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雪的日子,我们相约在这里!我们共同收获,共同成长!

飘雪的日子,我们相约在这里!我们共同收获,共同成长!

ID:35327071

大小:58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3

飘雪的日子,我们相约在这里!我们共同收获,共同成长!_第1页
飘雪的日子,我们相约在这里!我们共同收获,共同成长!_第2页
飘雪的日子,我们相约在这里!我们共同收获,共同成长!_第3页
飘雪的日子,我们相约在这里!我们共同收获,共同成长!_第4页
飘雪的日子,我们相约在这里!我们共同收获,共同成长!_第5页
资源描述:

《飘雪的日子,我们相约在这里!我们共同收获,共同成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泰来初中语文二班级学习简报第4期主编:胡新丽2011年12月10日飘雪的日子,我们相约在这里!我们共同收获,共同成长!再有十二天,我们将结束这为期三个月的学习之旅,祝愿大家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国培计划——黑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第九周(12.12—12.18)培训内容安排各位老师好!2011年继教网“国培计划”——黑龙江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已进入第九周。现根据“日程表”的安排,将本周的学习、工作内容整理如下,以供参考:1.结合培训内容,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完成一篇教学设计,并写出实

2、施后的教学反思。2.提交第5篇研修日志。3.进行网上交流、学习,并在班级论坛或学科论坛中发表主题帖和回帖全面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付华(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有三处三句话):1.“总目标”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2.“阶段目标之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3.“实施建议之评价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

3、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上三句,看似简约(注意我没有用简单这个词)、浅易,实则精确精要,它是我们制订文言文教学策略的依据,需要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下面就几处表述,谈谈我的理解:1.“浅易文言文”“浅易”本身就属于经验性的模糊判断。一般地说指思想不太深奥、凭借学生的人生经验和思维水平能够理解;表达方法合乎常规、语言文字不生僻;阅读难度不大的文章。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现行教材中所选文言文几乎涉及由先秦至明清各个时期之优秀散文这

4、些优秀作品,全面地反映着汉语言规律的发展与承传(通假字、古今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这种浅易要辩证地看。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何为文章的基本内容?我想基本内容应该包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思路、作者的思想情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所持论据、事物的基本特征或基本原理。“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是初中三年教学学习最终预期的能力目标既最终的学业水平,但在三年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予以许多指导和训练。如,有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未必能做到真正理解。例如:《邹忌讽齐王纳

5、谏》——《战国策·齐策》吾妻之美我者美美měi,会意。金文字形,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本义:味美。<形>形貌好看,漂亮: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动>认为…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美”,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是_____吾妾美我者客美我者就很难说是“认为…美”,因为“认为”是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做出某种判断。妾的畏,客的有求导致的“美我”,很可能是口不应心,用工具书恰恰难以得出正确的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从而形成能力。3.“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

6、,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两个“考察”并举,不能只关注“记诵”的落实,而忽略“理解”的训练。“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不等于在阅读教学中回避必要的特殊语言现象的分析。(简而言之,“不考”不等于“不教”)尽量回避语法理论、术语的讲解,不等于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文言语句的翻译。如“一狼犬坐于前”,我们不必大讲特讲名词状语,但还是应该让学生明白这里的“犬”的特殊用法,从而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再如:作为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互

7、文。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在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有数十处,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我们理解它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不片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如果不知道互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无法正确

8、理解,虽然对这句话大多数教材有整句的翻译,但是,这一类的现象如果不讲,学生就不能举一反三,真正掌握,也很难形成课标要求的理解文章内容的教学目标.讲到这里有的老师可以能会问:古汉语知识要不要讲?看过刘德水写过的一篇文章,针对这个问题他是这样表述的“当然是可以讲。知识这个东西决不是坏东西。关键是什么时候讲,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我的私见,知识应该在学生阅读理解出现障碍时,作为解决问题、跨越障碍的工具,这个时候可以介绍。或者在多次遇到同一种情况,学生已经熟知一种语言现象时,可以做一点简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