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报告

小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报告

ID:35448624

大小:55.63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3-24

小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报告_第1页
小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报告_第2页
资源描述:

《小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报告我于2013年2-3刀份,前往泰安市岱岳区化马湾乡王家庄小学见习。在见习这段时间里,我对小学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情况做了调查。主要目的是:过观察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小学生目前的发言状况,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信心、畅所欲言的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许多老师常反映小学低年级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常常是全班同学都举手,有的学生还把胳膊伸直,甚至站起来,一定要让老师知道“这道题我会I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同学们“腼腆”了许多,上课也就一半同学举手回答问题,有的是不知道,有

2、的知道也不说,绝大多数同学都“规规矩矩”,根本看不到低年级小学生那种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场面。年龄越来越大、知识越来越多,但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却越来越少。我们就想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调查。并通过调查找出同学们不爱举手发言的原因所在,据此对老师和同学们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改善小学课堂沉闷的气氛。调查分析后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的原因(1)不会回答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当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回答有困难时,就不能自信地举起手。他们生怕老师一不小心让自己回答。这个问题自己不会回答,回答错误后怕同学们笑话或老师批评。不会答题的原因也有许多,有些问题对他们而言难度较大,短时间还没

3、思考好;有时刚刚老师提问的时候自己开小差了,没听清问题,不知回答什么。所以我们老师在以后提问的时候,能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提的问题难易结合起来,来培养每个孩子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另外,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还要及时提醒。而但,当学生回答错误后不要批评他们,要及时纠正他们,给他们分析问题。(2)不敢回答有些学生从心理上就怕老师,看到老师恨不得躲得远远的,认为老师很凶,经常批评学生。这种害怕可能是听受过批评的同学说的,也可能听父母说:要好好听听老师的话,不然就会挨训,等等原因致使有一部分学生害怕老师,甚至没有和老师交流就害怕。怕老师自然就会在有老师在的课堂上

4、回答问题没那么积极了。(3)老师的肯定、鼓励与评价学生都曾有过举手的经历,他们也都曾满怀信心觉得自己是有能力回答问题,但由于诸多原因,那儿次举手老师没能叫到他,他没能回答问题,得到老师的肯定,就放弃了发言的权利。或许曾经发言过,但回答错了,老师没能给予止确的评价,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多多少少留下了点阴影。当然老师如果能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利用课间与学生谈谈心,多鼓励鼓励学生,学生或许会信心倍增,可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借口,老师没能给更学生更多这样的关注。(4)家长的肯定、鼓励与评价老师面对许多学生,可能有些人会被疏忽,但作为家长面对一个孩子,就应该

5、尽心尽力,以教育、辅导孩子为主。然而,由于工作、家庭等原因,家长除了满足孩子吃喝拉撒外,没能花更多的精力走进孩子内心世界,对孩子的思想予以肯定,鼓励他们多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交流。甚至有些家长一味否定孩子,这样的孩子能在课堂上自信地高举他的手吗?在学生不愿意回答问题这一问题上,家长的作用是很大的,而且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这一点。(5)同学们的表现尊重是一种美德,但在班级里时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同学回答问题出错时,总会有人在旁边插嘴,甚至嘲笑,这样的舆论导致很多人不敢再举手答题。另一方面是,孩子们的比较心理,看着别的孩子不举手自己也不举

6、手;看着别人玩,自己也玩。(4)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小学高低年级学生对回答问题的态度随着年龄的变化也有不同的表现。一年级学生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样了,所以这阶段班里每每发言的同学最多,他们认为,上课不举手就说明学习不好,积极回答问题,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了的内心想变得“越来越沉稳”,没了发言的冲动,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认为,回答问题并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过被老师问到答不上来确实很尴尬;说错了同学笑话,有的同学不自信,认为自己是差生,肯定答不对干脆不举手。经常举手的同学一般被认为“爱出风头”o正是这样的心理,按住了他

7、们本该高举的双手。而当老师指名回答问题吋,有些学生都有一种“紧张、恐慌”的感觉。甚至出现答错的情况。不难发现孩子不举手回答问题肯定是有其原因的,那么我们就不能一味地埋怨他们,而是应该分析其中原因,寻求解决的方法,这也是我们今后教学中应该努力的方向。以上就是小学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