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修改过程中的思考_图文文库

说课稿修改过程中的思考_图文文库

ID:35465438

大小:104.6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5

说课稿修改过程中的思考_图文文库_第1页
说课稿修改过程中的思考_图文文库_第2页
说课稿修改过程中的思考_图文文库_第3页
说课稿修改过程中的思考_图文文库_第4页
说课稿修改过程中的思考_图文文库_第5页
资源描述:

《说课稿修改过程中的思考_图文文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说课稿修改过程中的思考1、课标、教科书、三维目标、重难点、学情、教法学法如何确定,确定的依据是什么?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课标与其他的关系A课标与教科书的关系(教科书是依据课标编写的,这种关系作为教师的我们是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但是课标只是一个上位的东西的概念。)B课标和三维目标的关系(我对课标的整体把握还不是很透,只是粗浅的理解,课标中涉及到对三维目标的宏观的要求,如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的宏观的要求,这点还是需要具体的证明,再去研究课标)C课标与重难点的关系(我认为课标在一定程

2、度上可以体现重点,但是决定不了难点,因为难点与学生的认知有关,应该由学情决定)D课标与学情(我认为二者是彼此之间相对相互独立的东西,课标是客观的,学情也是客观的,没有很大的关系)E课标与教法学法(也没有多大直接的关系)(2)教科书内容与其他的关系A教科书与三维目标的关系教科书的内容会影响到三维目标中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学生获得什么能力、学习这些知识需要什么过程与方法、这些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总之,三维目标是围绕教科书知识体现的。B教科书与重难点的关系重点与课标相关,难点与教科书

3、本身的内容相关,如果这一部分比较难理解,就是难点。C教科书内容与学情的关系也是相对孤立的关系。D教科书内容与教法、学法我认为关系密切,这部分知识怎样教好,怎样学好,是针对知识本身来的o(3)三维目标与其他的关系A三维目标与重难点的关系三维目标可以体现出重难点,也就是说,从你制定的三维目标中你会看出本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所以说一定程度上,三维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到重难点。B三维目标与学情的关系需要根据学情来确定目标C三维目标和教法学法的关系两者是重复的,三维目标中就包含了教法和学法的(4)重难点和其他的关系A重

4、难点和学情的关系设定重难点时候要考虑学情B重难点和教法学法的关系教法学法要考虑重难点<5)学情和其他的关系A学情和教法学法的关系,教法学法的设定要考虑到学情(6)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教法学法和三维目标的重复性,是否可以去掉教法学法?(7)从以上各项关系的分析中我们又可以看出什么东西?注:箭头指向谁,就说明谁是相关项的来源。我的统计:A指向课标的是三处:B指向学情的是三处:C指向教科书的三处:D指向重难点的两处:分别是三维目标、分别是三维目标、分别是三维目标、分别是三维目标、重难点、教科书重难点、教法学法重难点、

5、教法学法教法学法E指向教法学法的零处F指向三维目标的是零处我的猜测:a如果教法学法和三维目标有重复,那么就说明三维目标的制定要考虑课标、学情、教科书、重难点所有的因素,是一个综合考虑的过程。b重难点的确定也是一个综合考虑的过程,需要考虑课标、学情、教科书c课标学情教科书的关系是:课标与学情相对无关、教科书内容体现课标、学情和教科书也是相对无关。d这又能够得出怎样的结论?备课的时候要有(学情意识、课标意识)一级、(教科书意识)二级、然后才是。我的结果:■教师备课要参看:课标、教科书、学情(我还参看了别人的教学设计以

6、及视频,但是这些不是我三维目标和重难点的依据、还参看了一些教参、纪录片、相关读本等)■教师备课后生成的东西:三维目标、重难点■所以说三维目标、重难点要写在后面,体现你的这些东西是在上述三项的综合分析考虑的结果。(8)反思我的说课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2、4、从说课稿的顺序上就能够体现出我备课的思维混乱(这是需要改进的)。跟学生学习最相关的学情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是准备将它作为我的论文来做的。因为论文还没有深入开始,所以说,我只能根据我听别人的学情分析,以及杨老师的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1)看初中学习之后学生认知

7、情况,认识学生的学习起点。(针对本课学生的知识起点)预设学生在某一个问题上可能的认知误区。(针对本课学生的认知问(2)题。)针对本课,我的学情分析的改进以及还要改进说课的流程。(3)在教学设计时候如何对待别人的教学设计?(1)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过程,因为网络的原因,我们可以随时获得很多的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认为,可以参考,但是要服务于自己的教学设计,而不是直接抄袭。所谓服务于自己的教学设计就是说要在内化别人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为我所用。(2)用的标准是什么?由于现在统一课会呈现出很多不同的教学设计,会让

8、人眼花缭乱,如何选择?标准一、适合自己的,符合自己的教学方式,自己能够内化,驾驭的了的;标准二、更能够体现学生为中心,使得学生得到思维等方面锻炼的,这也是我在备这一课的所想。我认为参照别人教学设计的过程就如同是在写论文,先要进行一个“学术梳理”,然后对其发表自己的观点,哪些好的,哪些还是要改进的,进而提出自己的一套东西。这样才能够推动这一“领域的进步”。不过某一课教学设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