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为学》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ID:35256147

大小:14.0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22

《为学》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_第1页
《为学》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_第2页
《为学》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_第3页
《为学》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_第4页
《为学》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为学》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为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二)能力训练点1.加强诵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只要树立志向并坚定去实践,就可以化难为易达到预定目标。(四)美育渗透点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结构紧凑,对比鲜明,句式整饬的创作美以及故事所揭示的意蕴美。二.学法引导1.以学生自读为主,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文中字词的音、形、义,教师抽查巩固。2.可将文中故事改编成小说剧表演,也可用复述的方式加以理解。可对这个故事的思

2、想内容进行讨论,讨论一下可从哪些方法得出不同的理解。3.理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妙处,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可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去掉,看看文章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由学生从写作和内容的角度加以认识和体会。4.可以根据文章结构层次,将本文化整为零,逐段背诵,背熟后再合零为整体背诵。默写。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及重点虚词的用法,准确翻译文章。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根据注解直译文章,教师答疑并讲析重点词语,让学生明确,巩固重点。2.难点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解决办法教师适时恰当引导学生思考。3.疑点开篇由两个设问句组成,这种写法有什么效果

3、?(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与思辨力)。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课文朗读磁带及录音机。2.投影仪及文学常识、重点词句评析、随堂练习的胶片。3.学生制作生字新词及重点的卡片,课堂交流。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指导学生熟记文言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强化诵读练习。2.准确直译文章。3.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主旨。第一课时导语同学们步入学校的大门已近七、八个年头了,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谈一谈学习知识时的感受,特别是升入中学以来在求知过程中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得很好,每个人接受新知识都要有一个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的过程,怎样才能完成这个过渡呢?用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训来说,即世上无

4、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明确目标l.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2.准确直译文章,掌握重点实词。3.学习本课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4.把握文章主旨。(二)整体感知1.简介作家作品情况(见文下注解)并解题《为学》为做学学问。2.教师范读文章,并指导学生朗读,读准下列读音;并掌握其意思速怠迄屏鄙恃钵语(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学生对照课后注释翻译文章,以段为单位,每个学生讲一段,其他学生补充。2.教师出示投影,将重点词句及难句对学生再次进行训练。(亦也,逮及,赶得上,怠懒散,迄等到,屏摒,常常规,语对说,钵和尚用的碗,之到去,恃凭借,犹仍然,还,鄙边境)3

5、.在理清文章字面意思的前提下,由学生来概述段意第一段提出全文的主要观点,说明为学难易的转化,即学则易,不学则难。第二段讲道理说明持之以恒可令昏庸与聪敏置换。第三段用蜀鄙二僧的故事做论据说明主观努力的重要性,有志者事竟成。第四段以立志为学收束全文,深化文章论点。(四)总结、扩展初读文言文,同学们要加强诵读,培养语感,要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读准字音,注意文言实词的积累。(五)布置作业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文。(六)板书设计第二课时导入新课检查学生朗读背诵。(-)明确目标1.体会文章语言运用,及在语气上的特点,理解文言中常用的语气词乎,矣,也,焉,哉所表达的语气。2.理解文章以事

6、喻理的论证方法。(二)整体感知1.复习文学常识。2.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请一位学生把蜀之僧去南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巩固文言基础知识(订正课后练习二,并出示投影,请学生把下列这些词语译成现代汉语)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②以告富者③富者有惭色④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2.语言特色学生朗读第一段,并分析排比句的艺术效果。(第一个设问句开篇泛论天下事之难易,关键在为,第二个设问句进而引申论述人之为学。由概括到具体,使论述的道理逐步深人,引起人们的深入思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思辨力量。)朗读第三自然段,有钱的和尚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语气有何不同?(第一次属于

7、通常发问,第二次是以蔑视的语气出现的,在富和尚看来,穷和尚只凭一瓶一钵前往南海,是不可思议的,我(富和尚)尚未成功,你(穷)岂不是痴人说梦。)语气词乎、哉疑问,也、焉判断,矣陈述3.把握文章主旨提问,两个和尚同时面对着困难,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是何道理?(贫僧立志而行,在困难面前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为,而富和尚只强调客观条件,不立志而行。)4.请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另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因为有决心而成功的,没有决心而失败的。(联系实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思想认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