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历程

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历程

ID:35462809

大小:64.9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4

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历程_第1页
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历程_第2页
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历程_第3页
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历程_第4页
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历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赣南师院文旅学院09人文教育级(歿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历程曲于农村土地制度对我国农村发展冇重大影响,所以相关的研究比较多,综合起來主要是分三阶段阐述建国以來我党实行的土地制度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启示。第一阶段土地制度改革(1949-1953年)樊兴丽、布海东在《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及启示》认为第一阶段是从1949-1953,建国之初,我们的农村十•地高度集中在地主手中,大量农民只能通过租种地主土地的方式进行生产,在这种情况下,土地的所冇权与使用权基本上是分离的,这一时期土地改革

2、的目标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即变“地主所有、租仙经营”的土地产权制度为。本题目研究的现状李岳云和冯继康在《新中国农地政策的历史嬉变及逻辑启示》阐释土地改革第一阶段是(1949年-1952,这一阶段是农户土地私冇,自主分散经营。农地政策的基本任务就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实现耕者有其B的制度口标。秦剑军的《建国以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嬉变》认为建国后第一次土改是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土地制度变革尽管使地主、富农的利益受到损害,然而它却使大多数

3、的农民从中受益,广大农民的生活也因此得到极大的改善。这种政府推行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也为后来的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第二阶段土地制度改革随着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1953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一化三改”的过渡吋期总路线。该时期土地制度改革的宗旨是将农民土地私冇转变为公冇制,将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将农民分散的家庭经营变成集体统一经营。农业集体化历经初级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化3个阶段李行温铁军《屮国60年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国家行为分析》中认为受当时的约

4、束,恶劣的政治环境,中国必须实现工业化,工业化必须完成“资木的原始积累”,必须完成工农业产品的交换,因此国家的最优选择是通过农业生产的集体化來完成其工业化进程,维持其口身的存在。《关丁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农业生产合作社在试办和初期发展的过程中己经充分显示十大优越性。1975年《宪法》第7条规定:“农村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多鳥”“现阶段农村人民公社的集休所有制经济,一般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即以生产队为基木核算单位的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三级所有。”“在保证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社员可

5、以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牧区社员可以有少量的自留畜。”三、第三段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将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刘广栋、程久苗《1949年以来小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理论和实践》认为第三阶段是1978至今。这一阶段学者们主要把研究目光投向了运行屮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析了土地制度运行屮存在的问题并提岀了土地制度改革的建议和对策。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6条将《宪法》第8条第1款修改为:“农村中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生产、供销、信

6、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冇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1999年3刀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15条将《宪法》第8条第1款修改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冇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学术

7、价值和现实思义学术价值: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指出:“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生存的源泉。”毛主席曾说过:“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农民的问题就土地问题。”了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历程是开展我国当前土地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但是土地问题仍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耍问题z—,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农村问题,成为国家解决农村问题的重点。分析农村土地变革的背景、内容、影响及吸取的经验教训,对推进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意义现实意义:“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

8、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而目前“三农”问题的焦点乂聚焦于农村土地问题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滞后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制约因素。纵观现代屮国农村土地,土地的可种植率越来越少,而更多的是被企业征来开发,刺激经济,谋取利益,如房地产、人工景观、娱乐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