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的教案及教学设计

《为学》的教案及教学设计

ID:46043427

大小:94.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为学》的教案及教学设计_第1页
《为学》的教案及教学设计_第2页
《为学》的教案及教学设计_第3页
《为学》的教案及教学设计_第4页
《为学》的教案及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为学》的教案及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学》的教案及教学设计    《为学》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主体课文也是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课文用故事做比喻说明“立志为”的道理全文基本上是叙述蜀鄙二僧的故事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它不仅说了“为学”也阐明了难与易的辨证关系从而告诫人们只要坚忍不拔难事也能变得容易的道理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2、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    3、激发学生树

2、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情感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的语气和情感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为”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勤奋学习的名言、故事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1、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我们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板书课题《为学》观题质疑“为”是个多音字组词在此处读什么“wéi”意思做文题的意思呢    2、交流课前搜集的作者及本文相关资料    彭端淑(约1699一约

3、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四川丹棱人他是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彭端淑从小聪慧颖异十岁即能文有《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晚年诗稿》等传世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意思是写篇文章给儿子和侄子们看谈谈求学、做学问的道理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    第一遍:读准生字字音;    第二遍:能正确停顿、读得流利;    第三遍:要读的有板有眼    2、初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读后有些不理解的地方说一说    4、结合文后译文读一句原文

4、读一句译文试着解决刚刚的疑问可以小组交流    三、精读感悟    1、认真阅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文中说了几方面的内容指导朗读要引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本段中你发现了重复的句子    “则难者亦易矣;则易者亦难矣”这两句话意思自己说一说    2、理解“去南海”这件事是否容易从里看出来的在文中画出来读一读    3、重点指导对话部分的朗读    贫者说话的语气;富者从疑问——轻视——惭愧的态度变化    富者说“子何恃而往”两次不同的语气变化    (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表演读等)    4、相机指导理

5、解重点字的意思:“鄙、恃、去、顾、为”等字    四、拓展延伸    1、请孩子们想像一下穷和尚从南海回来后看到富和尚他们见面时的场景及对话写下来    2、文章主要用(对比)写法来叙述这件事为的是告诉我们什么呢    3、说一说你知道的些人是通过勤奋来取得成功的事例    五、实践活动    1、请从“人之立志“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2、推荐阅读书中两篇文章    六、板书设计    为学    彭端淑    天下事:    为之:难→→易贫者    学之:难→→易    不为:难富者

6、    《为学》教学反思    《为学》这篇课文是清代文学家彭端淑为勉励他的子侄辈努力读书而写的本文选自他的《白鹤堂集》这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篇文言文    亮点:    一、文章的导入的设计比较新颖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同学们也能够积极参与    二、以小故事为切入点进行课文分析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提示一步步走入故事品味语言又能够走出故事得出启示    三、板书设计较有新意能够为教学效果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四、学生预习很认真比较到位因此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不足:(主要为教学过程中的

7、反思)    一、解题    解题中应该加入对文章原题目和作者初始写作用途的解读    二、重点词语的解读    这个环节采用学生讨论法讨论后提出依然不懂的词语教师解答后进行归纳再归纳的过程中我只注重了实词意思的总结而忽略了课文中虚词的归纳和总结而且并没有逐字逐句的去解释重点词语帮学生抓牢基础在课文翻译过程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三、课文分析    由于文章中讲述了“蜀鄙二僧欲之南海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的小故事大部分同学们都会对这个小故事印象深刻因此以这个小故事为切入点来分析文章分析后得出道理“事在人

8、为”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很快的就将道理渗透给学生而并没有运用大量的时间来品读课文让学生品味对而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人物形象应该让学生在我环环相扣的问题的索引下慢慢的解读课文    总体反思与改进:    一、对文本的研究和解读依然不够深刻;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翻译要作为重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对文本的解读最大限度的减小自己的疏忽和漏洞    二、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够透彻总是急于将自己知道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认真分析学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