内外已有的关于文化企业并购的并购动因和并购绩效的文献进行回顾、梳理。多元化并购动因方面。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市场环境及制度环境、企业以往的绩效、控制权性质、并购方所在行业。多元化并购绩效方面。多元化并购对企业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大致分为三种:多元化并购促进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多元化并购对公司长期绩效产生不利的影响、多元化并购会使公司绩效出现倒U型变化。14 第2章文综述献从以上的综述中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并购文化企业的多元化并购的研究多集中在文化企业间的同业并购和资源整合,文化企业跨界并购其他行业中的企业也存在一定的数量,但是针对传统企业跨界并购文化企业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拟结合我国当前传统企业以及文化企业的发展现状,对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并购动因及并购绩效进行研究。小结:本章内容是文献综述,先后综述了多元化、多元化并购的内涵以及并购动因和并购绩效等方面的相关文献,最后对文献综述做了述评。15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第3章理论基础随着经济发展的多元化,企业的并购活动频繁,这也促进了企业并购理论的更新与发展,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因此,本章将主要回顾企业并购的动因与绩效的基本理论,为后续研究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与绩效提供理论支持。3.1制度理论制度理论提出,组织以及个体是组成制度环境的重要一部分,当经济技术等制度因素发生变化时,其相应的组织以及个体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制度因素虽然对组织以及个体产生的效果不很明显,但影响范围很广泛,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组织决策。在某些特殊的制度环境中,制度一方面会对行为的发生者产生限制,另一方面,也会对行为的发生者提供方向。所以说,人们不仅会受到制度的影响和限制,同时也会进行制度创新,对目前的制度进行改进与改良。现阶段,学者将制度划分为管制因素、规范因素和认知因素三个方面。这一划分方式的出现是由Scott(2001)提出的。DiMaggio和Powell(1983)的观点与Scott(2001)观点相似,DiMaggio和Powell(1983)是将其划分为强制、规范和模范三个维度,经过验证,这一分类方式更有助于分析研究。管制因素是指政府等权力机构通过政策等对经营企业进行扶持或限制,来达到制约个体和组织的目的。管制因素主要是指政府等权利机构通过谈判、表决严格的程序,指定的相对理性的法律和法规。与此同时,规范因素和认知因素是通过长时间的社会文化、逐渐被社会广泛认可而自然而然形成的制度。相较于前者,规范因素和认知因素从本质上来说是非正式的,但这两者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规范因素是指那些虽然看似是非理性的或不被强制要求去做的行为,但却是组织以及个人必然要做的行为。认知要素是指组织以及个人受规则和规定的制约,而发自潜意识的行为,并非是有意思考的结果。人们之所以会遵守这些规定是由于它们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被人们广泛接受的。(1)管制因素管制因素(regulativePillar)包括法律规章以及政府政策,用来构建组织与产业的行为基础,同时也能确保社会的稳定有序(North,1990;Scott&Meyer,1994;Williamson,1991)。这是一套由法律制定、监控和制裁机制构成的体系,其实施机制为强制,而正当性基础则为法律制裁(Scott,2001)。16 第3章理论基础管制因素被认为是制度的基础。正式的法律制度通常会限制管制因素的行为,对行为观念和行为活动起到指引的作用。各个组织遵循这些法律制度的规定,同时是为了自身利益的相对最大化,不愿因违背制度而受到损失。管制因素之所以如此重要,是由于它关系到确定规则、监督行为的过程。管制因素通常由于得到国家和政府等权力机构的扶持而表现出很强的执行力,但是管制因素也具有依赖性,它只有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其效果才能发挥出来。管制因素的执行是由国家强制力来实施的。强制因素的在于通过了法律的认可以及对私利的权衡。(2)规范因素规范因素(normativePinar)是规范社会行为规范的规范系统,它将习惯性、必要性的内容引入到社会准则中,它的表现形式通常是经验、标准等。这些制度之所以能够指导组织以及个体的活动,是由于它主要来自于其担负的社会责任以及专业化水平。组织以及个体受道德和社会伦理和公认的社会标准德制约,来遵守它们。规范因素的实施机制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另外,规范因素还受道德以及社会行为准则的制约。对于组织来说,规范因素指的是组织为了融入到社会文化中去,从而遵循制度因素。这些制度因素之所以能够引导组织行为,主要是由于其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专业化水平。(3)认知因素认知因素(cognitivePinar)指的是重要的共享价值观、信仰和认知框架的集合体,是指组织领域或社会实体成员中,对其认知结构的广泛分析,且对其世界产生意义(Scott,2001)。它不仅包含了社会生活中广泛认可观念,还包括了生活的价值观和人们普遍的行为习惯。它能够为各类组织提供模板化的反应,并且引导人们制定相关政策决定并且进行其他的行为,以此来指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认知因素的合法性取决于其在文化上的认知上的标准化。重视认知要素是现代制度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3.2效率理论Marshall(1890)编写的《经济学原理》中的规模经济理论最早涉及到效率理论,随后,Samuelson(1948)的《经济学》对效率理论进行了更深层的阐释,最终效率理论和并购在Weston和Mansinghka(1971)的探索下进行了结合。效率理论中提到,公司并购一方面可以促进公司效益,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并购双方的利益,因此,公司并购政策的执行不仅能增加经营收益,还能引发系列协同效应,详细如下所示:17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3.2.1管理协同效应理论随着企业逐步扩大,需要对公司进行分散经营,以确保公司的组织资本与声誉资本的安全性,适当分散管理者和员工风险,保障财务与税收的利益。并购能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完成分散化经营管理,尤其是对于部分因资源匮乏以及行业容量饱和而无法完成内部扩张的企业效果十分显著,尽管内部扩张和并购都能达到企业分散经营的目的,但是某些时候,并购比内部扩展要适当的多。并购的效率理论促使了效率一词的出现,而另一方面,它又推动了公司并购的完成。效率理论提出,倘若企业M的管理效率远不如企业N,那么它在被企业N并购以后,其管理效率将被企业N同化至同等地位,也就是企业M由于并购行为的发生提升了企业管理效率。倘若并购方管理层相互牵绊无法分散,同时开除多余的经理人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规模经济效应的完成,这种情况就要求以并购的方式合理配置资源,使管理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反而要是并购方管理资源十分充足同时安排十分恰当,则不需要采取并购的方式发展企业。充实管理资源的同时,添加外部管理层的入驻以促使管理层的更替,这样一来,被并购公司就能提升管理效率,也即公司的并购行为会引起系列管理协同效应发生。3.2.2经营协同效应理论经营协同效应理论建立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单位产品的成本除了生产成本、营销支出以及管理支出外,还包括人力资本费用和固定资产费用,这些都包含于成本中且缺一不可,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成本与产品数量息息相关,两者呈反比例关系。而如果公司处于发展初期,所有的资源都能合理分配,此时同样会引发经营协同效应。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被并购企业研发技术较差但是销售团队却十分精干,而并购企业虽然具备先进的研发技术却缺乏优秀的销售人才,这两个企业联手时必定提升双方公司的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企业的战略蓝图与绩效管理模式往往能促使企业规模经济诞生,也就是说无论公司大小和发展程度如何,都需要行政人员存在,所以,具备高瞻远瞩视野和领导能力的人才常常被闲置浪费。根据这个说法,多元化并购活动能够完成普通管理能力的合理分配,同时,如果企业在并购之后得以拓展,对员工数量的要求提高,那么收购企业先前的员工也将被合理分配。所以,并购能够帮助公司合理配置产品生产能力,扩张经济的协同效应。18 第3章理论基础3.2.3财务协同效应理论企业内部和外部资金的双向流动促使了财务协同效应理论的诞生。曾经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过相关研究,比如鲍莫尔(1965)、威斯通(1970)、威廉姆森(1970)等。并购能促使企业边际利润率发生转变,推动联合企业的形成,促进企业资本分配效率,调整外部融资的交易费用,完善股东利益的税收福利分配。资本市场的资金常常被联合公司转化到内部。在林切和安东尼看来,资金的匮乏容易造成企业的多元化并购,尽管对于企业而言,现金流量尚未赤字,然而通过并购的方式,一些身处朝阳行业的企业就能获得更多投资者关注。这样看来,作为独特有效的工具,多元化并购可以帮助企业摆脱财政赤字问题赢得融资。在干春晖(2004)的观点认为中国金融交易市场中的多元化并购同样满足财务协同效应理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然而,国内的财务协同却和国外经济学家的观点区别开来,一方面,财务协同效应促使中国证券市场上大量的并购活动发生,而另一方面,这种并购不过是“买壳上市”(“借壳上市”),它的发生是为了拿到大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其本质是非上市企业并购上市企业股权,伴随发生的还有上市企业的重新组合。财务协同效应理论提出,并购不仅能帮助公司进行内部融资,而且能节约内部交易成本,改善资金流动渠道等。财务协同效应常常伴随税收效应的发生,包括税费减少和税收优惠的增加。而往往如果两个公司进行并购时正好做到取长补短,企业A融资平台匮乏但是拥有可观的发展前景,企业B投资机会不足但是资金丰富时,将会引起良好的财务协同效应。3.3资源基础理论资源基础理论是一个从效率角度来解释的理论。它是以一个企业所拥有的区别与其他企业的资源为基础,来评价资源对于企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彭罗斯率先在他的著作《企业成长的理论》一书中为我们解释了资源基础理论,他认为,一方面,企业是一个连接和协调个人及团队活动的一个组织平台;另一方面,企业也是众多生产性资源的集合。而企业的管理者的职责就是在企业这一个平台上通过调配生产性资源,来使企业良好运营。另外,不同企业的生产性资源是不同的,即使相同类型的企业,19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其生产性资源也有特异性。沃纳费尔特(Wernerfelt,1984)是最早在战略管理领域发表关于资源基础理论观点的学者。资源基础理论的产生最早追溯到1984年沃纳费尔特的《企业的资源基础论》,。沃纳费尔特最重要的贡献体现在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认识,即企业在与其他企业竞争中,具有特异的资源或资源组合对于获得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作用。后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与补充,资源基础理论的理论基础与理论分析框架不断完善。资源基础理论的根本核心为企业是若干企业资源的集合,在分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企业的竞争优势时,重点在于资源的特异性以及资源在公司战略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从研究方法角度来说,应该以企业作为分析单位,通过对企业资源的价值、贫富、特异性及整体性的研究,来评价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由于存在主观以及客观的原因,不同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各不相同的,具有差异性,而这也是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对资源的定义和分类上,资源基础理论将资源分为四大类:物质资本资源(Willianmson,1975)、财务资本资源、人力资本资源(Becker,1964)、和组织资本资源(Tomer,1987)。物质资本资源包括了企业使用的有形技术、工厂和设备、所处的区位和取得的原材料等;财务资本资源包括企业的所有收入(包括负债、权益、留存收益等);人才资本资源包括企业的所有企业员工与经理作为个体所具有的教育、经验、判断、智力、关系和眼界等;组织资本资源包括与企业相关的一组属性集合,如企业文化、管理体系、计划、控制和协调系统、市场声誉以及存在于企业内部群体间与外部环境间的各种商业人际关系等。小结:本章主要是相关理论基础,对国内外关于多元化并购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分析。20 第4章我国文化企业并购发展现状第4章我国文化企业并购发展现状2014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受新兴行业的冲击,传统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考验,而国家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化企业发展的制度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企业跨界并购文化企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的作用。本章从我国传统企业发展瓶颈、我国文化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进行分析,为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的研究提供实践支持。4.1我国传统企业发展瓶颈近些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世界市场经济整体下行的影响,市场经济发展不景气,截至2014年4月,各个股市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跌趋势,深证成指数甚至出现了近5年来的最低收盘价格,上证指数也跌破了2000点。尤其以传统行业为主的主板市场,整体形势仍然处于低迷状态,传统企业遭遇发展瓶颈。首先,传统企业的逐渐失去了其发展优势,往日的劳动力成本低、自然资源丰富且廉价、国家税收优惠等优势已不再具有竞争力;其次,受中国传统文化习惯的束缚,中国传统企业高管的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他们在传统营销方面经验丰富,但也形成了固定的营销思维,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对于现代化、多元化、新型的营销模式不能较好的理解与运用,这也是制约传统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再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多追求高科技主导下的高品质生活,不断追求精神层面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传统产品的依赖程度降低;最后,新兴行业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追捧,尤其在互联网+这一大背景下,新兴行业的优势也显现的愈来愈明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传统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传统企业发展危机,尤其一些以重工业为主的传统企业,例如浙富控股、中南重工等企业,其经营不景气的现状尤为明显。基于这样一种不利的形式,实现企业自身的优势突破,谋求企业成功转型升级,成为摆在传统企业面前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难题,传统企业多渠道转型势在必行。4.2我国文化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4.2.1我国文化企业发展现状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一方面,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文化21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产业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相对于其他行业,产业链也较为短小,发展基础较为薄弱,通常以传统的单向发展模式为主。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对于政策、资源、需求等外部因素的依赖度较高,其自身的增长动力不够明显,因而,尚未成为支撑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为此,激发其市场活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做好风险防控,提升其对经济发展贡献度,便显得尤为重要。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一线城市GDP增长显著,二三线城市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也表明了我国国民经济已经步入了经济稳定增长、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的新阶段。而我国国民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由对物质层面的追求,转移到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许多居民向文化、旅游等个性化领域迈进,以此才追求生活质量、生活满足感的提升。随着城镇化改革的大力推进,我国的城市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城市功能不断调整,城市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突出城市特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文化产业作为城市乃至国家建设的重要载体,体现着国家的软实力,具有资源低消耗、附加值高的特点,它在推动城市建设与发展,突出城市特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任重而道远。要想使我国文化乃至文化产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形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完善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国家主管部门不断完善对于文化企业的扶持政策,通过政策倾斜、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我国文化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使我们的文化企业有更多的资本投入到企业核心技术的提升和人力资本的投入。为此,我国也抓住了市场的机遇,在国家内需大幅扩大、文化领域大力深化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发挥文化产业在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促使文化产业能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内需的进一步扩大,增加新的就业岗位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多种资源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讲到了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性,特别是要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还要努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从多方面鼓励全体人民在文化创造方面做出贡献,促使全体人民能够自主的加入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中来。结合我国目前文化现状、市场需求以及文化企业的发展程度来看,目前我们国家需要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积极引导影视产品的制作和出版发行、加强印刷复制产权保护、推动具有积极意义的广告的发展、建设好全民可以享受的演艺娱乐环境、筹办多种多样的文化会展活动、增加在数字内容和动漫制22 第4章我国文化企业并购发展现状作的开发等八个领域。4.2.2我国文化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最初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规划的建议》中被提出,这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信心与决心。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文化产业的属性及其特征又做出了新的解释说明。全国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把文化产业扶持成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作为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目标。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上明确提出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的思路。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文化产业发展定了基调,提出了指导原则,文化产业发展受到了高度重视。2014年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在3月发布的[2014]10号文件《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大力促进文化创意领域与其他领域及产业的融合与发展。文化企业发展潜力巨大,因此,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追求多元化并购,试图与具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企业“联姻”,来谋求传统企业自身的转型发展。仅仅2014年这一年,文化传媒领域内的并购活动就超过了200起,其中涉及到的数额超过了千亿多元。其中不乏道博股份、浙富控股等大型传统企业。就目前来看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还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文化产业方面在我们国家还存在巨大的需求缺口,并且乘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东风,文化产业若能把握有利时机,必能实现自身的大的突破,提高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4.3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统计分析如果说2013年是并购元年,那么2014年就是并购井喷年。这其中,文化产业领域的并购更是如火如荼,跨界、融合、颠覆,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截止到12月20日,文化产业共发生并购事件159起,并购总规模达1000亿元人民币。主要发生在影视传媒、游戏动漫、移动互联网、教育培训和旅游户外5个行业板块,其中影视、新媒体板块是并购的热点领域,55起事件并购金额达450亿元,占并购总金额的45%。其中与2013年并购事件相比,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并购案例显著上升,并且在文化企业并购案例中的占比较大。以下列举了近几年传统企业跨界并购文化企业的案例中影响力较大、有代表性的几宗并购事件。23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表4-1近年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并购情况并购方被并购方收购日期成交价格(亿元)收购比例道博股份强势传媒2014/6/127.8100%浙富控股梦想强音2014/4/258.440%博瑞传播漫游谷2013/8/910.370%大唐电信广州要玩娱乐有限公司2013/6/2616.99100%荣顺股份三七玩网络2013/10/919.260%凤凰传媒游侠网2015/5/223.2100%湘鄂情笛女影视2013/3/132.8551%熊猫烟花华海时代影业传媒有限公司2014/3/145.5100%中南重工大唐辉煌2014/6/410100%高金食品印记传媒2014/11/4-100%皇氏乳业御嘉影视2014/11/36.8100%禾盛新材金英马2014/1/292.272.38%以上述12家企业为例,其中工业企业有7家,占58.33%;游戏企业有2家,占16.67%;餐饮类企业3家,占25%。由此可见,传统企业跨界并购文化企业正在成长为目前资本市场较大的蛋糕。浙富控股属于较为典型的传统企业,行业优势明显,所以,本文选取浙富控股为案例进行研究。小结:本章首先介绍了我国目前传统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文化企业的发展前景,然后对近几年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进行不完全的数据统计分析。24 第5章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案例分析第5章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案例分析在国家政策纷纷扶持文化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下,浙富控股也选择并购梦想强音,这背后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有为了分享国家政策带来的红利的考虑,而这一行为能否为企业带来发展,也关系到多方面的因素。5.1并购方与被并购方简介5.1.1浙富控股简介如今的浙富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由2004年成立的浙江富春江水电设备有限公司衍生出来的,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在2013年12月26日正式改名,又称浙富控股。在2007年的八月,原有限公司正式转化为股份制有限公司。现在它已经是上市公司,并且建立了许多子公司,公司的宗旨是走向国际化、格局多元化、运作集团化,所以其业务涉猎各大领域,其中包括核电、水利水电以及油气等;如今,该集团企业把核心定位于水电模块,另外重点定位于核电模块和特种电机,并对新兴热门产业实施投资的策略,协调国际化经营策略快速发展。浙富水电和其子公司运行企业核心模块业务,即水电模块,其范围非常广,包括制造水轮发电机设备以及相关服务;承包水电和机电的相关工程项目,如抽水蓄能发电机组工程、电站机电设施项目;其旨在通过先进的技术、优良的质量和产品服务一体化走向全世界与水电相关的市场。该企业的主营产品是水电机电设备,如金属构件、化纤机械设备、机电配件、压力容器及水工设备等,外加加工安装等服务,其以开采油气田能源为辅。另外,也经营对外承包水电机电相关工程,还涉及一些进出口贸易以及产业战略投资,其中就包括新兴热门产业互联网等。5.1.2梦响强音简介梦想强音专业从事电影电视项目的品牌管理与开发、开发经营衍生产品、对演艺人员的经营及他们的演出、还有互联网的衍生业务,其中在中国具有非常高收视率的一些音乐综艺节目,如“中国好歌曲”、“出彩中国人”以及“中国好声音”等都是梦响强音获得独家授权开发出来的业务。梦响强音获得荷兰TalpaInternationalBV(“TheVoice”版权持有者)的独家授权,从而,使其在2018年底可以开展“中国好声”(“TheVoiceOfChina”)的权利,并且也可以运营一些附25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加和衍生业务,比如,新媒体权利、演艺人员经济的权利以及对第三方授权其使用品牌、自行推广、分销产品等权利。最近,“中国好声音”系列音乐综艺节目的艺人的现场演出及艺人经纪、品牌运营管理、开发新的衍生产品及互联网的衍生产品是梦响强音的主要核心经营业务。它的业务因为“中国好声音”受到强烈的欢迎也发展越来越好。分析数据表明,截止于2013年末,它的总资产有2.02亿,净资产6568.85万,而且在2013年公司的营业收入是3.35亿,净利润5068.85万。艺人的商业演出及艺人经纪的业务,即可以独家跟中国好声音音乐节目学员签约的权利,并且在同一时间还会组织好声音第一二季已签约学员进行巡回演出活动。在2013年,其通过从旗下签约学员演出或广告代言获得的分成收入达到了总收入的60%左右。对品牌运营管理及开发新的衍生产品业务而言,授权给第三方使用品牌的权利是主要的内容,比如建设银行发行“中国好声音”信用卡的授权,加多宝将“中国好声音”印上罐子的授权等等,并且,还在不断地开发出一些新的衍生产品授权,比如音乐手机品牌授权的产品业务。虽然在2013年时该项业务的营业收入不高,但是伴随着品牌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另外品牌授权的这种商业模式不断的成熟以及发展出了更多的合作对象,这个业务的营业收入也会不断地升高。对新兴产业互联网及衍生业务而言,这项业务内容核心是对演唱会通过互联网播放视频的授权、合作开展新的互联网衍生产品并对其进行推广和宣传的授权、开发相关的APP产品等,例如搜狐在2013年独家被授权播放“中国过好声音”等。梦响强音根据不同的业务获得不同的收入,其中主要的收入模式是通过独家授权获得,也有通过与合作对象共同开发出使用品牌有关的互联网衍生产品根据“基础授权费+授权项目销售分成”模式获得的收入,在2013年,这个业务获得的营业利润达到了总收入的30%左右。26 第5章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案例分析5.2浙富控股的分步式并购策略梦响强音首先和上海的计算机高科技公司二三四五网达2014年3月18日成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协议中双方愿意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开展在移动娱乐开发、社交应用、互联网音乐搜索等多方面的投资。这也是浙富控股完成了转型的第一步。浙富控股宣布拟以4.2亿元收购梦想强音2014年3月26日20%股权。浙富控股受让梦响强音20%的股权,浙富控股将合计受让2014年4月4日梦响强音40%股权。2014年4月25日浙富控股以8.4亿元收购梦响强音文化传播(上海)有限公司40%股权。此时,梦响强音由浙富控股持股40%,上海民星文化传媒合伙企业(下称“民星文化”)持股60%。2014年5月19日浙富控股持有梦想强音51%的绝对控股。图5-1浙富控股并购过程2014年3月18日,梦响强音和上海的计算机高科技公司二三四五网达成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协议中双方愿意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开展在移动娱乐开发、社交应用、互联网音乐搜索等多方面的投资。这也是浙富控股完成了转型的第一步。2014年3月26日,梦想强音与著名的西藏璀璨星河公司和自然人股东田明达成了《股权转让意向协议》,作为受让人的梦想强音将会得到了梦响强音公司全部股权的20%,此次股权受让价初定为4.2亿元。《协议》中梦响强音承诺2014、2015、2016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不低于人民币1.6亿元、人民币2.2亿元、2人民币、2.8亿元。也就是说梦响强音这三年的累积净利润如果不能达到人民币6.6亿元,作为梦想强音控股股东之一的璀灿星河公司将按照股权比例通过现金补偿的方式对浙富控股的股权投资作出相应的补偿。2014年4月4日,浙富控股与西藏璀灿星河公司以及自然人股东田明签署了《进一步股权转让意向协议》,协议中浙富控股取得了梦响强音20%的股权。考虑到梦响27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强音在目前取得的业务订单量和未来即将签订的业务合同和未来的发展预期,璀灿星河对业绩承诺也做出了相应的调高,承诺梦响强音在2014年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2.2亿元、2015年不低于人民币2.8亿元、2016年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梦想强音2013年净利润只有5068.85万元,要在2014年达到1.6亿元的目标,已经是一种挑战;而时隔一个月后,竟承诺2015年达到2.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约340%,不得不让人捏一把汗。4月9日,浙富控股股票在复牌当天一路上扬,尾盘以涨停价7.44元报收。2014年4月24日,浙富控股与璀灿星河、自然人田明分别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以8.4亿元收购梦响强音文化传播(上海)有限公司40%股权。截止到目前为止,浙富控股持有梦想强音40%的股份,上海民星文化传媒合伙企业(下称“民星文化”)持股60%。按照约定在梦响强音公司的2014年度审计报告公布后的六个月内,公司有权力通过股权置换或者是支付现金的方式根据相关的定价原则展开对田明控制下的上海民星文化传媒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所持梦响强音不低于11%的股权的收购,这样以来公司公司将累计收购并持有梦响强音至少51%的股权,从而也就实现了对梦想强音的绝对控股。2014年5月19日,浙富控股与上海民星文化传媒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署了《梦响强音文化传播(上海)有限公司股权委托管理协议》。在协议中民星合将其持有的梦响强音11%股权转让给浙富控股。从开始仅仅持股20%增加至持股40%,再达到持有51%的股权,最终实现了对梦想强音的绝对控股,这也充分显示出浙富控股在跨界并购梦想强音的决心与毅力。纵观我国各类公司并购文化企业的并购形式,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分步式跨界并购的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的青睐。这种分步式并购的好处也不言而喻。第一,近几年,“中国好声音”等娱乐品牌受到百姓越来越多的喜爱与关注,这也给梦想强音带来巨额收入,如果浙富控股能够对梦想强音实现绝对控股,那么,梦想强音的业绩即可纳入浙富控股与梦想强音的合并报表,不难看出,梦想强音可以为浙富控股带来绝对的业绩增加量,这对于浙富控股来说,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第二,浙富控股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及长期发展战略,制定了“大能源+互联网等新兴领域战略投资”的向新兴领域跨进的企业战略规划,而浙富控股投资梦想强音,收购梦想强音的股权,实现对梦想强音的绝对控28 第5章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案例分析股,便是对这一公司战略规划的的实际践行,此次并购活动,不仅推动了传统企业与文化企业的企业资源整合,提高了社会经济资源的运行效率,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此次并购活动也是对一个新型的企业商业发展模式的创新性探索,为我国传统企业乃至其他各领域的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与借鉴。第三,文化企业存在一定的泡沫效应,文化企业的未来的预期发展前景并不十分的明朗,对于公司资产的估计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浙富控股通过分步式收购的方式,可以先收购梦想强音的一部分的股权,通过观察梦想强音的企业发展态势,再决定是否要进一步收购梦想强音的剩余股份,以及收购梦想强音剩余股份的份额,这一举措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所承受的风险。另外,现阶段,浙富控股控股作为传统企业,在目前这样一个“互联网+”的经济大背景下,依靠其主营业务来支撑企业的发展,确实比较困难,为此,做出收购文化企业之一的梦想强音,来拓宽企业发展领域,以期为企业发展带来一个新的业绩增长点。这也为浙富控股带来了诚信方面的压力,如果浙富控股对梦想强音的所承诺的收购后业绩未能实现,这不可避免对浙富控股的诚信产生一定的影响。第四,浙富控股分步式并购梦想强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梦想强音实际控制人的积极性,这有助于梦想强音的实际控制人对企业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相反,如果浙富控股一开始就对梦想强音实现绝对控股,这不可避免会打击梦想强音实际控制人的工作积极性,对梦想强音未来发展有一定的负能量,造成公司机构组织涣散,缺乏凝聚力,这也不利于梦想强音企业的长久发展。5.3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的动因分析(1)国家政策鼎力相助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陆续颁布,极大的鼓舞了文化行业的进步。国家文化部门投入相当多的精力在一些新领域中,包括动漫业、文化娱乐业、游戏业等,使这些产业能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努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同样表明,必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大力鼓励文化产业发展,从财政、税收、金融等角度全力改善文化产业的情况。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对文化产业给予大量的资金帮扶,以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的方式帮助文化产业基础建设,同时还建设相关基金建立文化产业融资渠道,确保文化产业在财政方面没有后顾之忧,29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另一方面,国家政策扶持金融社会资本与文化产业的完美结合,促进金融社会资本流入文化产业,确保双方能齐头并进,共同发展。2014年4月16日,《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颁布,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进步发展,同时掀起了文化体制变革的热潮,确保我国文化事业能稳步健康发展。由此可以发现,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地位不言而喻,文化产业的成长潜力也将不可限量。这也促使浙富控股这一传统企业通过并购梦想强音,向文化领域迈进。(2)谋取文化企业优质资源,拓宽经营领域从上市起直到2011年,由于国家政策的帮扶,国家清洁能源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浙富控股的市值持续上升。然而水电市场日益饱和,行业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呈现衰落之势。数据表明,2012年,企业所在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滑落29.61%;2013年,社会用电量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线,由于宏观经济驱使,许多电站一再推迟构建,浙富控股企业流水进账不过8亿多元。同时,公司的净利润再度滑坡,下降26.80%。分析表明,2012年与2013年,浙富控股税后净利润持续降低三成有余,而到了2014年,浙富控股扣非后净利景下降了170%,形成严重的财政赤字。浙富控股的利润每况愈下,公司不得不进行大跳跃的转型,改变企业战略规划和业务范围,增加能源装备制造、能源工程服务、扩大能源投资开发,以期提高公司业绩,走出财政赤字困境。文化行业蓬勃发展,传统企业要想进入文化行业获取高额利润实属正常。但是由于文化企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其进入壁垒比较高。作为文化行业重要一部分的影视行业的壁垒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影视剧制作的前期投入巨大,后期宣传、运营等费用也较高,这些都构成影视行业初期壁垒;二是在位厂商资金雄厚、还拥有优秀的研发人才,所以能够以低于潜在进入者的成本开发运用影视产品;三是在位厂商通过前期建立用户消费偏好,引导消费习惯,这些都是新进入市场的厂商的市场壁垒。正式因为存在着这些进入壁垒,导致其他行业要想步入影视行业非常困难,但是如果通过并购影视企业进入文化行业就可以轻松的绕开这些进入壁垒,直接享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公司资源。(3)共享客户资源整个社会和经济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重的用户30 第5章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案例分析分流压力正向传统企业袭来。传统企业对文化企业进行并购,可以和文化企业共享一部分客户资源,从而挽回一部分流失的用户。(4)取得协同效应传统企业受新兴企业的巨大冲击,逐步放弃处于衰退期的产业,去其他领域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众多传统企业的战略目标。纵观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各个行业,处于高速成长阶段的文化产业,尤其是影视产业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文化企业处于成长阶段,我国文化产品的消费人群每年成倍的增长,再加上文化企业的价值普遍被低估,这为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了契机。第一,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梦想强音经营业绩必然会受到投资者的关注与监督,另外,还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公司信息进行披露,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上市公司的宣传;第二,取得财务协同效应,浙富控股与梦想强音的结合,能提高资本利用率,增强赢利能力,为公司增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5)优化业务结构,分散经营风险当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时,企业就要充分考虑降低风险。而根据理论而言,为了降低非系统风险,企业不应该投资于一个行业内,而应该实行多元化战略。根据这一理论,受到互联网业务的巨大影响,传统企业应当寻找风险较低的手段进行扩张,通过广泛的企业业务风险进行分析,收购和兼并文化企业成为传统企业快速扩张多元化战略的重要手段。通过并购文化企业,传统企业可以达到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分散风险管理的目标。5.4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的绩效分析本文分别应用事件研究法和会计指标研究法对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案例的多元化并购绩效进行评价,考察多元化并购对企业本身财务绩效的影响。5.4.1事件研究法事件研究法又称为超额收益率法,最早由美国著名的金融学家Fama、Fisher、Jensent和Roll提出,所以这种方法又被简写为“FFJR”。以事件研究法来测度并购绩效的核心思想是:有效率市场假说认为企业的股票价格是所有资本市场中交易者对该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及其相关风险等信息的无偏估计,因此根据超额收益的变化可以测度企业的财富效应。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在逐步的31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完善与升级,我国资本市场正逐步从弱有效市场转变成为强有效的市场,股票价格也就可以成为衡量企业的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且可对未来有一个预期。所以,通过事件研究法来研究分析中国传统企业跨界并购文化企业的并购绩效具有显著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也将通过事件研究法的运用,来分析考察我国传统企业跨界并购文化企业的并购绩效。(1)事件及窗口的定义用事件研究法对并购活动中的短期绩效进行评价,业内通常选取并购首次公告日为事件0日,以事件期前后的一段时间为事件期。对于事件窗口期的选择,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在美英等发达资本国家,其资本市场有效性强,短期内的股票价格即可反映出市场的变动,因此,可以选取公告日及前后各1个交易日,或5个交易日,或10个交易日作为研究时间段。而我国目前的股票市场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还有一定的差距,股票市场中与内幕交易有关的内幕信息的保密性有待商榷,短时间内无法达到西方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所以,在运用事件研究法,以股票价格研究我国企业并购活动中的并购绩效的时候,多选取相对较长的时间段作为研究的事件窗口期。鉴于此,借鉴Markides和Ittner(1994)的研究结论,选取并购方并购公告日前后各10个交易日,即[-10,10]作为事件的窗口期,以0日往前一年为估计期。本文应用事件分析法对2014年4月11日至2014年5月13日的浙富控股(股票代码:002266)的日度数据进行计算及分析。根据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的公告,2014年4月25日,浙富控股和梦想强音宣布合并,因此,我们将2014年4月25日设定为公告日,并选择公告日和前后各10个交易日作为窗口期,即2014年4月11日至2014年5月13日。为了使市场模型的参数可以说明真实股价的变动,并且估计的结果比较稳定,估计窗口的长度是并购公告发生前一年,为2013年4月9日至2014年4月10日(剔除该段时间内的非交易日)。(2)并购绩效的测算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法计算浙富控股的并购活动,在窗口期内的平均超额收益率(AverageAbnormalReturn,AAR)和累积平均日超额收益率(CumulativeAverageAbnormalReturn,CAR),由以上指标来衡量案例中的并购绩效。本文在借鉴参考文献的基础上,选取并购公告日前一年估计期,选取公告日前第10个交易日到公告日后第10个交易日为事件窗口期,记为(-10,10),选取结果如图5-2所示。32 第5章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案例分析估计期事件窗口期-365-100100图5-2事件研究法的时间轴对于任何企业的股票i,其市场具体模型如(5.1):Ri,t=αi+βiRm,t+εi,t(5.1)其中,Ri,t代表股票i在t日的实际收益率(不考虑红利),用股票i在t日的涨幅表示;Rm,t是对应的市场指数收益率,用不考虑现金红利再投资的日市场回报率(流通市值加权平均法)表示。αi,βi分别是运用OLS估计的方程的截距和斜率,εi,t是残差。测算个股超额收益的具体做法,是首先确定上市公司i并购的首个公告日期为0日(t=0),利用此日前365日到前11日股票i的收益率和市场综合指数收益率数据为基础,利用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法对市场模型(5.1)进行回归,以确定市场模型中参数的估计值αi和β̂i,最后把跨界并购公告宣告日前10日(t=-10)和后10日(t=-10)股票i的实际收益率。其计算公式为:E(Rit)=α̂i+β̂iRmt(5.2)与按α̂,β̂i估计的正常收益率之差作为股票的超额收益率即:个股的超常收益(ARi,t)是实际回报(Ri,t)和预期回报E(Ri,t)的差额:ARi,t=Ri,t−E(Ri,t)(5.3)在计算出上市公司i股票在事件窗口里每天的超额收益后,把时间(-10,10)的超额收益率加总后即可得累积超额收益(cumulativeabnormalreturn,CARi),用CARi来测度跨界并购事件对公司i财富效应的影响。具体计算公式如(5.4):CAR=∑tAR(5.4)it=40i,j(3)财富效应检验结果及分析33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表5-1浙富控股累积超额收益(%)计算结果窗口期预期收益(%)超额收益(%)累计超额收益(%)-100.07%-1.86%-1.86%-90.75%-2.83%-4.69%-8-0.52%0.39%-4.30%-70.34%-2.74%-7.03%-60.26%-0.4%-7.43%-50.46%2.14%-5.29%-4-0.99%1.92%-3.38%-3-0.08%-4.67%-8.04%-20.24%1.14%-6.90%-1-0.36%0.09%-6.81%0-1.33%2.7%-4.11%+1-1.98%-0.99%-5.11%+21.37%-1.65%-6.76%+30.78%-0.92%-7.68%+40.93%-3.03%-10.70%+50.74%0.97%-9.73%+6-0.95%-4.95%-14.68%+70.15%-0.75%-15.42%+8-0.21%1.26%-14.16%+92.32%-0.98%-15.14%+100.17%-1.05%-16.19%浙富控股(002266)无论是作为传统企业的巨头,还是跨界并购梦想强音这一并购活动,在并购发生之前都是被投资人看好的一件利事,浙富控股希望通过这次并购活动拓宽公司的经营范围,为公司来提供新的业绩增长点,为处于低迷状态的公司带来一缕新的阳光。然而,浙富控股贴上《中国好声音》这个人气标签后,并没有如人们所愿,达到预期的效果,浙富控股的股票价格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出现了下跌的状况。本文利用事件分析法,计算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的累计超额收益,浙富控股在并购公告日当天(即2014年4月25日)产生的超额收益为正(2.7%),然而,受多34 第5章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案例分析方面因素的影响,此后连续4天市场反应表现在股价上持续回落,未出现预期的上涨趋势,同时,浙富控股的累积超额收益也为负数(-16.19%)。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几方面:第一,由于并购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较高,导致了公司收入在短期内有所降低;第二,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对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这一并购行为,由空前的热情转为回归理性,杜绝了盲目追风的行为;第三,音乐市场与游戏、娱乐等其他产业存在一定的差别,尤其在收益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同时,近几年,出现的娱乐节目越来越出现同质化的趋势,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第四,在那段时间,恰遇证监会在发行一些新的股票,这也会使浙富控股的股价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此次并购行为收到了社会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并且投资者对这一并购活动呈看好的态度,在短期内促成了公司盈利水平较高,具体是反映在公司股票价格上,呈现积极的态势,但是并购结束后期,此次并购行为的弊端日益凸显,一方面,“中国好声音”受李代沫风波的影响,导致股票价格受到打击,浙富控股的股票价格从涨停状态转为连续下跌,浙富控股的财富收益下降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浙富控股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下降趋势;另一方面,浙富控股的此次收购价格相对较高,提高了浙富控股的成本,“中国好声音”是梦想强音的主要核心业务,在梦想强音的收入比重中占有较高的份额,决定了梦想强音的主要收入,“中国好声音”乃至梦想强音作为文化娱乐品牌,其未来的发展状况受市场需求、消费者的关注度,产品的未来盈利水平和发展前景都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同行业其他同质产品的激烈竞争的影响程度明显,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国好声音的品牌效应有所降低,群众基础受到了冲击。投资者面对未来若干的不定因素,在进行投资的时候趋于理性,不再盲目投资,他们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选择了观望的态度,这也是导致浙富控股收益为负的一个重要原因。反观“中国好声音”当红年,与文化娱乐相关的股票涨势显著,备受追捧,若浙富控股跨界并购梦想强音这一股权并购案发生在当年,必定会受到市场投资者的支持与认可。这也反映出,相较于以技术核心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以文化娱乐为题材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可持续性相对较低。梦想强音的主打品牌节目分别为“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和“出彩中国人”。“中国好声音”与浙江卫视合作播出,到目前为止,已播出了两个年度,市场反映效果较好。而“中国好歌曲”、“出彩中国人”的合作方为中国中央电视台,原创版权由璀璨星河所持有。按照灿星文化和浙富控股签订的协议约定,梦想强音在2014年至2016年这三年间的累积净利润要要达到6.6亿元,如果未能达到约定的数35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额,璀璨星河将会对浙富控股进行补偿,补偿方式采用现金方式,补偿数额按股权比例的方式进行计算。这样一个目标不得不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以现在的数据进行分析,若要达到这样一个较高目标,梦想强音在2014年要达到200%的同比增长速度,之后的两个年度仍要持续30%以上的增长速度。现实状况表明,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同类娱乐节目,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好声音”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使“中国好声音”在前进的道路上龃龉前行,“中国好声音”的制作模式和营销方式能否持续受到市场及消费者的认可,目前还无法有一个明确的定论。正是由于以上的各种原因分析,浙富控股这宗收购行为被不少投资者不看好。5.4.2会计指标研究法企业并购的生产经营效应主要体现在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以及营运成本三个方面,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财务指标分析,研究其并购后的生产经营状态。(1)营运能力营运能力反映企业充分、有效运用资产为企业创造财富的效率。由于企业资产的目的是为企业带来利润,因此,企业的营运能力可以用收入与资产之比来衡量。本文主要从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三个指标来分析。浙富控股并购行为发生前后各季度的各项指标如图5-3所示:2.521.5应收账款周转率1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0.50图5-3浙富控股2013年6月-2015年3月的营运能力分析从营运能力来分析,浙富控股的总资产周转率在并购行为发生后出现了先稳步上升,之后出现了大幅下降的态势,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在同一时期同样出现了相类似的变化趋势,这表明了浙富控股在并购行为发生之后,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企业的36 第5章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案例分析资产运营与管理、资源使用效率出现了阶段性的提升,但并购与行为发生较长一段时间后,便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浙富控股的应收账款的现金转换效率并不十分的理想,现金的流动性有待提高。另外,存货周转率在并购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并购行为发生后期有小幅上升,后又逐步下降,升降幅度较为稳定,这一趋势表明了浙富控股存货不存在大规模的积压状况,存货的流动性较强,产品销售情况良好,企业运转效率较高。(2)盈利能力协同效应在盈利能力上的反映就是营运收益的增加,本文通过营业收入、净利润、基本每股收益、销售净利率这些指标的变化对浙富控股并购前后的绩效进行分析。如表5-2:表5-2浙富控股2013年6月—2015年3月的盈利能力分析会计期间营业收入较上季度增减幅净利润基本每股销售净利率度收益2013/06/30319489051.2103.63%48316418.190.0915.12%2013/09/30474126307.648.40%66329530.70.0513.99%2013/12/31669049759.941.11%70158615.670.0810.49%2014/03/30128721222.2-80.76%-13134503.80.01-10.20%2014/06/30367112453.5185.20%40418770.490.0311.01%2014/09/30478560677.130.36%68457483.280.0514.30%2014/12/31232944041.9-51.32%201843815.20.0786.65%2015/03/3151177871.52-92.35%16646141.170.0132.53%从盈利能力的角度来分析,浙富控股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变化幅度较大,均呈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然后再下降的趋势,这一图表趋势表明了在并购活动结束初期,原因可能有如下几方面:第一,由于并购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较高,导致了公司收入在短期内有所降低;第二,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对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这一并购行为,由空前的热情转为回归理性,杜绝了盲目追风的行为;第三,音乐市场与游戏、娱乐等其他产业存在一定的差别,尤其在收益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同时,近几年,出现的娱乐节目越来越出现同质化的趋势,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第四,在那段时间,恰遇证监会在发型一些新的股票,这也会使浙富控股的股价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此次并37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购行为收到了社会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并且投资者对这一并购活动呈看好的态度,在短期内促成了公司盈利水平较高,具体是反映在公司股票价格上,呈现积极的态势,但是并购结束后期,此次并购行为的弊端日益凸显,一方面,“中国好声音”受李代沫风波的影响,导致股票价格受到打击,浙富控股的股票价格从涨停状态转为连续下跌,浙富控股的财富收益下降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浙富控股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下降趋势,这侧面反映出并购带来的收益不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3)营运成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协同效应能使并购后的企业各项支出和费用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得到分摊,是单位产品的成本以及企业的运营成本均下降。为分析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的并购行为能否降低企业的各项成本,本位以分析比较了营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和成本费用之和这些指标的变动情况。如表5-3:表5-3浙富控股2013年6月—2015年3月的营运成本分析会计期间2013/02013/02013/12/2014/02014/02014/02014/12015/06/309/30313/316/309/302/313/31营业成本(万元)217303260849274126282824339767225854978销售费用(万元)1062180221661241457305750459管理费用(万元)3462561877813447018131232973563财务费用(万元)515713159210232728514754441082三费小计(万元)50408133115401493112032132889201704成本费用合计267704074260814141213944661095315066682运营成本方面,浙富控股的营业成本呈现波动的趋势,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的变化趋势趋于一致,并且波动趋势明显,波动幅度较大;财务费用则表现为先稳步略有上升的趋势,后转为大幅下降。所以,受此并购活动的影响,浙富控股的经营成本逐步下降,说明并购行为结束后,浙富控股的资源得到了高效率的整合,这有助于浙富控股的运行成本的费用下降。综上所述,浙富控股在此次并购行为发生后的几个季度出现了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短期内提升的现象,但之后的几个季度又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从营运成本来说,变化不太稳定,但总体上有小幅度的上升。所以说,这次并购行为从短期看对于浙富控股可能未必是利好消息。38 第5章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案例分析小结:本章介绍了浙富控股和梦想强音两家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并购过程,而后分析了这一并购行为的动因,最后运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分析法对这一并购行为的绩效进行分析评价。39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第6章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6.1研究结论本文以跨界并购的制度理论、资源基础理论、效率理论为基础,通过深入分析我国传统企业和文化企业的现状,结合文化企业的特点以及国家政策因素等,分析我国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和并购绩效。最后,在近年发生的传统企业跨界并购文化企业的众多案例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作为案例,对浙富控股的并购动因和绩效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得到了如下几点结论:(1)关于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并购动因的研究。我国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一般动因主要为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降低进入目标行业的进入壁垒、与目标行业分享客户资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经营风险分散和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政策扶持,增加公司的竞争力。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体现出积极的并购效应表现为分享了国家政策带来的红利,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谋取了文化企业优质资源,拓宽经营领域;共享了文化企业丰富的客户资源;取得协同效应;优化业务结构,使传统企业的经营风险有效的分散。(2)浙富控股也实现了积极的市场层面效应。从市场层面来分析,浙富控股通过并购梦想强音实现了企业经营领域的拓宽,浙富控股不仅在其自身占有重大优势的传统企业有所建树,还成功的在文化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顺利进入文化企业这一新兴领域,延长了浙富控股这一传统企业的产业链,促进了产品结构的升级,响应了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的号召。这一举措不仅使浙富控股的市场占有份额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同时,也为浙富控股带来了大量的财富,浙富控股实现了产业规模以及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除此之外,在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的准备阶段时,正值中国消费者对于“中国好声音”的关注度与热潮还未散去,市场前景较为光明,投资者对于浙富控股的此次并购行为十分看好,也及其期待,浙富控股的这次并购行为发生以后,效果反映在了股票价值上,浙富控股获得了较丰富的股票收益,在资本市场中,为浙富控股的投资者带来了较高的股票收益,大幅提升了浙富控股的市场财富价值。(3)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在市场层面的效应显著,通过并购扩大了企业的规模,拓展了文化产业的市场,其市场占有率有了很大提高,产业链得到完善,也使投资者的收益有大幅增加,提高了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价值;但是,并购产生的企业层面40 第6章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效应并不十分理想,除企业的收益增加、资本结构有所改善及资产变现能力提高外,资本运用效果、经营成本、偿债能力和税收效应等主要方面整体没有得到明显的积极效应或所体现的改善没有持续性。以上结果表明,浙富控股的此次并购虽然产生了一定的正面效应,但是并没有从各个方面都对企业带来持续稳定的积极影响,说明企业并购在并购后的整合问题不容忽视。6.2对策建议6.2.1对传统企业跨界并购的对策建议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企业改革的政策,同时又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这些有利的政策改革,国家为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从政策的倾斜支持和提供必要的税收优惠等方面,为文化企业发展铲平了障碍,都为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创新提供了有利的机遇。而传统企业面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转型调整过程中,传统企业尝试与文化企业联姻,这也是传统企业向文化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大步,为传统企业提供的发展新思路。但传统企业也要注意一下几点:第一,传统企业应抓住国家政策大力扶持这一机遇,适时并购文化企业,将宏观政策的积极效果发挥到最大化,帮助企业实现转型目标。第二,企业在运用政策优势时,不能盲目跟风,还要保持一个理性的态度,对企业自身的资源优势、市场定位、管理模式、营销方式和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充分的分析考量,再与制度政策进行匹配度调研,只有国家的扶持政策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正向并购效用时,才可考虑,否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反向的作用,达不到预期效果。第三,文化企业需提高企业实力。近几年我国文化企业如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但呈现出的特点是企业数量多、企业规模小、产品同质性强、缺乏核心竞争力,文化产品的持续性相对较低,企业的产品和营销模式较为单一,存在着一定风险,这也反映出我们缺少具有强竞争力和代表性的大型企业。所以,文化企业就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供给侧改革。一方面,文化企业要挖掘企业自身的潜力,创作出高质量、个性化的文化产品,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另一方面,文化企业要加快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这就需要文化企业加大对公司软实力的提升,将资本用于人才投入和技术创新中去,提高优秀文化产品的出版速度。最后,拓宽文化企业的营销模式。41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6.2.2对浙富控股的对策建议(1)要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浙富控股的某高层曾表示,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最重要的原因是想分享国家政策支持的红利。而这种盲目的并购行为并未给企业带来预期收益。所以,浙富控股要有一个明确的、长远的、有效的战略目标,来指引企业的发展,为企业指明前进的方向。(2)乘国家宏观政策之东风需谨慎浙富控股属于传统生产企业,虽然在水电方面在行业内部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在文化行业却缺乏经验,而且文化企业属于新兴企业,企业发展对于创新、技术等资源要求较高,产品持续性较低,浙富控股能否适应文化企业发展的特点,都应在其并购前慎重考虑。(3)提升企业实力近年来,各种综艺类类节目层出不穷,不仅有同质性,更有差异性,这也就给梦想强音的发展带来了阻力,所以,梦想强音也要创新自己的经营理念,制作出推陈出新、群众喜闻乐见的综艺节目,同时体现出个性,能够在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从而延长了各企业的产业链,激发了企业的内生活力。(4)重视并购后的整合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的行为受到投资人广泛的关注,但是在火热的并购之后,浙富控股还是要回归到正常的经营中去,并购只是迈向未来发展的起步,并购之后双方如何进行资源的整合,并购之后的企业能够走多远,就要看企业的整合效果。并购双方要做好核心管理人才的整合,财务的整合,资源的整合以及企业运营方式的整合,企业的经营状况要适应不同管理模式以及企业成长的成熟度,使浙富控股的整合能力以及并购之后的协同管理能力显著提升。6.3研究不足及展望由于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的并购行为发生在2014年,只能取得短期内的报表数据,而无法了解此次并购行为对浙富控股和梦想强音长期绩效及企业发展的影响。因此,本文作者认为今后对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绩效的研究还可以该案例进行后续的跟踪调查,研究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并购行为,对并购方与被并购方长期绩42 第6章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效及企业发展的影响,从而对跨界并购有一个更充分的了解与认识。小结:本章根据前文对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案例的并购动因与短期绩效的研究分析,简要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优化我国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跨界并购的对策建议。43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参考文献[1]李守波.高科技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2006:24-26[2]刘世锦.“十五”产业发展大思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152-157[3]朱永华.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4]陈立功.传统产业与科技产业注入科技创新之新气象[J].数据分析.2007.2:21-23[5]沈震..企业文化与文化企业[J]..上海经济研究,1994,12:44-45[6]ScottA.J.CulturalProductsIndustriesandUrbanEconomicDevelopment:ProspectsforGrowthandMarketContestationinGlobalContext[J].UrbanAffairsReview,2004,39(4):461-490[7]DavidThrosby.EconomicsandCultur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323-325[8]叶朗.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8-31[9]艾斐.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N].人民日报2004年05月11日[10]Ansoff.Amodelfordiversification[J].ManagementScience,1958(4):11-13[11]MichaelGort.DiversificationandIntegrationinAmericanIndustry[M].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62:156-158[12]RumeltRP.Diversificationstrategyandprofitability[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82(3):11-15[13]李善民,朱滔.多元化并购能给股东创造价值吗—兼论影响多元化并购长期绩效的因素[J].管理世界.2006:35-38[14]宋莹莹,黄嫚丽,王欢.基于制度基础观的中国民营企业多元化并购动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23-25[15]李善民,周小春.公司特征、行业特征和并购战略类型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3):27-31[16]韦小柯.多元化业务相关性与企业绩效关系.工业技术经济[J],2007:45-47[17]韩中雪,王闪,崔建伟.多元化并购、股权安排与公司长期财富效应[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16]方军雄.政府干预、所有权性质与企业并购[J].管理世界.2008(9):17-19[17]陈旭东,曾春华,杨兴全.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多元化并购与公司并购绩效[J].44 参考文献经济管理.2013:12-15[18]王生年,魏春燕.企业转型、资源禀赋与多元化并购的实证研究[J].中国会计学会.2013:4-7[19]郭永清.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并购绩效研究[J].青海金融,2000(6):10-11[20]韩忠伟,陈华龙,杨朝军.基于中国证券市场实证的多元化并购损益之谜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12-13[21]Sicherman,N.W.,Pettway,R.H.1987.Acquisitionofdivestedassetsandshareholders'wealth[J].JournalofFinance,(42):1261-1273[22]Agrawal,A.,Jaffe,J.F.andMandelker,G.N.1992.ThePost-MergerPerformanceofAcquiringFirms:ARe-examinationofanAnomaly[J].JournalofFinance,(47):605-621[23]李善民,陈玉罡.上市公司兼并与收购的财富效应[J].经济研究,2002(11):22-23[24]洪道麟,刘力,熊德华.多元化并购、企业长期绩效损失及其选择动因[J].经济科学,2006(5):29-31[25]PerryMKandPorterRH.Oligopolyandincentiveforhorizontalmerger[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5,75(2):219-227[26]G.Meeks.DisappointingMarriage.AStudyoftheGainsfromMerger.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7:602-616[27]LouisRheaume,HarjeetS.Bhabra.ValueCreationinInformation-basedIndustriesthroughConvergence:AStudyofU.S.MergersandAcquisitionsBetween1993and2005.Information&Management,2008(45):304-311.[28]SirowerM.L.TheSynergyTrap:HowCompaniesLosetheAcquisitionGame[J].TheEconomist,1997:43-47[29]EdithPenrose.Thetheoryofthegrowthofthefirm[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59:121-133[30]ScottA.J.CulturalProductsIndustriesandUrbanEconomicDevelopment:ProspectsforGrowthandMarketContestationinGlobalContext[J].UrbanAffairsReview,2004,39(4):461-490[31]DavidThrosby.EconomicsandCultur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43-45[32]Healy.P.M,Palepu.K.G,Ruback.R.S,Doescorporateperformanceimproveafter45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merger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92,31(135):35-75[33]LougllranT.&VijhA.M.Dolong-termshareholdersbenefitfromcorporateacquisition[J].TheJournalofFinanee,1997,12(5):1765-1790[34]刘冰一.企业并购的动机与效应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9(4):25-27[35]张新.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13-16[36]白霄.企业并购效应研究[D].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37]宋献中.论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J].会计之友,2000(10):4-9[38]徐丽.企业并购的效应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2):6-11[39]卢双娥.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5(11):3-7[40]马小会.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J].西部财会,2008(4):11-17[41]杜兴强,聂志萍.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短期财富效应实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7(1):16-21[42]魏淑娟,于俊,乔雪芹.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综合评价研究[J].消费导刊.2008(5):7-13[43]李善民,李珩.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J].管理世界.2003(11):14-17[44]刘云星.企业并购的长期绩效分析—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并购IBM的PC业务为例[J].会计师,2013(8):6-13[45]张波.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评价与分析[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46]陈凤艳.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J].时代金融.2011(5):41-45[47]冯根福,吴林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1(1):17-21[48]方芳,闫晓彤.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思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8):33-37[49]盛明泉,张春强.基于不同并购类型的企业并购价值效应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9):23-27[50]罗素婧,基于财务视角的企业并购风险研究─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J],财会研究,2012(9):19-23[51]袁海,文化产业集聚的形成及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52]胡娟.江苏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46 参考文献[53]杨春丽,史萌.浅谈文化企业的特性和发展对策[J].山东经济,2009,152(3):140-144[54]邓安球.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55]王乾厚.文化产业规模经济与文化企业重组并购行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78-85[56]刘丽娟.文化资本运营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57]李红芳.文化企业战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2[58]王春,齐艳秋.关于企业购并动机的理论研究[J].当代财经,2001(07):40-44[59]杨志刚.我国企业并购动因解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4[60]杨晓嘉,陈收.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动机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38-42[61]符艳.中国企业并购动因分析-以平安联姻深发展为例[J].新经济,2014(01):39-40[62]蒋婵.协同效应与并购整合价值创造[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1):68-69[63]陈建,章华强.企业并购的价值创造机理分析-基于资源竞争优势观[J].江西社会科学,2013(01):201-204.47 传统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浙富控股并购梦想强音为例致谢毕业论文的完成意味着两年的硕士研究生生活即将走入尾声,站在毕业的门槛上,回望两年的硕士研究生生涯,既充实又充满感激。衷心感谢我的硕士导师朱磊老师,无论从学习还是生活上,都对我进行了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帮助,从论文的选题、开题、修改到最后定稿,朱老师悉心指导,甚至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另外,朱老师也是我们生活中的导师,朱老师学识渊博,认真负责,待人和蔼宽厚,是我人生的导师。能师从朱老师,我感到无比的荣幸。衷心感谢在读研期间的各位授课老师,不辞辛苦的传授知识,让我受益匪浅。感谢我的同门师兄师姐和同学,特别是刘金钊师姐、姚坤瑞师姐、韩洪震师兄和孟令倩对我论文提供的无私帮助;感谢我的舍友和全班同学对我读研期间的帮助,使我的研究生生活更加的丰富、精彩,愿我们友谊长存。衷心感谢我学习生活六年的母校——山东财经大学,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我身为山财人感到无比自豪。衷心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把我抚养成人,不断鼓励我追求自己的梦想。请再次接受我最真挚的谢意,和最真诚的祝福!4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