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教案第三十一章——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中职教育)

民法教案第三十一章——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中职教育)

ID:35410471

大小:62.0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4

上传者:U-991
民法教案第三十一章——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中职教育)_第1页
民法教案第三十一章——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中职教育)_第2页
民法教案第三十一章——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中职教育)_第3页
民法教案第三十一章——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中职教育)_第4页
民法教案第三十一章——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中职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法教案第三十一章——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中职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第一节遗嘱继承概述一、遗嘱继承的概念遗嘱继承是指在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合法有效的遗嘱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法律制度,又被称为“指定继承其中,依照遗嘱的指定享有遗嘱继承权的人为遗嘱继承人,生前设立遗嘱的被继承人称为遗嘱人或立遗嘱人。遗嘱继承是与法定继承相对应的继承方式,其具有以下特征:1、遗嘱继承以被继承人死亡和立有遗嘱为发生根据。引起遣嘱继承的法律事实构成包括:事件或自然事实,即遗嘱人的死亡;法律行为,即遗嘱人设立合法有效的遗嘱。而法定继承只需一个法律事实,即被继承人死亡。2、被继承人意志的直接体现。在遗嘱继承屮,遗嘱人不仅可以指定遗产的继承人,还可以指定继承人的顺序、遗产的分配方式等事项。因此,遗嘱继承中始终贯彻着被继承人的意思,直接体现被继承人的意志。3、遗嘱继承在效力上优先于法定继承。在继承开始后,有遗嘱的,先按遗嘱进行继承,之后才开始法定继承。II遗嘱中所指定的继承人,对遗产的继承不受法定继承时法律对继承顺序、继承人应继份额规定的限制,但根据《继承法》第16条第2款的规定,遗嘱继承人只能是法定继承人范围之内的自然人。二、遗瞩继承的适用条件遗嘱继承体现了意思自治原则。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在被继承人死亡之后,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时才能依遗嘱继承办理:1、没有遗赠扶养协议。遗嘱继承效力高于法定继承,低于遗赠扶养协议。因此,只有在设有遗赠扶养协议或遗赠扶养协议无效、或虽遗赠扶养协议有效,但遗产中遗赠扶养协议尚未涉及的部分可以进行继承。2、被继承人的遗嘱合法有效。首先,被继承人生前立有遗嘱;其次,遗嘱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要件,因为只有合法的遗嘱才能发生法律效力。3、遗嘱继承人没有丧失、放弃继承权,也未先于遗嘱人死亡。继承人必须具有继承资格,丧失或放弃继承权的遗嘱,继承人即不再具有继承资格,不能再适用遗嘱继承;遗嘱继承人先于遗嘱人死亡时,不适用遗嘱继承,也不发牛代位继丞。第二节遗嘱一、遗嘱的概念和特征(-)遗嘱的概念遗嘱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Z分。广义上的遗嘱是指死者生前对于其死后-•切事务所作的处置和安排,包括政治、经济、身份、财产、情感、道徳等各方面。狭义的遗嘱,即继承法上的遗嘱,是指口然人生前按照法律规定处分口己的财产及安排与财产相关的事务,并于死后发生法律效力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继承法》第16条规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遗嘱的特征1、遗嘱是一种单方的民事法律行为。遗嘱仅需遗嘱人单方意思表示即可成立,无须对方有接受的意思。相对人是否接受不影响遗嘱的成立和效力,但遗嘱继承人是否接受继承决定遗嘱继承是否发生。2、遗嘱继承不适用代理制度。遗嘱具有人身性,故须由遗嘱人亲门设立,而不能由他人代为设立。3、遗嘱是在遗嘱人死亡后才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遗嘱具有可撤冋性,继承法第20条第1款规定,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遗嘱是一种死因法律行为,因而在遗嘱人死亡前不发生法律效力,只冇遗嘱人死亡后才生效。4、遗嘱是一种耍式法律行为。若不符合法定的方式则不能发生法律效力。遗嘱的形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应以遗嘱设立时的情形为准。二、遗嘱的形式遗嘱的形式是指遗嘱人处分财产的意思表示方式。根据《继承法》第17条的规定,遗嘱的法定形式有以卜•五种:1、公证遗嘱。公证遗嘱是指经过国家公证机关依法认可其真实性与合法性的书面遗嘱。公证遗嘱由遗嘱人向公证机关中请办理,与其他遗嘱方式相比,最为严格,更能保障遗嘱意思表示的真实性,因而效力最高。继承法第20条第3款规定,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2、□书遗嘱。门书遗嘱是指由遗嘱人亲笔书写制作的遗嘱。这种遗嘱设立形式简便易行,具冇较强的保密性,是最常用的遗嘱形式。继承法第17条第2款规定,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刀、日。自然人在涉及死后个人财产处分的内容,确为死者的真实意思裹示.有木人签名井注明了年、月、日,又无相反证据的,可按自书遗嘱对待。3、代书遗嘱。代书遗嘱是由遗嘱人口述遗嘱内容,他人代为书写而制作的遗嘱,又称为代笔遗嘱或口授遗嘱。继承法第7条第3款规定,代书遗嘱应当冇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遗嘱人不会书写自己名字的,可按手印代替签名。4、录音遗嘱。录音遗嘱是指以录音方式录制下來的遗嘱人的口述遗嘱。继承法第17条第4款规定:以录咅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见证人也应当将自己的见证证言录制在录音遗嘱的磁带上。5、口头遗嘱。口头遗嘱是指由遗嘱人口头表述的,而不以任何方式记载的遗嘱。我国继承法第17条第5款规定: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M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为保证遗嘱的真实性,《继承法》第17条规定,代书遗嘱、录音遗嘱、丨I头遗嘱都须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由于遗嘱见证人证明的真伪直接关系到遗嘱的效力和遗产的处置,因此继承法对遣嘱见证人的资格做了规定,下列二类人员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1)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2)继承人、受遗赠人;(3)与继承人、受遗赠人冇利害关系的人。继承人、受遗赠人的债权人、债务人、共同经营的合伙人,也应当视为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而不能作为遗嘱的见证人。 三、遗嘱的效力遗嘱作为一种法律行为,只冇具备法定条件时,才发生法律效力。(-)遗嘱的有效遗嘱的有效是指遗嘱具备法定的条件,能够发生法律效力,可以被执行。有效的遗嘱须具备以下条件:1、遗嘱人有遗嘱能力。遗嘱人立遣嘱时必须具有行为能力,如杲设立遗嘱时具冇行为能力,立遗嘱后丧失的,不影响遣嘱的效力。2、遗嘱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如遗嘱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数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吋,其屮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的公证遗嘱屮所作出的意思表示为准;没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遗嘱中的意思表示为准。3、遗嘱的内容合法。遗嘱的内容是否合法,应以被继承人死亡时为准。4、遗嘱的形式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遗嘱是否符合法定的形式,应以遗嘱设立时法律的规定为准。(二)遗嘱的无效遗嘱的无效是指遗嘱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而不能发生法律效力:依继承法第17、19、22条规定,遗嘱的无效主要有卜•列情形:1、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即使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后来具备了完全行为能力,其先前所立遗嘱仍属无效遗嘱。2、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受胁迫、欺骗而设立的遗g8不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所以也应当是无效的。3、伪造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根木不是被继承人的意思表示,因此,即使伪造遗嘱没冇损害继承人的利益,或并不违背被继承人的意思表示,也屈无效。4、被篡改的遗嘱内容无效。遗嘱被篡改的,被篡改的部分无效,但不影响遗嘱屮未被篡改内容的效力。5、如果遗嘱没冇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冇生活來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份额,对应当保留的必要份额的处分无效;继承人是否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來源,应按遗嘱生效时该继承人的具体情况确定。遗嘱人以遗嘱处分了屈于国家、集体或他人所有的财产时,遗瞩的这部分也应认定为无效。6、在危急情况消除后,口头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咅形式立遗嘱的,先前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四、遗嘱的变更和撤销遗嘱具冇可撤回性,因此,在遗嘱发生效力前,遗嘱人可随时变史或撤销所立的遗嘱。遗嘱的变更和撤销方式有明示方式和推定方式两种。(-)遗嘱变更、撤销的明示方式遗嘱变更、撤销的明示方式是指遗嘱人以明确的意思表示变更、撤销遗嘱。遗嘱人以明示方式变更、撤销遗嘱的,须以法律规定的设立遗嘱的方式进行。《继承法》第20条第3款规定: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因此,公证遗嘱的变更、撤销只有到公证机关办理公证后方为有效。(二)遗嘱变更和撤销的推定方式遗嘱变更和撤销的推定方式是指遗嘱人虽未以明确的意思表示变更、撤销所设立的遗嘱,但法律根据遗嘱人的行为推定遗嘱人有变更或撤销遗嘱的意思表示,并实际产生变更或撤销遗嘱的法律后果,推定方式主要冇以下三种:1、遗嘱人立有数份遣嘱,且内容相互抵触的,以最后所立的遗嘱为准,推定 后立的遗嘱变更或撤销前立的遗嘱。2、遗嘱人生前的行为与遗嘱的意思表示相反,而使遗嘱处分的财产在继承开始前灭失、部分灭失,或所冇权移转、部分移传的,遗嘱视为被撤销或部分被撤销。3、遗嘱人故意销毁遗嘱的,推定遗嘱人撤销原遗嘱。原遗嘱毁坏后是否又立有新遗嘱不影响推定的效力。五、遗嘱的执行遗嘱的执行是指为了实现遗嘱内容,在遗嘱发生法律效力后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的必要行为,是实现遗嘱内容和被继承人的意愿,保护继承关系当事人利益的重要措施。遗嘱的执行在被继承人死亡后、遗嘱生效吋开始。(-)遗嘱执行人的种类遗嘱执行人是实现遗嘱内容的人,根据继承法第16条的规定和司法实践中的做法,可以把遗嘱执行人分为两类:1、遗嘱确定的遗嘱执行人:《继承法》笫16条第1款明确规定,公民可依法设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遗嘱执行人可以是法定继承人.法定继承人在被指定后有义务成为执行人;也口J以是其他人;但其他人可以拒绝作为遗嘱执行人。2、法律规定的遗嘱执行人。遗嘱人未指定或指定的遗嘱执行人不能执行遗嘱的,遗嘱人的法定继承人为遗嘱执行人。如果法定继承人为数人,可由推选的代表或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各种事项。在既无指定执行人又无法定执行人的情况下,法律规定由社会组织作为遗嘱执行人,“社会组织般指遗嘱人生前所在单位或继承开始地点的基层组织。(二)遗嘱执行人的职责我国《继承法》对此未作明确规定,根据遗嘱执行人本身的性质,结合司法实践,遣嘱执行人有下列职责:1、对遗嘱产生存在方式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确认,这是遗嘱执行人的首要任务和职责;执行的遗嘱必须是合法、真实、有效的。2、通知继承关系当事人;办理死广证明、户口注销等手续,这是遗嘱生效的必备条件。3、确认、清理、保管遗嘱人的财产。依照法律规定和当事人意思划定遗产范围、偿还债务、追偿债权等各种财产权益。为此支出的合理费用从遗产中支出。4、召集继承人、受遗赠人等相关当事人,宣布遗嘱,就遗产情况做书面报告说明。5、按遗嘱内容分配遗产,在分割财产时,应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6、有针对各种妨害继承的行为提起诉讼的权利;同吋也有义务接受继承人、受遗赠人对自己执行行为审查的义务。遗嘱执行人对其造成的损失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三)对附有义务的遗嘱的执行遗嘱执行人对附有义务的遗嘱执行时,有权要求义务人履行义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v屮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继承法意见》)第43条规定,附义务的遗嘱继承或遗赠,如果义务能够履行,而继承人、受遗赠人无止当理由不履行,经受益人或其他继承人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附义务那部分遗产的权利,并可由捉出请求的继承人或受益人负责按遗嘱人的意愿履行义务,接受遗产。第三节遗赠 一、遗赠的概念和特征遗赠是指自然人通过设立遗嘱把遗产的全部或一部分无偿赠给国家、社会组织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口然人,并在死后生效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其中设立遗嘱的自然人称为遗嘱人,被遗嘱人指定接受遗产的人称为受遗赠人,遗赠具有以下特征:1、遗赠是-种无偿给予他人-定财产的赠与行为。2、遗赠是在遗嘱中规定的,须以遗嘱的方式进行爲3、遣赠与遗嘱继承同屈死因行为,此区别于生前的赠与法律行为。4、受遗赠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自然人或国家及其他社会组织。5、遗赠须由受遗赠人亲口接受,并明确表示接受时才发牛遗赠的法律效果。6、受遗赠人无权参与遗产分配,仅能从继承人或遗嘱执行人处取得受遗赠的财产。二、遗赠与遗嘱继承的区别尽管遗赠与遗嘱继承冇诸多相同Z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民事法律行为。两者区别如下:1、二者的受让主体不同。遗赠的受让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自然人,或国家及具他社会组织。而遗嘱继承中的受让入,即继承人必须在法定继承人范围内,且必须是口然人。2、二者所指向的客体范围不同。遗赠的客体只包括财产权利,不包括消极的财产义务,但执行遗嘱不得妨碍清偿遗赠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而继承的客体范围不仅包括财产权利述包括财产义务。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的税款和债务以被继承人的实际遗产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的部分,继承人可不予清偿,但门愿偿还的不在此限;但继乐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述责任。3、权利的接受、行使方式不同。受遗赠人只有依法在法定期间(在知道受遗赠的两个月)内明确作出接受的意思表示吋才视为接受,否则视为放弃遗赠。而遗嘱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处理询,明确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才能冇效。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无权参与遗产分配,这也不同于遗嘱继承人。4、在遗嘱继承屮,遗嘱人可在遗嘱屮指定候补继承人,而在遗赠屮则不能指定候补的受遗赠人。三、遗赠的有效条件遗赠作为民事法律行为,不仅要符合法律行为一般要件,还要符合《继承法》的特别规定。一个有效的遗赠须貝备以下条件:1、立遗嘱人在立遗嘱时,须冇完金行为能力。2、遗嘱须意思表示真实、口愿合法,遗嘱人须对财产享有处分权,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3、受遗赠人须在遗嘱工效时存在、未死亡。欲使遗赠发生预期法律效果,须由受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的意思表示,否则视为放弃。四、遗赠的执行遗赠的执行是指为了实现遗嘱中遗赠部分的内容所做的必耍行为和程序。遗嘱执行人通过履行执行遗嘱的职责,实现遗产从遗赠人到受遗赠人的交付转移。遗赠的执行范围仅限于遗产中的指定部分,遗赠人牛前负有缴纳税款的义务或负有债务的,则以遗产对税款、债务清偿后的余额作为执行的范围。遗赠的标的物为特定物时,遗嘱执行人则交付该特定物,该特定物灭失的,则遗赠效力归于消灭。 第四节遗赠扶养协议一、遗赠扶养协议的概念和特征遗赠扶养协议是指遗赠人与扶养人(包括组织)签订的,遗赠人的全部或部分财产在其死亡后按协议规定转移给扶养人所有,扶养人承担对遗赠人“生、养、死、葬"义务的协议。《继承法》第31条规定,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公民也可以与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相同内容的扶养协议。遗赠扶养协议具有以下特征:1、遗赠扶养协议是双务有偿的法律行为。遗赠扶养协议一经有效成立,就对协议双方产生约束力,遗赠方和扶养方都应承担相应的义务。2、遗赠扶养协议具有生前法律行为与死后法律行为的双重属性。扶养人应对遗赠人尽扶养义务,这是其在生前的效力;但财产的赠与在遗赠人死亡后才能发生效力。3、遗赠扶养协议的遗赠人只能是自然人,扶养人则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集体所有制组织。4、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优先于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根据继承法第5条规定,继承开始后应先执行遗赠扶养协议,然后才按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处理遗产:二、遗赠扶养协议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受扶养人的权利和义务受扶养人享有依协议请求扶养人扶养和接受扶养人扶养的权利;承担在世时妥善管理遗赠财产、不处分遗赠财产并将其转移给扶养人的义务。(-)扶养人的权利义务扶养人享有在遗赠人死后取得遗赠财产的权利;承担扶养照顾遗赠人,并在遗赠人死亡后将其安葬的义务。三、遗赠扶养协议的解除遗赠扶养协议的解除是指协议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或rti-T—方行为致使合法有效的遗赠扶养协议效力归于消灭的法律制度。遗赠扶养协议的解除通常存在以下两种情况:1、双方协商一致同意解除。这种情况下,双方应协商对扶养人的补偿事项作出合理的解决。2、当韦人•方rh丁无正当理rh拒不履行协议内容,导致协议解除。若rtr丁•遗赠人的行为导致协议解除,则其应支付扶养人已经支付的扶养费用和劳动报酬;若扶养人无正当理由不承担扶养遗赠人的义务导致协议解除的,其无权请求返述其已经支付的扶养费用和劳动报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