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导学案(老师)

《心声》导学案(老师)

ID:35259091

大小:13.42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3-22

《心声》导学案(老师) _第1页
《心声》导学案(老师) _第2页
资源描述:

《《心声》导学案(老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声》导学案(老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清思路,能复述故事情节,找出文中的主要矛盾冲突。2、理解作者“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把握小说主题。3、学习心理描写,通过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学习重点】目标1、2【预习导学】第一课时1、预习导学:2、教学过程:(1)名(2)言导课:法国著名(3)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曾说过:“要尊重儿童,(4)不(5)要急于对他做出或好或坏的评价。”可是在我们的教育中存在诸如不(6)尊重孩子,(7)甚至伤害孩子的自尊等弊端,(8)

2、让我们来倾听一个孩子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心声”吧。(9)检查预习:1、认读字词。2、交流明确【预习导学】中的问题,3、理清情节,4、把握人物形象。(三)课堂研讨:1、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2、文中的李京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你喜欢这个人物形象吗?结合小说内容谈你的

3、看法和理由。李京是一个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3、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4、《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认为李京京纠正同学赵小桢的朗读这一行为做得对吗?为什么?你从中

4、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提示:《万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李京京有与万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体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的心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万卡的心声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声。“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2.这篇小说涉及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程老师为什么最后让李京京读完了

5、全文?假如你是李京京或程老师,你会怎么做?教师引导时要把握的方向:教育应该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尤其要尊重和发现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愿望。3、巩固提升:《基础训练》57—58页第1—12题第二课时1.《心声》的作者是:黄蓓佳,主人公是;李京京。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huǎng(恍)惚(2)小狗似的蜷(qun)在他旁边(3)咽(yn)了一口唾沫(4)妒(d)忌(5)祷(dǎo)告(6)发窘(jiǒng)3.下列一段文字,运用了

6、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祯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描写方法: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人物性格特点:李京京想举手念课文却又担心老师不喊他、同学嘲笑他而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能力提高1.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遭遇,为什么取名为“心声”?有什么深刻含义?李京京的“心声”不仅在于执著地要求在公开课朗读小说,其深层次的“心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

7、求老师能公正、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二是渴望家庭和谐,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2.大量运用了心理描写来刻画李京京这个人物,简要分析课文怎样体现了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像李京京这样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成长期。少年心理易受影响,尤其是对与自己生活体验有相似感觉的经验。李京京和万卡的生活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在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为万卡的不幸而感动、悲伤,所以他执著地要在课堂上朗读这篇小说。3.阅读课文,思考回答:李京京指出了同学在朗读上的不足,是出于妒忌吗?李京京渴望朗读课

8、文是出于表现自己的心理吗?李京京是个善良自强的孩子,他没有因为老师的拒绝和同学的嘲笑而产生怨恨,而是一个人努力。他指出同学朗读的不足,不是因为妒忌,而是满怀真诚,他希望同学们能读好这篇自己非常喜爱的小说。最后,他得到了机会,并不是为了显示自己,而是要获得感情上的宣泄。开放探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