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23、愚公移山

[中学教育]23、愚公移山

ID:35476588

大小:62.1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25

[中学教育]23、愚公移山_第1页
[中学教育]23、愚公移山_第2页
[中学教育]23、愚公移山_第3页
[中学教育]23、愚公移山_第4页
[中学教育]23、愚公移山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23、愚公移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堂学习指南课题:23愚公移山(一课时)课型:阅读课文姓名:主备:李倩辅备:苟金玲审核:班级:九年级班组别:【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顺畅朗读,识记文言字词的意思,了解故事的大意。2、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3、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的阅读。【教学重难点】:目标2、3【教学流程(-)揭示目标(二)链接基础1、杳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列子,名,乂称御宼,国人,前期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木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的,里面保存了不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三)指导自学1、

2、个体自学(1)为下列加点字注咅:仞()箕畚(孀()龊()匮()荷()(2)重点实词解释。许:彻:惧:负:匮:(3)通假字寒暑易节,始_反焉通,意思:甚矣,汝之不惠通,意思: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意思:_厝朔东,_厝雍南通,意思:无陇断焉通,意思:(4)占今异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方:古义泠义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今义何苦而不平曾:何苦:古义;今义(5)—词多义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焉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而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笑而止Z曰(其如土石何())英妻献疑曰((6)惧其不已(词类活用现象)箕畚运于渤海Z尾箕畚:—词活用作—词,意思:吾与

3、汝毕力平险毕:—词活用作—词,意思:聚室而谋聚:—词活用作—词,意思:(7)重点句子翻译1)甚矣,汝之不惠。2)汝心Z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了。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4)河曲智叟无以应。(7)对照书上注释、查阅工具书并结合相关资料,逐字逐句理解文意,请你将认为应积累的词圈点起来。不清楚的地方请打上“?"号,以便在小组内讨论。2、组内互学将文言文在小组内翻译,形成共识。(1)请自由朗读课文后,用原文冋答下列问题。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益处?原因:②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口J看出移山任务的艰巨?③在艰巨的移山任务面前,愚公的妻子、子孙、遗男

4、、智叟他们分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妻子•■了孙■•遗男■•智叟•■④愚公认为山能移走的理由是什么?愚公智叟辨论的结果是什么?理由•■辩论结果■•3、组际交流学生册读并试背课文,讨论以卜•问题(1)同样是而对移山这件事,可为什么愚公和智叟会冇截然不同的看法呢?(2)这样看来,愚公和智叟到底哪个人聪明,哪个愚笨呢?那么,作者在人名前加上“愚”和“智”有何用意?(3)故事结尾,两座山还是靠神仙相助才移走的,有人认为,愚公到底述是无能的人。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捉示: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4)这篇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展示组内互学成果,面向全班同学交流。4、整

5、理笔记5、实践运用有人说:“谁说愚公不愚,我看就很愚。高山扌肖了路,自己去挖山木来就很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山开道或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你对此是怎样看的?(四)总结点评本文着董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五)课后提能1.请根据课文内容,复述这个故事。2.根据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改编故事。参考题目:(1)运石途中(2)智叟被抢白之后(3)山神告状(4)移山之后安全提示:1、遵守秩序,出教室不拥挤,上下楼梯注意安全;专业好文档精心整理欢迎下

6、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