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读书 用心对话──以《匆匆》教学为例谈备课

潜心读书 用心对话──以《匆匆》教学为例谈备课

ID:35268273

大小:16.9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2

潜心读书 用心对话──以《匆匆》教学为例谈备课 _第1页
潜心读书 用心对话──以《匆匆》教学为例谈备课 _第2页
潜心读书 用心对话──以《匆匆》教学为例谈备课 _第3页
潜心读书 用心对话──以《匆匆》教学为例谈备课 _第4页
潜心读书 用心对话──以《匆匆》教学为例谈备课 _第5页
资源描述:

《潜心读书 用心对话──以《匆匆》教学为例谈备课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潜心读书用心对话──以《匆匆》教学为例谈备课备课对于教师,就像是一日三餐,平常而不可或缺、不可马虎。我认为,备课的最高境界当属苏霍姆林斯基、于永正。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借一位历史老师的嘴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于永正老师在《备课断想》中坦言:真的,有时,早晨一睁眼就在想教材,想教法,想学生。如此,还有什么课备不好呢?备课,就其本质而言,是潜心读书、用心思考的过程。读什么书呢?当然是博览群书,但在这里,我想更直接、更功利一些──读课程标准、读教材、读教参(即《教师教学用书》)。课

2、程标准是教学的圭臬、是准则、是依据。于永正老师的教学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却有一个笨方法,把课程标准中各年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上,做为教学指南,经常翻看,温故而知新。但据我观察,老师们却忽略了读课程标准,像学武不练功、砍柴不磨刀,事倍功半也就在所难免了。当然,读课程标准是长期之功,在此略过。拙文以我教学的《匆匆》一课为例,分享怎样读教材和教参、写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潜心读教材(语文,特指课文),与作者对话教材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但是,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第一,必须重视其他

3、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第二,要坚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实现用教材教的理想境界。如何实现用教材教呢?潜心阅读、认真钻研教材是唯一出路。这法那法,钻研不透教材就没法。钻研教材,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步骤:1、默读,读得懂:教师要潜下心来默读课文,与作者展开充分的、零距离的对话,不仅要走进作者的心灵,还要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不仅要努力把课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时世界联系起来,并且有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例如《匆匆》,我初读时,认为它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细读文本后,发现不仅如此,更表达出那个时代的、做为道德良知

4、和社会批判的化身的知识分子,对前途的迷茫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所以,朱自清先生在短短的五个自然段、二十三句话、六百多字的文章中,一共有十二个问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先生怎么会不知道时间如流水,何时复西归呢;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朱自清先生怎么会除徘徊外,什么也不剩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朱自清先生怎么会是白白走这一遭呢?他不停地追问、思索。为什么?因为处在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朱自清先生对人生怀疑、对前途迷茫,他只好反复地追问、不断地思索。这种怀疑和迷

5、茫,用文中的词就是空虚、茫茫然、掩面叹息、徘徊。因此,我把目标定位为懂得珍惜时间,初步学习追问和思考人生意义。2、朗读,读得好:如果说默读是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那么,朗读就是跳出文本、呈现作者的内心世界,赋予文本以生命。因此,我认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老师的朗读,要做到口中读出声音、眼中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手中读出笔记。这样朗读,课文就活了、有生命了。老师朗读得好,备课就完成了一大半工作;老师朗读得好,课堂上才能自信地让学生跟你读。师生都能读得声情并茂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灵性的、有效的。3、跳读

6、,用得上:老师读课文,其目的是为了教学,为了引领学生重走你的读书之路。学生读得懂、读得好,老师才算真读懂、真读好,这需要选择一个引领学生读书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在哪里呢?在课文的附加内容──单元组导读和回顾以及课后练习。⑴读单元导读和回顾,明确训练重点:教材一般分单元组编排,每个单元一个主题或者一个重点训练项目,编者在每组课文前编写一段话加以提示。如《匆匆》编排在第十二册第一组,编者在《第一组》中写了三段话,提示单元主题: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训练重点: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

7、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等等。在单元小结的《回顾拓展》中,总结了两点:一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二是获得这种见解的方法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独立思考,与导读提示的训练重点遥遥相对。由此,我们知道了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训练方法等等。课堂教学就引导学生围绕训练重点展开阅读和思考,有选择地细读精思,而不面面俱到。⑵读课后思考练习,明确教学思路:课后思考练习,往往就是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编者意图的集中体现(袁微子)。它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与学的思路。换句话说,一篇课文的教学,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读自悟、通过讨论交流,能够独立完成课后思考练习,就完

8、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因此,备课时教师应该对课后思考练习进行分析,明白其意图,必要时亲自下水做一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